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的视角

2019-01-30 05:33李紫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合幼儿园专业

李紫阳

(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确立了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基本体系,这也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普及创业教育的决心。但越是这样紧迫的形势,大众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过犹不及。在大力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确立高校专业教育的根基地位。当下,国家的发展亟须创新科技和创新产业的驱动,而创新型人才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创新型人才除了具备创新精神,还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积淀。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

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应用性较强,在“双创”的大背景下,专业教育模式势必进行调整,尝试融合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创业教育观念模糊、教育模式单一、实施主体单一、内容缺乏特色以及相应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等。高校已有的创业教育体系,形式多而不精,内容华而不实,缺少专业针对性,与学前专业教育整合性不强,脱节现象明显。究其根本在于对创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深入认识,不能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螺旋创新理论是公认的创新研究的新范式之一,是高校转型发展、创新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笔者看来,三螺旋理论不仅为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管理模式以及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创业型大学的学科建设乃至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

一、从三螺旋创新理论看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

三螺旋创新理论起源于西方,经过多年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渐广泛使用。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技术的创新,高等教育受此影响需进一步密切与科研工作、产业发展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要加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大学—产业—政府既相互影响又螺旋共生的关系。高校、产业、政府,三者互利共生,而又各自独立,在关系模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2]。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驱动者的角色。产业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方式是投资、产品创新以及提供所掌握的市场资源等[3]。政府则是政策的制定者,从宏观层面支持大学—产业的协同作用,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保障大学和产业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根据以上理论来看,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应是一种本质上的融合。创业教育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前专业教育则侧重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来掌握学前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虽各有侧重,但都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人才为目的。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来说,学前专业教育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土壤”,创业教育是开展学前专业教育的未来方向,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恰好能将离散的学前专业教育整合起来,因此,二者应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三螺旋创新理论中明确提出大学、政府、企业三者之间两两互动,相互交叉,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诸多因素相互影响,也预示着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融合维度的复杂性[4]。具体来说,创业教育是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不仅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也侧重学生环境认知能力的培养。相较于学前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加宽泛,形式更加灵活。二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势必要涉及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师资、经费、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工作,跨度大、难度高、涉及面广,仅仅依靠高校本身,是不可行的。必须要政府的拉动与辅助,与企业的参与,三者共同形成一个跨学科、跨组织的螺旋合作网络。

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仅靠开展创业讲座、组织创业活动等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本质上认清融合的内涵以及维度,才能实现二者真正的融合。

二、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时代进步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带动就业上升到国家的核心战略层面。”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大中城市,其他城市相较而言教育资源短缺、师资队伍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起步晚,所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扎根基层创业,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为大学生自身专业发展指明路径。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25.50万所,入园儿童1937.95万人,在园儿童4600.1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9.6%。2017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共有幼儿园2.06万所,入园幼儿151.62万人,在园幼儿424.9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5%。学龄前3-6岁幼儿需要接受幼儿园教育,而当下幼儿园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缺口,虽然经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积极补充,仍然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另外,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政府鼓励利用民间力量办园。社会中,早教培训中心、民办幼儿园以及其他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大规模涌现。早教市场异常火爆,当前学前教育产业的市场空间巨大,需求明显大于供给,仍不能满足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需要。再者,由于相应监管机制的仍不完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政府部门出台诸多相关政策鼓励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幼教事业,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由此可见,针对学前专业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为自身未来发展提供多重保障,也可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前专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校专业设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逐渐凸显,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显紧迫。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成功的社会企业家聘为导师,举办创业模拟大赛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面向全体”、“结合专业”等原则,将创业教育融入学前专业教育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学分体系,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要求为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学前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依托,创业教育融入学前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从专业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都要体现出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统一。科学认识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关系,确定以学前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将专业、就业、创业真正融合,打牢专业基础,加强技能训练,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专业发展模式。

三、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指出,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优先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用地;对通过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逐年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为支持学前专业大学生创业,国家及各级政府提供了诸多利好政策,如简化开业等程序、减免税收等费用、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等,解决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另外,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创办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到经济欠发展地区办幼儿园,是解决学前教育供需矛盾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方式,会受到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民众也会提供诸多方便。

学前专业在校大学生是优质的创业力量,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面对当下较为严峻的农村幼教事业,急切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懂专业、能创业的幼教专业毕业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二)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高校的创业教育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创业政策及企业、行业给予的各种资源支持。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基本确立,但需进一步完善。第一,重视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宣传途径,使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人心。结合不同专业特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创业讲座、论坛。学前专业女学生偏多,着重邀请女性成功创业的典型做报告,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第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创业教育的成分。修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将创业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并适当加大课时和学分比例;同时,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减少传统授课模式,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建立创业教育类的实践基地,定期举办创业模拟大赛、创业者专题讲座以及各类专业相关技能展示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前专业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及家长的期望,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丰富学前专业学生实习内容,把实习内容从教学活动拓展到招生、管理、资金预算、饮食等诸多方面,了解幼儿园运营的全过程,为学生创业做足准备。第四,加强高校教师创业意识的培养[5]。鼓励学前专业专任教师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积累幼儿教育创业实战经验;鼓励学前专业专任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会议等。

现行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正日趋完善,从注重校园创业教育氛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创业教育实践以及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等,保障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的融合。

(三)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与就业现状的矛盾

目前,从事学前教育的优质师资仍然面临巨大缺口,这一现象与幼儿园教师较高的流失率有直接关系。学前专业毕业生“高就业率低端就业”的事实,是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公办幼儿园相对较少,城市民办幼儿园是学前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选择。但在民办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工作内容与所学内容之间较大落差致使学前专业毕业生感到“前途渺茫”,再加上工资偏低、工作时间长、身份缺乏认同等问题,致使一部分毕业生流失,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放弃学前专业,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另外,“低端就业”甚至放弃所学专业对毕业生自身职业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持续性、自主反思、自我成长的过程,受专业实践情境影响较大[6]。优质幼儿园一般会重视教育质量,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当下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囿于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学前教育优质师资流失。鉴于此,学前专业毕业生选择在专业领域内创业,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依靠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将所学付诸实践,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将创业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真正的融合,则是重中之重。从本质上把握二者融合的内涵和维度,明确学前专业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二者不存在绝对的界限,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受诸多影响,是多维度的融合,是上至人才培养理念,下至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融合[7]。结合内涵和维度,探索创业教育和学前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则事半功倍。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时代进步对于知识和创新的紧迫需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结合社会中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从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创业教育机制保障到市场中巨大的现实需求,都为学前专业教育融合创业教育提供了诸多可行途径。

猜你喜欢
融合幼儿园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爱幼儿园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