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巧解高中生诵读古诗文之困

2019-01-30 08:24:43蒙肖琦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古诗词

蒙肖琦

吟诵名家、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曾经说过,吟诵是历代文人、师生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特殊的手段,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怪象:学生以做各种习题来代替本该朗读的晨读时光,而诵读则成为古诗文学习中最微不足道的环节……面对如此困境,笔者专门做了《高中生早晚读情况问卷调查》,特别针对古诗文诵读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问题,希望通过切实的调查研究,能找到学生学古诗文不爱开口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普遍认可诵读对古诗文学习的作用,但因对诵读的内容不感兴趣以及班里的诵读氛围不好而不开口读书,他们特别希望老师能在诵读的形式上多一些创新来激发班里同学诵读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诵读的内容能更丰富一些。其实,学生对古诗文诵读不感兴趣的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不解其意;第二,不入其境;第三,不体其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作了如下努力:

一、以激趣为先,营造浓厚的古诗文诵读氛围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因此老师在氛围的营造方面,更应该起的作用是精心的组织与设计,至于完成任务的过程则交给各个学习小组来完善。

面对学生迫切需要改变诵读形式的要求,我首先从早晚读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如小组读、接龙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将古诗文改编成歌曲或剧本进行表演等,大大丰富了朗读的形式。除了丰富朗读的形式外,我还将早晚读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化的分类:如专门针对高考背诵古诗文而开设的 “与高考名篇同行专栏”、为尊重学生个人喜好而开设的“诗词分享专栏”、专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而开设的 “诗文背后的故事专栏”等等。有了形式上的创新与内容上的丰富,早晚读课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以一节十五分钟的早读课为例,该早读课的目标是把“与高考名篇同行专栏”中的《阿房宫赋》第一段背下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前五分钟个人放声朗读;第二,中间的五分钟小组接龙进行背诵;第三;最后五分钟由语文课代表组织全班进行情景默写式的提问,小组抢答。经过实践,学生确实可以在十五分钟完成了原来三十分钟才能完成的背诵任务,最重要的是学生全程保持高度的热情,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诵读氛围。

二、以授法为主,切实提升学生诵读的能力

虽然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也学了不少古诗词的朗诵知识,如押韵、平仄、节拍、轻重读、感情基调等,但许多的朗诵知识都是在古诗文阅读课堂上作比较简单的传授,没有系统化。我认为,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必须要老师先重视起来,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如《诗经》《楚辞》《乐府》的朗诵专题、李白诗专题、杜甫诗专题、苏轼词专题、李清照词专题、经典古典散文专题等,我们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文朗诵的要点总结出来,然后每个专题都用完整的课堂时间与学生共同研讨诵读的方法。借助吟诵氛围的营造,由浅入深,带领学生进奇妙的吟诵天地。

我给学生传授朗诵技法的方法是向朗诵名家借力,给学生展示名家的范读视频,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来总结诵读该诗文的方法与技巧。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曾经在《曾文正公全集》中写道,“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我引导学生对“高声朗读”与“密咏恬吟”(意为恬静地吟咏)也进行了诵读实践,由学生总结两种方式的好处,达到让学生喜欢诵读的目标。对于学生因读不懂古诗文所以不爱读的特点,我也专门设计了多个专题讲座,如《如何读懂古诗词》《名家诗文解读》等,同时设置课前讲诗环节,即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词。通过多种方式的渗透学习,再加上阅读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对古诗文的自主理解、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提升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

三、以比赛为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

经过多次朗诵专题交流会后,我发现对于学生而言,很有必要采用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斗志的方式才能使学生一直保持对诵读的热情,因为高中的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动,学生很容易便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如果朗诵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那么必然坚持不了,而且效果也不会好。鉴于此,我将朗诵作为班级的一项常规的比赛,坚持每天执行。具体做法是制作朗诵卡,每一名学生一张,在班级张贴“朗诵龙虎榜”,每天安排具体的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PK。每天学习小组长交叉检查各小组的朗读及背诵的情况,组长及语文科代表打分,通过比赛进行评比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小组互助与竞争的氛围中增强了自主的意识,将“要我朗诵”变为“我要朗诵”。

除了以班级举行的比赛为途径推动学生进行诵读外,还可以借助更大范围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朗诵会》等,通过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在校园形成热爱古诗文、朗诵古诗文的热潮。

四、以动情为本,激发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深厚情感

“文贵以情动人”,写文章如此,理解诗文更是如此。学生只有从情感上真正走入古诗文的情境,才能真正提升鉴赏的能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古典散文、人物传记,都饱含深情。我们可以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与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品《陈情表》中李密拳拳的至孝之情、感《琵琶行》中白居易知音难觅之痛,悟《登高》中杜甫深沉的家国之思……短短一节语文课,可以看遍人间百态,可以尝尽人生的喜怒哀乐。当我试着将更多的情感体验与学生一起分享,用心聆听学生的声音,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共鸣越来越多,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依恋,学生怎能不热爱这一首首、一篇篇动人至深的诗词、美文,这就是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古人有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面对古代文人才子用全部心血写就的文字,我们唯有用心品读,精心设计好诵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方可解决长期以来的古诗文诵读困境。无论是高声朗读还是密咏恬吟,只要能带动学生声情并茂进行诵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一定可以全面提升学生鉴赏古诗文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公民与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48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剑南文学(2015年5期)2015-02-28 01:16:12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