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文阅读的教学思考

2019-01-30 21:21骆红娟胡锡良
中学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史铁生群文阅读教学

骆红娟 胡锡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按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分别安排了18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其中,阅读能力是任务群目标中最关键的能力。随着新课标、新高考的提出,加之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亟待培养与提高。

群文阅读是近年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是达成新课标的重要抓手和理想的方式。群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材涉及的同一主题的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融合,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笔者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可以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和思辨提升。

群文阅读可以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通过选择性的划分同类型却不同风格水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阅读者形成一定的鉴赏和品评能力。

首先是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创设。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要“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这是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首要保证。

去年笔者执教的 《听雨·听心·听人生——中国雨文化群文阅读》,就是基于去年十一月以来江南地区不时地下着秋雨,同时学生刚刚经历了期中考试的心情起落,在随笔中有许多学生将失落的心情与自然的阴雨天气融合一体,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与“雨”相关的古诗词积累,教材中又有《声声慢》《定风波》等教学任务。

其次是认真精心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围绕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雨”意象,选择了李清照的《声声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和苏轼的《定风波》四首诗词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拟从“雨”意象入手,把握诗词的情感,结合听雨的感受加深对文本内蕴的理解,赏析“雨”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同时尝试以“雨”来进行创作。

这四首作品中,诗人或词人都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经历融于听雨这一活动体验中,然而各自耳中笔下的雨又因季节节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雨”,是她在国破家亡后人生晚境凄凉的冷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与前者相比,已从个人情怀上升到了爱国情怀,这是陆游抒写南宋时局飘摇的冰雨;蒋捷《虞美人》之雨,相较于前两者,时间跨度更大、空间跨度更大,是作者家国兴衰、一生悲喜之雨;而苏轼的《定风波》之雨,则是仕途阴晴不定、宦海沉浮之后无喜无悲、豁达顿悟之禅雨。

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联系学生经历,我们每个人生命里都有过多情的雨,不妨你也来听一听,写一写,分享给大家,看看有无知音。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同学写了青春之诗,有的同学写了读后共鸣的词,还有的同学写了自身心路历程的散文。同学们写作有本可依,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热情很高。

最后,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现当代作家写“雨”的文章:张爱玲《秋雨》、余秋雨《听听那冷雨》、季羡林《听雨》、余胜国《瓦屋听雨》。

群文阅读的设计要想成功还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兴趣,因为阅读不只是阅读文章,更是阅读生活,好的文章是对我们的生活有启发的,好的读者也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与作者谈心。

因此,我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考虑到学生刚进高一,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对生活艰辛的体验较少,课前一周,安排学生阅读了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激发学生对史铁生作品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写读后感进行交流,让他们明白人类生存的意义,懂得处于困境中如何自我救赎。然后读《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探讨地坛的安静,写作的零度和万物的柔弱,从而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读 《秋天的怀念》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读《合欢树》了解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感激与怀念。而后又由史铁生的母亲拓展阅读其他名家的母亲。通过史铁生、胡适、季羡林、丰子恺、老舍、莫言等作家眼中的母亲,让学生感受到母亲不仅是一首抒情诗,写满了纯朴、勤劳、善良、无私、自信和牵挂;母亲更是孩子行走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母亲永远是孩子成长的保护伞,呵护着孩子在磨砺中学会坚持的勇气和自立自强生存的能力。

二、关于群文阅读中的课堂变化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发生变化,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也不能进行太多讨论,因为太多的讨论容易跑题。因此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地讲析文章了,也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常规教学。

在“听雨”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教学设计忍痛割爱、几易其稿,删除了许多老师想参与的环节,最后课堂上我的参与不超过25句话。

其实还有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想要当堂朗读诗词,我只能让学生推选最优秀的朗诵者示范朗读,其他人入情赏评。几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带着大家在诗中想象画面,发散了大家的思维,学生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味,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己的审美体验。

在这个课堂上,我只是一个引导、辅助和参与者的角色。

课堂上我组织了三次小组交流讨论,课前学生自主设定两名记录员和一名组长,课上各小组组长集思广益,上黑板板书关键词,并作简要陈述说明。他们代表组员细致地分析了每位诗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然后其他各进行组质疑或补充意见。当学生无异议时,老师开始追问质疑或补充。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鉴赏与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质疑和思辨的能力。

三、关于群文阅读的效果评价

文章的选择和学生的阅读感悟是评价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几篇文章一堂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和底蕴,甚至能够陶冶和净化学生的内心和灵魂。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状态!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甚至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去读书。在平时,教师还必须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学生表达的欲望、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的习惯。

在实践中我还有一点困难:我私下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要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实施起来还是不容易的,因为仓促构思的阅读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体验共鸣,甚至会给学生造成歧义和误导,因为课前师生大量的阅读鉴赏与感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几天或几十天甚至是几个月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仓促与匆忙产生的只会是草率和肤浅、片面和绝对。目前我只能是一个月或两个月开展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当然,这是一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乐于做一名探索者和实践者,努力实践和追求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史铁生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群文活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