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凤祥 穆德玉
(莱芜市万祥矿业有限公司,山东 莱芜 271107)
随着采场延深,潘西煤矿深部综采工作面温度常年高于29℃,夏季最热回风为33℃,湿度高达95%以上,高温高湿的环境对井下职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对现场工作效率带来严重制约,甚至构成安全隐患,而要想改善以上情况,就必须对现场温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只有找准热量来源,对症施策,才能解决高温热害问题。
影响矿井气温变化的热源很多,也相对比较复杂,综合分析潘西煤矿实际情况,大体可分为井巷围岩放热、机电设备运转放热、产出煤矸放热以及奥灰水散热等。
通过对潘西煤矿实地调查,主要热源有:
(1)井巷围岩放热。潘西煤矿开采深度达到-1100m水平,受地热影响,井巷围岩放热量大。
(2)机电设备放热。潘西煤矿矿井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程度较高,日平均产量在2400t左右,机电设备容量较大,相应散热量较大,也可能是空气温度升高的主要热源之一。
(3)产出煤矸放热。矿井开采深度达到-1100m水平,地温为31℃~37℃的I级高温层段,初始岩温较高,开采出的煤岩矿物温度也较高,运输过程中散热,致使巷道温度升高。
(4)煤层氧化影响。井下风流经过煤巷,空气中的氧气与煤分子不断进行着氧化反应,吸热并释放出热量,十九层煤含硫夹矸,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更容易引起氧化生热,释放到井下空气中,也使得井下空气温度升高。
(5)地面气候条件的影响。井口上下温差在3℃~10℃,但随着采场延深,深部采区受气候影响较小。
(6)变电站、送风机、人员、灯具放热。
(7)奥灰水散热。深部工作面回采受奥灰水威胁,需提前施工疏水钻孔,疏水降压,经测定矿井奥灰水的涌水量为1513m3/h,水温在35℃~38℃之间,散热导致井下空气温度不断升高。
(8)空气向下流动压缩放热及摩擦生热。
采用“五定”观测法,即定观测人员、定观测仪器、定观测路线、定观测点、定观测参数,对矿井进行全面的气象观测,获得观测数据资料。
表1 6198工作面风流参数测定表
根据测得数据,对工作面热源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所得焓值变化及相对湿度变化情况见下图1。
图1 焓值、相对湿度变化曲线图
分析:工作面焓值整体呈递增曲线,受测定因素的影响(测量数据时测定人员位于支架内)工作面出口处焓值大于转载机处焓值,主要是由于工作面接近回风隅角处,有部分热量来自采空区,且风流没有均匀混合的原因。
将工作面划分为区段,分段计算各热源散热量。
(1)第一区段:上平巷乳化泵站至进风隅角
① 主要热源:围岩、变电所、乳化泵站;
② 计算参数:风量1500m3/min,空气密度取值1.15kg/m3;
③ 热量计算:
围岩散热
式中:
Kτ-围岩与风流间的不稳定换热系数,取2.984W/(m2·℃ );
U-巷道周长,取值14m;
L-巷道长度,取值500m;
tz-原始平均岩温,取38℃;
t-平均风温,取值31.7℃。
带入相关数据计算得围岩散热为131.594kW。
机电设备散热qN=3600ηn·N,乳化泵站功率200kW,得出结果为50kW。
(2)第二区段:工作面
① 主要热源:围岩、煤矸氧化、原煤运输、机电设备、人员;
② 计算参数:煤的导热系数2.984W/(m2·℃),比热为730J/(kg·℃),密度为2950kg/m3;风量1500m3/min,空气密度取值1.15kg/m3;
运输中煤炭散热:QK=mkckΔtK
式中:
QK-运输中煤炭及矸石的放热量,kW;
mk-煤炭及矸石的运输量,取值为28.9kg/s;
ck-煤炭或矸石的比热容,对煤炭来说,ck≈ 1.25kJ/(kg·K);
式中:
L-运输距离,本计算取值为280m;
tk-运输中煤炭或矸石起点的平均温度,计算中取值32℃;
tfm-运输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湿球温度,计算中取值30.2℃。
将有关参数代入并计算得运输中煤炭散热为14.16kW。
机电设备散热qN=3600ηn·N,采煤机功率700kW,刮板输送机2×315kW,得出结果为332.5kW。
人员散热QWO=nq=25×0.275=6.875kW。(中等体力劳动q取值0.275)。
围岩散热
式中:
Kτ-围岩与风流间的不稳定换热系数,计算中取 2.984W/(m2·℃ );
U-巷道周长,取值为14m;
L-巷道长度,取值为200m;
tz-原始平均岩温,计算取38℃;
t-平均风温,计算取值31.7℃。
计算得围岩散热为52.63kW。
第二区段总热量
=14.16+332.5+6.875+52.63=406.165kW。
(3)第三区段:回风隅角至转载机头口
① 主要热源:围岩、机电设备、原煤运输;
② 计算参数:煤的导热系数2.984W/(m2·℃),比热为730J/(kg·℃),密度为2950kg/m3;风量1500m3/min,空气密度取值1.15kg/m3;
③ 热量计算:
运输中煤炭散热QK=mkckΔtK
式中:
QK-运输中煤炭及矸石的放热量,kW;mk-煤炭及矸石的运输量,取值为28.9kg/s;ck-煤炭或矸石的比热容,对煤炭来说,ck≈ 1.25kJ/(kg·K)
式中:
L-运输距离,本计算取值为250m;
tk-运输中煤炭或矸石起点的平均温度,计算中取值35.5℃;
tfm-运输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湿球温度,计算中取值28.5℃。
代入相关数据,结果为50.29kW。
其中转载机散热qN=3600ηn·N=50kW,破碎机散热40kW。
第三区段总热量=50.29+50+40=140.29kW。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工作面、运输顺槽作为热源的集中区域,散热量远大于轨道顺槽,对风流温度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单个采煤工作面总的热负荷为326.31+406.165+140.29=872.765kW。
根据各区段热源计算结果,绘制工作面热源分布示意图、各热源散热比例图和工作面热源散热量分布情况表,具体情况如下图2。
图2 工作面热源分布示意图
由图2可以看出,工作面作为热源的集中区域,散热量远大于其两侧运输顺槽与轨道顺槽,对风流温度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面热源散热量分布情况表如下表2。
表2 工作面热源散热量分布情况表
根据所测定的热环境资料,进一步明确了高温工作面热源情况,围岩和机电设备是工作面的主要热源,机电设备散热占全部热源的70.72%,围岩散热占21.11%;采煤面热源散热量最多,达到406.165kW。同时,根据工作面降温所需冷负荷的计算,为下一步降温主要设备的选型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