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亭
(长春胃肠病医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例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蠕动障碍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1]。其中最为常见的发病原因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病后经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2]。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药物主要以拉唑类药物为主,例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埃索美拉唑等等,为了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将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其具体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16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6.2±3.2)岁,病程1-6年,平均(3.5±0.6)年;实验组中包括男15例,女19例,年龄25-68岁,平均(47.5±3.1)岁,病程1-7年,平均(4.0±0.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替硝唑片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3],替硝唑片口服,1次/d,0.5g/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1次/d,0.475g/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10,规格:20mg)1次/d;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规格:20mg)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的时间[4]。
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如下:显效: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全面改善,无任何不适感,胃镜下观察溃疡面完全愈合或者是基本愈合;有效:入院时大部分临床症状有了改善,不适感减轻,胃镜下大部分观察溃疡面愈合;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者是病情有所加重。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
将参与本次调查的68例患者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治疗有效率资料应用n(%)描述,病程以及年龄等计量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实验组68例患者中,显效4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52%,对照组68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8.23%,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因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胃溃疡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反酸、上腹部饱胀感以及上腹部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穿孔以及出血[5]。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肠道内的一种微生物,在胃黏膜上皮定植后会导致局部出现免疫反应以及布局炎症,同时其也导致胃酸以及胃泌素分泌量过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溃疡形成[7]。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有效的清除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的分泌。奥美拉唑是一种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其属于光学异构混旋体,是临床上应用较早的一种药物,其可以有效的对幽门螺旋杆菌予以清除,并且效果较好,但是其缺点为效果不稳定,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患者停药后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埃索美拉唑是近些年新上市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与奥美拉唑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其为S性异构体,其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同时其还能够通过抑制组胺和迷走神经来减少胃酸的分泌[9],并且其抑酸的时间相对持久,因此患者恶心、反酸的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其溃疡面也会因抑酸持久而愈合,并且复发率相对较低。由于其抑酸效果较好,因此不需要对其服药计量进行调整,患者因此而产生的耐药性会大大降低[10]。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P<0.05),结果再次证明了埃索美拉唑的良好应用效果。综上所述,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中,可采取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