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学科,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部分更具有直观性和创新性,在完善留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课是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课程。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应用于临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真正了解认识疾病,从而治疗疾病。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留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文章针对目前医学留学生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优化与创新建议,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质量。
语言交流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语言交流障碍是留学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对来华留学生的入学汉语水平要求低,且我国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此类国家的英语水平虽然较高,但地方口音较重,这些因素均导致交流困难[2]。此外,实习带教老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尤其是听说能力欠佳,不能用英语与留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这导致老师和留学生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给超声医学教学实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以往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主要是带教老师在诊室内常规对患者进行检查,让学生见习,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较被动,不能很好的掌握实习内容。留学生的性格特点与中国学生差异较大,他们自信心强、乐于交流、敢于提问、学习目的明确[3]。留学生的这些自身人文素质差异在临床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4],他们在课上组织纪律性较差,将影响带教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也造成了留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问题[5]。留学生的以上特点均表明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留学生教学。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留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对脏器和疾病的初步认识,他们理解不充分,也不利于长期记忆,只有安排实习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机器、观摩声像图像,了解不同技术检测方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熟悉各种疾病的声像表现,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6]。而目前留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很少,原因如下:(1)临床工作繁忙:临床带教老师快速的工作节奏使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将超声知识详细全面的教授给留学生。(2)超声仪器资源有限:由于每天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加上超声仪器价格昂贵,院内几乎没有空闲的超声机器用于实习教学。(3)留学生与患者交流受限:全中文病例及医嘱系统使留学生不能掌握病例情况,说方言的患者和汉语表达水平不足的留学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留学生在超声实习课程中的学习,他们满怀学习热忱而不知从何学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的消极情绪,不再参加超声实习教学的学习。
在留学生实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常讲一些我国的常见病,而由于不同国家所在的地区不同,其常见病和多发病也不同。带教老师所讲的重点疾病在别的国家可能并不常见,而带教老师没有提到的疾病可能正是留学生所在国家的多发病。留学生对本国疾病没能充分的学习,导致他们回国后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对疾病作出诊断。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是保证教学课程如期完成的前提,留学生与患者之间有效的交流是保障临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带教老师应尽可能地提高自身英语尤其是口语水平,并学会如何应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医学专业术语。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国外教学视频和观摩双语教学,掌握医学专业英语的常用句型和口语化的表达模式,尽量使用简单句型和常用的、易于理解的词汇。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勇于与留学生进行交谈,敢于张嘴,不怕出错误。在课下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这样可以相互熟悉各自的语音特点,提高交流信心,消除教师的紧张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为了提高留学生的中文水平,医学院校应增加留学生中文教学课程,重视留学生中文的学习。此外,国内高等院校还应设置入学汉语要求,优化汉语课程教学[7]。在中文学习课堂上可以让留学生之间模拟医患关系进行问诊,从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应该与我国本科生多沟通、多交流,融入其中,对汉语表达特点做到进一步的了解,熟悉汉语表达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水平,在与患者沟通时能够做到脱口而出。
在充分考虑留学生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为了调动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留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在利用诊室观摩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教学活动本身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8],其中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对留学生的影响都比较大。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以课堂授课为主(LBL)模式[9],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讲课较机械生硬,学生不能主动的接收新的理论知识,更难做到全面理解和掌握,以致于教学效果较差。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10]和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法[11]应用于超声医学临床带教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这种融合教学法是以留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其中。主要鼓励留学生从问题出发,找寻材料及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培养留学生的主动思维。此外,超声诊断学并非独立的医学学科,其横向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等诸多学科[12]。想要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仅需要了解掌握不同疾病的超声特征,还要密切结合临床。因此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实践中,作出正确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将病例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相结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思考影像表现,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解及记忆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可培养留学生临床工作的实战能力,提高对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同时激发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留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只有通过上机操作,留学生才能真真切切的从患者的体位上感受探头的位置、方向、角度和施加在探头上的力度,以及图像清晰度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巩固书本上的知识,使书本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在上机前带教老师应向留学生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体位。为了增加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上机机会,可以利用诊室的空闲机器,鼓励学生间互为“病模”进行扫查,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留学生可以了解探头型号的选择,手持探头的正方法,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等。但对阳性疾病的学习机会较少,为此可以在候诊病人较少时,通过带教老师与患者的合理沟通,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争取让学生上机扫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上机操作熟悉超声扫查的基本切面,掌握超声仪器的调节及超声扫查的基本技能。
据调查来我国学习的绝大多数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后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实习过程对留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带教老师要高度重视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实用性。为了留学生毕业回国后能够更好的对本国疾病做出诊断,带教老师应加强留学生对本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认识。为此可以让每位留学生在本次实习课之前调查整理出自己本国的一些常见病,并在上机操作后集体讨论这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超声表现,从而对该疾病有个全新的认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日益得到世界的认可,来华留学生人数将日益增多。而飞速发展的医学留学产业存在的教学经验不足也不断显现。从留学生、学校、医院、教师等多个因素出发,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将是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长期探索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得留学生教育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