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效促进的实践

2019-01-30 02:44李俊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级环境监测职业院校

李俊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1]。大赛作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实际设置竞赛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检验,技能大赛的弊端逐渐凸显,如学校参赛动机功利化严重、重蹈“精英教育”覆辙、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企业绑架大赛现象明显等[2-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4],只有打通痛点解决存在的问题,技能大赛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笔者在连续几年指导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1 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从大赛中受益不均

由于学校训练经费不足及指导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让更多学生参加大赛集训,受益的只能是少数学生。以环保专业为例,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团体赛,每个学校只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每个队由2名学生组成。为了取得好成绩,很多学校只对参赛的2名学生进行单独培训和辅导。事实证明,参加过技能大赛集训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技能操作能力都很强,但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参赛选手的水平。学生从技能大赛中受益不均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不满。

1.2 技能大赛与正常教学产生冲突

参加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需要经过校、省级层层选拔,技能要求高、准备时间长,学校在积极组织集训备赛的同时,会对日常教学活动产生一定影响[5]。尤其是承办大赛项目的学校,很多教师要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任务重且繁琐,对正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冲击,也引起不少教师的抱怨。另外,参赛的学生在比赛前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要停课集训,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

1.3 训练设备价格高但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以环保专业为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和“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隔年轮流举办。前者使用的设备是“THEMJZ-1型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后者使用的设备是“THEMDQ-1型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价格分别是20万和30万。对广东省购买这两套设备的学校调研发现,这些设备除了在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集训时使用,其他时间基本闲置,利用率非常低。说明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度低,技能大赛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用不明显。

2 使技能大赛有效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对策

如何妥善处理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技能大赛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关键。要在摒除各种弊端的同时,充分挖掘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内在价值[6]。针对技能大赛存在的“精英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对日常教学产生冲击、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大赛成果的教学资源化转化、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的深入开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1 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教育部强调要充分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因此在赛项设计上要考虑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内容设计上要参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7]。国家和各省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技能大赛,如果仅仅是一个比赛活动就显得过于浪费,因此要深入总结和挖掘大赛赛项的丰富资源,将大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用于专业教学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2.2 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

经过几年指导大赛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学校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是割裂的、脱节的,他们的普遍做法是在接到比赛通知后,确定指导教师、选拔参赛选手、组织理论学习、突击技能训练、参加比赛,最后完成技能大赛任务。为了取得好成绩,学校、教师、学生都围绕着大赛的指挥棒转,大众化的职业教育逐渐沦为“精英”式教育,偏离了举办技能大赛的初心和宗旨。学校固然期望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不能太功利化、片面化,而应充分利用技能大赛,促进学校的专业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取得优异成绩和专业建设双赢的最好做法,是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融合[8]。

2.3 深入开展“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

大部分职业院校只重视省赛和国赛,而忽视校级技能比赛,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举办过校级技能大赛,参加省赛或者国赛的选手由指导教师直接选定,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校级技能大赛是省赛和国赛的序幕和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上层建筑才能熠熠发光。另外,有些学校虽然校级技能大赛每年都办,但是过于随意,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对广东省几所高职院校调研发现,只有省赛和国赛的指导教师才有课酬补贴,校级技能大赛的组织和考核教师没有任何课酬和补助,教师没有积极性,这就导致了校级技能大赛的虚设和敷衍。目前,校级技能大赛尚没有引起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的足够重视。因此,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和态度,要将竞赛引入校园文化,从“普测型”校级技能竞赛着手,在内容设计上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蓝本,精心规划、组织校级技能大赛,让校级技能大赛的作用充分发挥,效果落到实处,实现在省、国家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双赢。深入开展“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弥补省赛和国赛参赛人数少的缺憾,让每位学生都有参赛机会,还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

3 充分开发利用技能大赛的实践——以环保专业为例

3.1 针对环保专业技能大赛进行教学资源开发

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要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依靠传统的教材来训练参赛学生是不够的。针对技能大赛开发的教学资源,必须加入更多新的知识和内容,如最新的操作工艺、技术及安全知识、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9]。

全国职业院校环保专业技能大赛有两个赛项,分别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每个赛项都有理论考核、实操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三部分。笔者从2014年连续4年先后指导了省级和国家级“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的比赛,笔者正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面向环保专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务于高职环境类职业能力培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练习”“技能操作项目分析”“金牌选手示范操作”“技术要点指导”“虚拟仿真的学习情境”等。其中“理论学习和练习”部分已作为本校教材内部印刷发行,具体内容是“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监测”相关的基础知识、CAD绘图、PLC自动控制技术在环保专业上的应用,以及大赛试题的练习和剖析。此教材作为专业学习和技能竞赛的培训资料,其他视频资料也在录制当中。

3.2 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环节

研究竞赛内容和任务跟哪些课程密切相关,然后把这些任务分为若干个项目化模块,嵌入到相关的课程中,全体学生都能学习到新的工艺和技术,课堂也会因大赛内容的融入,更加丰富生动,更能引发学生兴趣[10]。以环保专业“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为例,该赛项可分为6个项目模块,分别是:烟气处理工艺设计、烟气处理系统部件安装连接、烟气处理系统电源线路连接、烟气处理系统调试、设备整体运行、烟气处理系统污染因子监测。比赛涉及的主要课程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工程制图与CAD”和“PLC自动控制技术”。模块1中的系统工艺设计和处理设备选型计算,以及模块5中的锅炉系统、布袋除尘器系统、脱硫系统、吸附系统等的运行和维护,可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在“工程制图与CAD”综合练习题里,可加入模块1中绘制工艺流程图和系统平面图的训练,不仅课程有了练习的素材,学生参加比赛也不用再接受专门培训。模块4中烟气处理系统程序的编写和参数的设置,可嵌入到“PLC自动控制技术”课程中,作为PLC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来讲。“环境监测”课程中涉及到模块6中的温湿度、烟气流量、污染物(颗粒物、SO2、NOX、CO等)排放浓度、剩余含氧量等的监测及监测数据处理与换算等内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技能部分占比很重,以环保专业“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为例,技能占比为85%。因此,除了把相关的理论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讲解强化外,把大赛的实操内容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一部分尤为重要。由于大赛使用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价格高,一所学校一般只有一台,如何在一台设备上安排一个班甚至更多学生实训呢?通过3年实践,将前述的6个模块的实操内容分为若干项任务,如表1所示。在设备通电开机前可以完成10项任务的训练,每个任务分配4、5名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一个项目训练后再轮换,这就解决了一整班学生的实训安排。在检查各部件安装连接无误后开机,可以继续完成设备接通电源后的任务。

表1 “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融合实践表

3.3 将“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制度化

技能大赛已经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比赛时间也基本固定。以广东为例,省赛暨国赛选拔赛一般在12月底,国赛一般在5月中下旬。笔者认为,校级技能大赛可以安排在12月上旬(各省视情况而定),因为这时相关的专业课基本授完,学生对比赛内容不至于陌生,还可为省赛选拔优秀选手。既然是“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就需要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采用教师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安排,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学校应该将竞赛引入校园文化,使技能大赛由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参与,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普测,这样才能将职业技能大赛的惠及面扩大到每一个学生,提升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11]。

“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实施起来会遇到不少问题。首先学校层面要支持,要形成制度,要采取措施调动教师和学生对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一是学校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课酬补贴,因为在组织、出题、考核实施上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二是对获奖学生不仅要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而且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也要有优惠政策,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另外一个问题是设备只有一台,如果采用国赛的考核方式,2人一组,在给定的3 h内,完成一整套任务,如果按一个班40名学生计算,完成“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需要60 h,一个专业可能会有2个班甚至更多,比赛时间太长是导致“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实施困难的原因之一。较好的方法是,把校级技能大赛与教学考试、实训考核及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结合起来[12]。例如校级技能大赛放在实训考核环节完成,在人数和考试时间上可以适当调整,考核内容以国赛为蓝本,任务量可以删减以节约时间。以环保专业为例,可以4人一组在1 h内完成任务,整个“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2~3天就可完成,学生的实训考核也有了成绩,一举两得。

4 实践效果分析

让大赛项目与内容进入课堂,使大赛和常态教学无缝对接。以环保专业为例,竞赛内容进入课堂教学的比例可以达到20%以上,使职业课程教学改革产生良好效果,将大赛成果转化成丰富的教学多媒体资源。同时,借鉴大赛项目内容,整合实训课程,通过大赛项目挖掘出大量知识性、技能型的实用训练项目,将技能大赛实操部分以模块和任务的形式转变为实训课程,让大赛的硬件投入对教学发挥有益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大赛的优良资源在众多学生中得到分享,受益学生面可达100%。

5 结语

近年来,技能大赛被外界诟病为精英教育。通过5年多的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学校和教师在思想上需要转变,取得好成绩不是唯一的目的,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专业建设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才是技能大赛的初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次要加快技能大赛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然后把这些资源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实现技能大赛内容的普及教育。此外,学校要重视校级技能大赛的开展,把“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制度化,打造好校内大赛平台,大力弘扬技能大赛文化,在内容设计上参照省赛和国赛,精心规划、组织校级技能大赛,让每一位学生受益于大赛,这样技能大赛才能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校级环境监测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