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陈倩倩
小儿肺炎通常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或不同类型病原体感染所诱发的肺部炎症,既往婴幼儿最易发病,冬春季节属发病高峰期,而该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小儿肺炎发生后,咳嗽、发热、气促等是主要的症状表现,对患儿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容易诱发更严重并发症,需要予以积极治疗,促进其及早恢复。小儿肺炎近年来患病率明显增长,使得此病相关的医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1]。儿童患者的配合度是治疗过程需要考虑的重点,从护理工作方面着手,帮助患儿减轻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度,是保障治疗效果的重中之重[2-3]。本文分析了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本文选取107 例小儿肺炎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儿符合小儿肺炎相关的诊断标准。(2)患儿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未合并严重并发症。(3)患儿监护人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通过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资料:研究组有55 例患儿,其中有男32 例,女23 例;年龄1~9 岁,平均年龄是(4.8±2.3)岁。对照组有52 例患儿,其中有男28 例,女24 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是(5.1±2.6)岁。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予以常规的遵医嘱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性护理,护理内容:(1)基础护理,见到患儿后护理人员主动进行自我介绍,从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表达关心,运用患儿乐意接受的语言和其沟通,帮助患儿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促进稳固护理基础的建立。帮助患儿完成各类检查并配合医生完成诊断,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治疗期间注意尽量不在一间病房安置2名以上患儿,减少交叉感染风险[4]。考虑儿童的感受和心理特点,将病房偏家庭化布置,张贴卡通画,准备消毒过的小玩具、故事书,以帮助患儿转移对病痛的专注。(2)用药护理,为患儿快速将静脉通道建立,积极补液避免水电解质失衡。遵医嘱配置药液并保障准确、及时输注至患儿体内。要求护理人员熟知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严格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剂量,根据患儿病情和儿童特点合理配置用药浓度,并将用药情况准确记录。药液输注过程,帮助患儿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一般不足3 岁的患儿保持每分钟5~8 滴,4~8 岁保持每分钟10~15 滴[5]。用药期间,增加观察频率,及时评估患儿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叮嘱患儿不要多次变换患儿体位,保障其用药期间获得更多休息时间。(3)疾病护理,治疗期间适当抬高床头,将各项操作尽量集中,施行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护理,若患儿有痰液粘稠不易排除的状况,可予以雾化吸入;若患儿气促状况严重,予以吸氧,根据其病情选择吸氧方式,并帮助其合理设置氧气流量和浓度;定时进行有效排痰,鼓励其按照正确方法咳嗽,帮助其翻身、叩背。注意患儿体温水平的波动,定时测量体温,帮助其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予以物理降温或应用降温药物,若患儿期间体温不降,可予以乙醇擦浴或头部冷敷,期间鼓励患儿增加饮水量,若患儿出汗较多,帮助其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和衣物。(4)饮食护理,治疗期间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工作,根据其营养状况制定饮食方案,列出有益的饮食清淡,教会父母为患儿合理准备食物,保持膳食平衡。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保持饮食多样化且营养丰富,不要食用刺激、生冷类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果,以少食多次为进食原则。(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综合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由于儿童对陌生环境尤其是医院天生就要恐惧与不安感存在,又要承受疾病的痛苦,造成其心理状况堪忧,也使得配合度不进入人意。因此,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重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患儿的情绪表达予以更多的安抚,给予及时的鼓励;增加交流时间,在交流过程可为其讲故事、唱儿歌、读故事、放卡通片,帮助患儿缓解不良情绪,增加安全感。
观察两组患儿病情、症状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患儿肺炎相关症状消失,各项临床指标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全部吸收,视为痊愈;患儿肺炎相关症状有明显减轻,各项临床指标有改善,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有一定吸收,视为有效;患者肺炎相关症状无改善,病灶未见吸收,视为无效[6]。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出院时调查患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问卷形式进行,评价指标包括家长对服务、情感、治疗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共10 个选项,每项10分,60分以上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55 例中痊愈37 例,有效16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6.36%;常规组55 例中痊愈25 例,有效18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为78.18%,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较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85,P<0.05)。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5.7±1.9)d,常规组患儿住院时间(9.6±2.3)d;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较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7,P<0.05)。
研究组55 例中满意52 例,不满意3 例,满意度94.55%;常规组55 例中满意39 例,不满意16 例,满意度70.90%。中研究组家长的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752,P< 0.05)。
小儿肺炎发生后,以发绀、气促、咳嗽、发热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若病情严重,还会在造成呼吸困难,又受到患儿年龄小、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偏差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若治疗效果不佳,会危及患儿生命[7-8]。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患儿受到病痛、对陌生环境恐惧、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配合度堪忧,甚至有些患儿因存在较严重抵触情绪导致治疗效果下降[9]。因此,此类患儿治疗过程中积极、全面、有效、有针对性护理非常重要,也是保障治疗效率的重点[10]。但以往此类患儿治疗过程实施常规护理,往往达不到全面性,难免在一些护理细节上有所疏漏,也缺乏针对性,更无法获得更高的满意度。综合性护理是医疗工作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高效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基本施护理念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兼顾疾病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高效施护,充分考虑患者感受,重视护理细节,重视交流,同时能够在各个阶段灵活的调整护理重心[11-13]。
本文结果提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较更高,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较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将综合性护理实施于肺炎患儿,可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和配合度,促进其治疗效率提升,进而缩短治疗时间,让其家长对医护服务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