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志英 张鹏炜 何 磊 樊尊峰
(1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王国斌,男,1949 年11 月出生,祖籍河南叶县,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教育奖章获得者,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顾问,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曾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学科[1],是众多中医基础课程中的桥梁课程,是链接中医教学与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一环。笔者为了更好地教授中医诊断学,指导临床实践,开设了“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做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的选修课,现将其应用过程的体会与思考分享如下。
1.1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该选修课的学生以大一、大二、专升本居多,他们初入大学,大学的学习模式、中医的课程内容均与以往的学习模式、知识不同,所以中医教学的首要目的应是让学生了解中医,激起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笔者将“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做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上课之余,还有机会亲自去门诊跟师学习,有助于他们及早接触临床,认识疾病,意识到中医人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其次,大学的教育模式不是高中时期的填鸭形式,它更加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PBL 教育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2]。选修课将中医诊断课堂延伸到临床实践,学生有机会观察患者的舌、脉变化,有机会收集患者的真实病症,通过对比教材内容与临床观察内容的异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课堂教学与中医实践相结合 培养中医思维 《中医诊断学》是将中医理论与中医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课程,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形成的医学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方式[3]。“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做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选修课学生由课堂教学向中医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将中医理论知识转化为中医实践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认识中医思维的重要方式,是对既往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中医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带教医生与授课老师的选择 王国斌教授是笔者的导师,其门诊是选修课的实习地点。王国斌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6 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成立“王国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曾任河南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在学术上,王国斌教授力倡衷中参西,对传统中医理论多有发挥与创新,提出“脾既主肌肉,亦主黏膜组织”以及“失眠”新概念等,并依据辨证逻辑思维方法,提出“五脏相关论”等新学术论点,在临床上,王国斌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中西贯通、博学强记、注重实践,形成了古今接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推重时方、不悖经方、方证相对、有证有方、方证结合、“擅长合方”的诊疗特色。对内、外、妇科疾病,尤其是对胃炎、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头痛、失眠、支气管炎、哮喘、腰椎间盘突出症、痤疮,以及乳腺病、月经病等病颇有独到的治疗经验。王国斌教授每周坐诊六个半天,选修课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王国斌教授的门诊跟诊学习。
选修课的授课老师以王国斌教授的学生为主。授课老师皆已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中医临床和授课经验,笔者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人之一,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已20 余年,擅长治疗中医乳腺科、妇科、内科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炎;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李顺景现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科科主任,河南中医生殖医学会委员,对治疗各种月经病、妊娠病、不孕症以及盆腔炎,早/中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内膜异常增生导致的出血、宫颈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等妇科疑难病证具有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何磊老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为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师从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王国斌教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临床内科病症,对胃炎、胃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 食管;小儿脾虚食积,便秘;鼻炎、咳嗽、哮喘;痤疮(青春痘)、月经不调、崩漏、更年期综合征、妇科炎症及亚健康调护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
2.2 实施方式 选修课的实施分为2 部分:(1)选修课学生按3~5 人1 组,从开学的第3 周到第14 周分批到王国斌教授的门诊跟师学习,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以及王国斌教授的诊断结果与方药。学生自主分析医案的病机、辨证思路、方义药性,制作PPT,到最后2 周时学生在课堂上对所选病例进行讲解,老师及其他学生对该医案提出问题并讨论;(2)选修课的前14 周以老师轮流授课为主,每周1 个主题,分别从“王国斌教授学术思想介绍”“治肾病从脾来论治及医案解析”“心病诊疗特色及医案解析”“胃病诊疗特色及医案解析”……等方面介绍王国斌教授的临床经验。最后2 周由学生主讲,从病例书写、病证分析、中医诊断等方面讨论所收集的医案,以及在跟师过程中的感悟。
3.1 收获 笔者开设的选修课“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做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已三年有余,通过观察发现:(1)该选修课通过学生的跟诊实习,加强了学生对问诊、舌诊、脉诊和中医病症名称标准化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相关内容的认识。学生对舌诊中舌诊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质、舌苔等内容的学习更加迅速、深刻。由于患者饮食习惯的不同,中医临床时对染苔的鉴别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观察、询问发现食用特殊的食物如胡辣汤、豆沫以及服用中药是造成染苔的常见因素;伸舌方法直接关系到舌诊的准确性,伸舌时过度伸长、收紧会让学生误认为是瘦舌、红色;伸舌前是否吞咽唾液对苔质的润滑亦有影响;此外光线的变化亦是影响舌诊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经过对比患者间舌质、舌苔的不同更容易区分淡红舌、红舌、绛舌、薄白苔、腻苔、裂纹舌、齿痕舌等舌诊内容,从而对中医病症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学生自主地问诊实践,加强了学生对中医症状的特点鉴别要点等知识的掌握,比如气滞证的疼痛性质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门诊上有些患者自觉身上窜痛,位置不固定,拍按或者嗳气后则缓,当学生见到此类患者后就会对书中气滞证的表现印象更加深刻;(2)以学生跟诊的方式收集王国斌教授的临床医案,以医案讨论的方式对所收集的医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中医思维认识疾病,强化了学生对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多种中医辨证方法的认识;以多名老师轮流授课的方式对王国斌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将中医临床实践、名医经验与中医诊断学教材联系起来,通过比较两者的共性与不同,增强了学生和老师对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认识。
3.2 问题及思考 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亦发现了一些问题,如:(1)中医证候标准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俗语与中医专业用语的转化问题、相似中医专业用语的鉴别、中医专业用语的含义这三个方面,如“俐心”是否等同于“烧心”“气短”与“短气”、什么样的感觉才属于“嘈杂”等,以上问题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之处,亦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更是中医诊断学证候标准化必须解决的问题;(2)选修课学生的课程进度不一致,有些刚学过中药,有些正在学习中医诊断学。门诊跟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学生基本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内容,当选修课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时,在授课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人程度,鼓励学生在跟诊时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学习感兴趣的内容。
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的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中医课堂教学到中医实践教学的途径,加深学生对中医诊断学内容的理解,了解中医诊断学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是我们中医诊断学日常教学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