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的构建

2019-01-30 16:53: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康复运动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多种代步工具逐渐取代了步行的方式,导致人们目前的运动量大幅减少,这也就会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现象也逐渐蔓延到高校的学生中去。由于在平时的运动和锻炼过少,有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突发一些受伤状况,而开展体育相关的运动康复课程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尽管运动康复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与人类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对于人们在学习中预防受伤和对抗顽疾以及进行康复治疗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构建运动康复专业课程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转变,当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一些脑力工作者们则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参加体育训练。加上大量的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等已经代替了室外的体育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质状态逐渐下降,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并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许多青年人在健康方面也逐渐呈现出亚健康的状态,一些慢性疾病也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能够提升人们健康生活习惯的方式。

根据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和工作的压力较大、精神过度紧张以及饮食结构不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从饮食方面来分析,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现代人在饮食上缺少自我节制,经常食用一些过分油腻的食物,这就造成当前肥胖人群不断增长。从另一方面而言,许多女性为了追求美进行减肥,但是通过服用减肥药和节食等多种方式进行减肥不仅不科学,反而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通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开始发现,通过适当的运动并结合推拿针灸方式不仅能够起到减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因此当前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了使用运动康复的方法,但是进行运动康复同时还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大量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来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可见高校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有效构建运动康复专业课程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培养方向,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高校在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呈现出发散式的现状,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看似很多,但是具体的指向却不明确,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无法学以致用,对于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就业方向往往感到十分困惑。然而一些与运动康复专业相关的职业,比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类似的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不稳定,待遇薪酬偏低等,这些职业往往不能满足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要求。而如果学生想要从事与医学相关的职业,往往因为缺乏医学理论基础的支撑而导致在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位。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而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培养的首要步骤。一直以来,如何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培养目标是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首先应该以科学的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依据此培养计划开展后期的教学活动。当前,我国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具体到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而言,他们除了应该具有学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外,同时还需要较为熟练地掌握与医学康复、体育健身等方面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这样一来,此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才能够到健身康体机构、疗养院以及运动队等社会机构任职,从而能够胜任于康复治疗、养生指导、医务监督等相关内容的工作。同时,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能够将知识进行迁移,同时要以良好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建立科学课程体系,规范理论教学

当前很多高校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并未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规范理论教学内容,同时很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也是不同的,一部分学校授予学生的是理学学士证书,而有一些学校则授予的是教育学师证书,这就为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尽管当前社会对于此专业学生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也同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就业,但是当前此专业的学生依然面临着许多就业的困扰。例如学位问题,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被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但是在进行工作的应聘过程中,一些机构更加喜欢接纳一些有临床操作经历和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毕业生,这就使运动康复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

从运动康复专业的必修课程来分析,该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因此专业必修课应该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如果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牢固,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创新能力和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具有更高的素质。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在运动康复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不断强化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强化学习。

因此,高校的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该专业的学科特点,将理论课与技术课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技术课程中,要涉及一些能够运用于康复养生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内容。在开展这些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与周边的服务中心相联系,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向群众传授这些项目。这样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对于学科技术和能力的掌握,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重点突出实践教学,锻炼实践能力

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而言,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适当避免向学生讲解太多的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对于一些经典的基础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和分析,从而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的知识有了充分理解和掌握以后,就能够理解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启发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为主,不应当简单地将知识输送给学生,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技能和素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则,从而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交流空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用人单位也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颇为青睐。因此,为了体现出对学生的负责,高校在运动康复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一些具体的运动项目进行亲自讲解以外,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去编创一些新的动作和拳法,这样一方面保留传统的养生技能,另一方面还能为传统的养生方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教师要针对于一些操作性和运用性较强的课程,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操作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对于针灸和推拿等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力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很多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提升高校康复运动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安排一些教师去医院康复科进修,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康复技术。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一些中青年教师进行深造,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这样才能对于学科的把握更加精准,从而能够引领学科的建设,使学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最终组建出高效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实现整个专业师资力量的提升。

总之,运动康复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应该在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康复运动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