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取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大学生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群体,也是未来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是其政治社会化的关键阶段。网络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对手机及网络的依赖度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较高,每日花费在手机APP中的时间呈上升趋势,随着手机APP与人们生活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手机APP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占用着人们大量的时间,尤其对青年一代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教育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也被贴上“双刃剑”的标签,手机APP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抖音作为一款针对青年群体研发的短视频APP,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并在短时间内攻占各地大学生的手机,也占据着大学生大量的时间,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要正视时代新产物,努力弱化抖音带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受大学生喜爱的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功能型APP层出不穷,抖音作为一款火爆的短视频APP,在短时间内成为继微信、QQ之后用户量最多的手机应用。抖音创办于2016年9月,主要用户对象为青年群体,抖音是一款以娱乐为主的音乐短视频手机应用,抖音用户可自由制作拍摄短视频并上传,具有点赞、关注、评论、私信、直播、分享等功能,具有门槛低、娱乐性强、时间短、易于模仿、互动性强等特征。抖音最具有标志性的还有智能算法推送的特征,“抖音充分运用智能算法,分析用户的搜索、关注等行为,给不同用户特别是青年“画像”,以此增加用户的黏性。”[1]抖音作为一款面向青年群体的娱乐型软件,是新媒体持续发展的产物和标志,它的产生为高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也是高校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发展的机遇。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或已经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群体,大学生是国家专门培养的具有高等知识素养和高级专业技术的人才,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遍布于各地、各行业、各岗位,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零部件。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帮助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学习政治知识,树立政治意识,养成政治习惯,坚定政治信念,明确政治立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政治表达能力,使大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政治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的教育机构有意识地将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进行灌输。”[2]“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机构向大学生输出政治文化的过程;从个体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个体形成政治人格和政治行为能力的政治发育过程。”[3]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 ,成为仅次于及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短视频持续领跑中国网络视听市场。数据显示,抖音85%的用户来源于90后,20-24岁的大学生用户占比更是达到了32% 。在用户方面,观看短视频 APP的大学生比例高达92.7%”。抖音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也毫无疑问的受到抖音的影响,抖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大学生长期处于学校中学习生活,虽然进行了政治知识、政治观念的学习,但少有政治参与的机会,缺乏政治实践,因而部分大学生本身就有潜在政治淡漠,政治热情不高的情况。大学生容易受时事政治热点或某一时期政治事件影响表现出间歇性的政治热情高涨,在趋于平常的社会生活中又易于表现出政治冷漠。在此情况下,各类娱乐型APP的出现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时间,抖音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形成新的挑战。抖音一方面占用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抖音的强娱乐性质让学生沉迷于此,其中一些低质量的视频内容,易于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政治生活的淡漠态度。此外,“抖音经常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进行娱乐化解读,这不仅破坏了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加剧抖音的泛娱乐化现象。”[5]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培养政治人的正规场所。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大学课堂学习政治知识、接受政治信息、学习政治文化从而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但现今的大学生,与早期的大学生不同,处于一个网络高速发展,手机成为大学生人手必备的时代,学生每天从网络中接收各式各样的信息,这也使得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抖音作为娱乐性质的APP,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沉溺于充满各种娱乐信息的抖音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抖音作为一款大学生使用率非常高的具有交互性的APP,毫无疑问增加了大学生政治表达的渠道,虽然抖音用户需要实名认证,但目前对抖音的有效监管,还存在困难,因此大学生在抖音中发表言论、表达政治观点还存在随意性。“当下的手机交流型应用,使人与媒体的互动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元化、多样化的交流,其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抖音具有一般网络通讯的特征,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抖音中面对的基本都是陌生人,因此也使得大学生在表达政治观点、政治言论时变得大胆和肆无忌惮,从而出现在实际生活中政治表现良好的大学生,在抖音中却成为失去政治立场,胡乱表达政治观点的群体,这也致使大学生出现双重的政治人格。但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往往只能够监管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行为,而难以监控大学生在抖音中的政治行为。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需长期坚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主动学习政治知识,提升自身的政治行为能力。但抖音作为一款娱乐型APP,以娱乐、搞笑等视频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对短视频APP的使用率非常高,且使用时间长,花费大量的时间观看没有营养的碎片化视频,易使大学生沉浸于娱乐性消遣中,从而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且容易变得浮杂和丧失理性。其次,抖音的智能算法推荐功能通过用户的点赞、关注、搜索、浏览等为用户推送其偏好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大部分为搞笑娱乐型,因此,大学生在抖音中也较少会接受到政治知识、政治信息的推送,易使大学生政治态度冷漠,政治热情淡化。再者,抖音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与内容,其中有很多营销团队发布的虚假信息,且因为抖音的门槛低,也使得其视频质量良莠不齐,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变得更加艰难。
传统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授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但长期的固定学习方式和枯燥的政治知识传授使学生产生了抵抗心理,缺乏对政治知识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注重转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不局限于固定的学习、教育模式,积极接受新事物,寻求新发展,寻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抖音短视频APP的融合发展。高校可以注册认证自己学校的抖音官号,既可自己制作发布符合大学生喜好且结合教育的视频,也可转发各大党政机构抖音号发布的优质视频。虽然抖音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为高校寻求政治教育新发展带来机遇,手机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群体政治表达、政治参与的重要场所和媒介,因此,一味抵制娱乐性质APP不如寻求与其的融合发展,“要自觉把新媒体作为进行大学生政治动员和引导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工具和要素。”[7]此外,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提高鉴别视频内容质量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坚定政治理想、信念的能力。
抖音从创办至今,在短短两三年内就成为了大学生手机的常用应用,但抖音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抖音曾因涉嫌发布售假视频的舆情报道被约谈,查删了多个视频,封禁了多个账号,对抖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后,抖音平台加强了对自身的管理,加大了人工审核力度,积极寻求正规良性发展。但抖音平台仍存在诸多不足,针对容易上瘾,长时间观看视频的情况缺少时间及休息提示,视频内容过于娱乐化,缺少营养价值,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等。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抖音平台的监管,另一方面抖音APP也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减少对青年一代的危害。
抖音作为一款娱乐型APP,随其用户量的与日俱增,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对青年群体。抖音虽然是一款娱乐性质非常强的软件,但其中也出现了不少优质的、积极向上的视频,有帮助老弱病残、抢险救灾的弘扬正能量的视频,还有时事热点及一些政治、外交的视频,这些视频的播放量和点赞数也非常高,因此,要利用此特征积极发挥政治教育功能,以大学生喜好的方式进行政治宣传教育,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接地气的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申请和认证了自己的抖音号,诸如,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了让年轻网民群体了解党的最新方针和政策、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讲话,凭借其独特的政治资源和内容优势,大量运用国家领导人或部委领导的讲话片段,以政论观点类短视频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观。通过在抖音上展现国家领导人,各政治人物等的现场讲话,增强了政治人物的亲和力,其政论观点也淡化了宣传色彩,引导年轻一代关注的国家实力、宏观政策、外交方针、社会民生等重大议题的,进而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8]
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政治社会化,除了以依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宣传教育,最根本的应该依靠自身,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接收政治信息,学习政治知识,关注政治热点,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形成完整的政治人格,成长为合格的政治人。大学生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和不同质量信息的辨别能力,在抖音平台中要有理性的政治表达,严格管理和监督自己。此外,也要正确看待娱乐化APP,面对娱乐化APP,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抵抗力,不要让抖音浪费占据了学习时间,对大学生政治人格的生成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网络时代下的新情况,新产物,要转变惯有的教育模式,合理运用抖音等新交互性强的手机应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寻求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和媒介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