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F理论的康复教学探讨

2019-01-30 13:24:3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肌张力医学康复

目前,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迅速。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培养模式,康复医学更注重评估体系和实践操作,更关注人和社会的相互融合[1]。因此,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理论模式为指导,构建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以培养更优秀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2]。

1 ICF理论指导下设计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化课程体系

根据ICF理念,ICF系统包括身体功能、结构、活动与参与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3]。ICF作为国际最新的康复理论,在政策制定、健康管理、疾病监控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基于ICF构建的适应康复医学发展要求的康复本科课程体系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几年康复医学教育的研究热点[5]。国际社会已将ICF作为康复发展的基础,据此构建新的康复教学学科体系和康复教育课程体系[6]。据此,设置康复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康复专业职业能力,设置职业能力拓展和相关课程,以我校康复医学教研室为依托,采取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法,创建康复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一、大二时基本素质课程:包括高等数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等。医学基础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内、外、妇产、儿科学等。大三、大四进入康复有关课程。康复基本课程有:神经康复学、作业治疗学、物理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而大五的课程也包括:康复临床实践课,见习课和实习课及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等。课程的设计体现了从结构和功能入手,逐渐了解残疾,进而参与到活动及治疗中去,体现了ICF的理论。

2 ICF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基于ICF的人和社会融合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主要采取问题导向性教学[7]、案例分析法[8]、情景教学法[9]等方法,融合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及时总结反馈等能力,使得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后,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展现我校康复专业就业的优势。

2.1 案例教学法及以问题为导向指导教学

从教师准备教材开始,教师的授课要因材施教,引言中加入实际病例。由真实病案开始引入所讲的基础理论;同时,授课时允许学生与教师互动提问。这就由单一的教授模式变为了教授知识-提出问题-答疑解惑的模式。也可以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需求提出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汇报及幻灯片演示等。再由组间相互提问及讨论,最后由教师及小组成员共同补充总结。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我校康复医学专业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康复医学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康复医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知识源于西方。从对外交流学习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校康复医学的双语教学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教研室讨论提出教学方向,随后教师备课,准备教学大纲及课件,在教研室试讲反馈后,交由教务处审核,再进入教学实施,学生听课反馈后,对教师讲解进行反馈、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随堂及期末考核,并根据学生反馈及考核结果进行双语教学的改进。即按照PDCA的原则,Plan-Do-Check-Act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丰富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为今后工作中主动查找阅读英文文献,吸收前沿康复医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2.3 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

我校的康复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的时间,课后我教研室带教老师定期录制教学视频,经剪辑后放至学校网络平台上,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随时收看课程,有利于反复学习和回忆。这起源于微课[10]这一概念,微课最早是由David Penrose提出的,即:抓住重点、介绍贯穿上下文、录制1~3分钟的小视频、引导式学习、教学视频和任务的归档管理。比如选择本专业简单知识点为教学内容,如测量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首先介绍关节活动度的概念,接着引入测量使用的量角器,并提出问题:怎样测量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由视频中教师和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示范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的操作过程,录制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并上传到学校教学网。这种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及人员的限制,可能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力推广。

2.4 情景教学法指导实践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到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其中,康复评定需利用工具进行功能评价,治疗上利用各种手法或器械操作。这也决定了康复医学需多实践、重实践。从康复基础专业课程的康复评定开始,如怎样评定肌力及肌张力,可由教师现场提问,选取一个学生做模特,评价他的肌力及肌张力。接着在评定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这节课中,又会用到器械(量角器和量表),选择学生做模特,现场演示利用量角器测量学生的肘关节ROM及评定SP的ADL数值。在见习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病房。如讲到肌张力这一节时,可以将学生带到脑卒中软瘫期及痉挛期患者面前,了解肌张力的分类(低下、增高),肌张力的作用(软瘫期张力增高有利于姿势的维持,痉挛期张力的降低有利于进行行走等日常活动),从而化抽象为具体,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肌张力的有关知识。或者由学生设计患者的家庭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评定问题制定家庭康复目标及康复计划,将课堂与社会生活环境紧密结合。

因此,教学课程不再是单一的教授,结合了“疾病-人体-环境”,不仅把教学放在单一的课堂环境中,而且结合了医疗环境,家庭生活,甚至是社会工作环境,从而把教学生动形象化,体现了ICF的理论[11]。

3 ICF指导下康复医学评价考核体系

以往的康复教学考核是“一考定成绩”,目前我校康复医学专业打破这一常规,以课堂随堂考核+日常出勤表现+期末考核成绩等多项内容为参考标准。课程结束时部分考查课进行开卷式答题。开放式的问题考核及多样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课程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

4 总结和展望

我校康复医学教学起步较晚,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课程相关资料较少,学生常感觉上课内容多、复杂而枯燥。由于康复医学教学涉及大量专业评定量表及解剖学、残疾学、治疗学、神经病学等多学科知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依据ICF的理论指导,广泛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意见,我们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将单一的授课模式改进,在不同的章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期结束时也通过举办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探讨会,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前,教研室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统一试讲,督促教师提前备课及完善幻灯片、教学模具等工具,及时找到不足之处并改进。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准备授课需要的资料,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改进教学模式至今,我校康复医学颇见成效,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同时,我校康复医学尚在蓬勃发展中,未来也会有许多发展需求及挑战,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运用到教学中去。比如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教学[12]。将此技术引入康复教学中,模拟患者在康复环境中的活动,将患者与环境、治疗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猜你喜欢
肌张力医学康复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医学、生命科学类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5年2期)2015-02-14 05:38:58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