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9-01-30 15:2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设置人才专业

大健康产业内涵丰富,涉及的产业领域范围广,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1]。高校是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平台,既要培养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更要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培养各类有针对性的适用性人才,既要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更要加快成果转化[2]。目前我省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远不能满足上述需要[3]。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加大投入以加快高校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哪些种类和类型的人才及需要量,急需哪些关键科技成果,高校如何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及专业方向,建立学科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培养平台,强化办学效率,为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1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贵州省高校人才培养方式

我省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是通识教育、大类课程教学与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模式,努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目标[4]。截止到2015年底,我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省属高校均以学科大类专业培养为主,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本科专业总学分。按学科大类或学院教学设置课程,课程涵盖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专业相关的课程;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来设计;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全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全校通选课)、毕业论文和实习实践。一年级学生以通识课程教学为主,渗透学科基础教育,各专业只开设通识课程和学科大类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二、三年级以后以专业教育为主,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深化通识教育,使通识教育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及活动,开放性实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内课外相结合,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还开设各种实验班、卓越教改班等,实现人才的特色培养。

贵州省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定差异。省属重点大学培养目标明确且具有操作性;课程设置更为系统合理,较多考虑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权利;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注重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方式更加严格,努力做到合理定位,立足区域(行业)经济社会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5]。但大量人才培养的任务还是集中在一般高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

1.2 贵州省高校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现状

以“医、养、健、管”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涵盖医疗服务、医药种植及养殖、药品研制、保健食品、健康旅游、运动康体、健康管理服务、休闲养生等多个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范围十分广泛。伴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部分专业尚无本科及高职院校开设,没能形成很好的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体系[6]。

截至2017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共计57所(含民办11所),其中本科27所,专科30所,医药类高校9所。在大健康本科通识人才培养方面,目前除9所与大健康产业直接相关的医药类高校外,我省还有部分高校所设置本科专业与大健康产业有关,如贵州大学的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化工与制药、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贵州民族大学的体育教育(旅游体育);贵州师范大学的休闲体育;贵州财经大学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贵州理工学院的制药工程、生物制药;遵义师范学院的社会工作(社会养老服务与管理方向);六盘水师范学院的植物科学与技术;铜仁学院的农村区域发展等。全省高校设置的涉及大健康产业的专业有100余个,年招生人数超过1万人。

在大健康相关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上,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和贵阳中医学院三所医学类高校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涉及6个医学类一级学科,涵盖50余个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涉及9个中医类一级学科和40余个中医专业方向。贵州医科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年培养博士研究生近20名。遵义医学院于1999年开始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基地,2011年开始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 贵州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不足,专业涵盖种类不全,高层次人才缺乏

随着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医、养、健、管”等核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7],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保持旺盛态势。但现今大健康相关专业人才无论是高职毕业生还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都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其它工作;相关核心专业涵盖面不全,如特色运动康体,休闲养生开发及管理类专业缺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够细化;部分大健康相关的应用专业如养老,养生专业等多集中在高职,缺乏大学本科层次人才。在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数量还远不能满足需要,缺乏大健康产业急需的专业方向,如医药开发、医疗设备及器械开发、疫苗等生物制品开发、健康管理等。目前,我省仅贵州医科大学有一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还没有博士点,严重影响了我省大健康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2 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研究不足,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与大健康产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主要体现在目标、类型、层次、规格要求四个维度的组合上,“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8]。

目前,大量的考核和评估占据了高校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高校对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研究不足。大健康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和业态,其涉及的行业种类、人才种类和类型、数量等都需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这也导致了长期形成的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与大健康产业的需求出现脱节。

我省高校面临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层次和规格,需要深入研究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重新调整专业设置[9],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采取怎样的培养模式。在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上,当务之急是应切实加强人才理论的研究,积极开展贵州特色大健康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研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

2.3 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

高校在大健康人才培养上存在固守传统“接受式学习”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与用人单位沟通和研究,教师创新引导能力不足[10]等问题,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接受式学习”[11]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主导学习方式。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加以传授,以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主,使得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教师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对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不够;在试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基本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试验技术、试验设计、试验方法和独立从事试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试验研究能力,削弱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3 对策建议

3.1 制定“大健康人才建设发展规划”,为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导向

根据贵州省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全面分析,准确定位,科学合理的制定“大健康人才建设发展规划”,紧紧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给我省高校建设及创新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各类各级相关领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为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导向和制度保障。

3.2 加强人才需求研究,调整专业设置,优先培养紧缺人才

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培养研究的支持力度,尽快摸清我省大健康产业人才家底和需求状况,围绕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趋势,宏观调控高校的专业设置,努力形成与大健康产业分布形态相一致的专业布局[12]。紧密对接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的产业带;紧密对接大健康“医”“养”“健”“管”等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同时大力支持发展民族特色专业[13],如增设特色中医药种植专业、保健养生专业、远程医疗信息化专业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含养老护理)等。

引导和支持高校结合自身优势、自身学科专业基础,科学准确定位,紧贴产业、紧贴企业、紧贴职业岗位设置专业,设置大健康产业建设发展急需的相关专业。专业设置要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实际,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增设新专业的同时要注重现有与大健康相关专业的改革和调整建设,对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专业群,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渗透+执业体验整合形式实现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

3.3 加快高校建立与大健康产业需求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根据大健康相关企业的岗位要求及用人标准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高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合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高校与企业的职责,学校按订单培养“预录”学生,用人单位保证录用“预录”的合格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专业特色实训平台[14]。学校可把课程设置到企业,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真正实现人才“订单培养”的教育模式,培养适合企业的应用型人才[15]。高校应紧密围绕大健康产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构建“一个导向、三个结合、五个注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导向”是指在培养定位上坚持以大健康医、养、健、管为导向。“三个结合”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做到校内老师与企业老师联合指导相结合[16],校内课程教学与企业专业实践相结合,学位论文与产业实际应用相结合。“五个注重”是指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对专业核心能力、产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5种能力的培养。

制定规划,培养导向, 加强人才研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紧缺人才,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健康产业需要的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适应发展实际的实用型人才、医术精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及高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将我省特色医疗医药产品转化为具有贵州特色的产业;开拓以病后康复、医疗照护、健康管理、居家医疗养老等基层大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医、养、健、管”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

猜你喜欢
设置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专业降噪很简单!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