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洋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肺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1-3]。对于此类患者,结合不同病理分期需要采取不同治疗方案,而对病情及早诊断,有利于及早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因此,加强对肺恶性肿瘤的有效诊断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4]。近年来,对于肺部病变检查应用较多的技术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该方法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应用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检查结果仍然会有一定的假阴性率[5-7]。为了使穿刺活检有更高的准确性,本研究对接受肺周占位穿刺活检的患者在穿刺活检前进行超声造影评估筛选病灶,收到了较好效果,本研究探讨了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行肺周占位穿刺活检的90例患者(均符合穿刺活检适应症),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20-78岁,平均(48.1±2.3)岁。将其中55例在穿刺活检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其余未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情况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1 超声造影检查方法
根据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的病灶位置,使用具有实时超声造影功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仔细进行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回声情况、彩色血流信号等情况的检查[8]。检查应注意避开肋骨、气体等的遮挡,MI=0.13,采取团注法通过肘正中静脉进行对比剂的注射,注射完成后使用少量生理盐水(5mL)冲洗,对病灶增强情况、廓清过程内部是否有坏死现象等进行确定[9]。造影检查后0.5-1h可行穿刺活检。
1.2.2 肺周占位穿刺活检方法
对照组患者从离胸壁较近的实性病变位置进行活检取材;研究组患者从造影明显增强区域取材。操作过程中应当把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常规进行消毒,铺无菌巾,进行局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情况实时观察[10]。实性组织取材长度为15-22mm。对于肉眼观察显示黑白相间或是白色,且浸入4%甲醛溶液不溶解的病理组织,视为取材合格,若不合格需要重复穿刺,穿刺次数应当≤4次。
(1)两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情况;(2)两组穿刺次数;(3)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得到正确诊断的患者有53例,占96.36%,对照组得到正确诊断的患者有29例,占8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穿刺次数为1-4次,平均(2.2±0.4)次,对照组穿刺次数为1-4次,平均为(2.4±0.5)次,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比为1.82%,对照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为2.86%,P>0.05,无统计学意义。
超声引导下肺周占位穿刺活检应用广泛,且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容易受到血流速度、心脏搏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一定的假阴性率。超声造影则能够利用造影剂后散射回声增强,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度、特异性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肺周占位穿刺活检前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