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鑫
近年来,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等发展特点,教育部对教育事业进行了重大改革。 其中,尤以2017年的高考改革为标志, 表明我国中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综合相关信息,笔者认为我国教育事业将会发生以下巨大变化。
从2017年起,上海、浙江等率先实行新高考的试点省份,开始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新模式,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来选拔高校新生。 这就是近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3+3”高考新模式,即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科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再从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任选3科参加考试,并综合考查学生相关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共同组成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依据。
新高考改革的这一重大突破, 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内容作为招生录取参考, 打破了过去单凭高考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应试弊端。
新时代下新高考、新课改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改变几十年来我国高考文理分科所带来的严重偏科、 知识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弊病,更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增加学科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近年来的新课改实践, 已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阅读水平, 让学生在中学教育中逐步探寻感兴趣的学科方向;而有效高质的阅读,就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语文学习基础上, 建立在熟练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 这就预示着,学生如果缺乏广泛、熟练的语文读写能力,就将无法接受新时代新高考的淬炼与选拔。
基于此,可以预测,今后高考的所有科目应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关照和考察。 如目前高考数学试卷,题面也就二千字来;而照新高考理念推测,今后的数学高考卷阅读量也许会达到四、五千字甚至更多。 因此,语文能力薄弱、阅读能力弱化,肯定会影响高考时所有学科的解答的。
某教育权威专家曾经说过,以后的中考高考,小学知识也是必考内容,同时要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
因此,中考高考改革的未来,势必引导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应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积累、拓宽广度,教育考试机构降低考试难度,纠正多年来盛行的“奇难偏怪”试题。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必须掌握,重点知识必须熟练。 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摒弃目前各高中学校招生中严重畸形的争抢尖子生现象, 构建符合中学学生身心健康、 成长特点的教育环境,加大教改力度,切实整顿课外培训机构等。 因此,从2018年9月的新学年起,全国各地中学校就开始逐步使用“新课标”指导编写的新教材,以应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挑战。
为此可以预测,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和新课标的贯彻实施,再过几年,高考科目中的考试大纲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完全由“课程标准”来替代它;而哪个学生的知识面越宽广、知识构建越健全,谁就会成为教育改革最大的“赢家”。
如贵州省从2016年起, 就开始实施高考二本三本合并填报、择优录取;从2017年起,就开始实行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分类招生,不再单一以高考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 因为,原来只用高考分数来选人,造成了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交叉混杂, 严重造成中国人口众多,而成才比率、动手能力却明显偏低的弊端。 因此,新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分开进行的分类招生考试。
我们知道,2017、2018年上海市浙江省的高考是实行“3+3”改革模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每人可填报几十个专业,这就充分挖掘出考生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很好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亮点。 因此,要想使学生选到最好的专业方向, 最大限度确保他们成人、成才、成功,从小学学段就应注意对其兴趣、爱好、特长的发现、引导和培养。
众所周知,中国的应试教育持续了几十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 也培植了以应试教育为起点的多如牛毛的辅导机构, 更形成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强烈顽固的应试教育情结,全社会推崇应试教育的观念、力量、手段依然固若金汤。 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下定决心,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已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不久将会全面取代应试教育, 最终让应试教育“寿终正寝”。
40年前,我国重新恢复高校统考招生。 当时,各行各业人才奇缺,经过40年的长足发展,应试教育这种人才复制的教育培养机制, 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随着自然资源消耗持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深重、GDP迅速回落,越来越凸显出我国教育最为缺乏的却是改革和创新; 而教育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创新人才、顶级大师;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与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培养机制。 这样的任务,就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承担的了,这样教育改革也就迫在眉睫、理所当然了。
我国是教育大国,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家底浅薄,因而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内容庞杂,体系众多,远不像应试教育那么简单易行。 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了“中国梦”的伟大愿景,我国学校教育既要瞻前顾后,又要恰如其分;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其中一个重要节点, 就是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高中学校而言,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磨练其克服困难意志和抵抗挫折心理, 减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盲目性,使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更科学,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人力培养成本,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