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头村

2019-01-30 05:45江海欣
就业与保障 2018年24期
关键词:屏南古街古村落

文图 江海欣

漈头村是福建省屏南县棠口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屏南县城关以东省道303沿线4.5公里处。漈头村肇基于唐朝僖宗皇帝乾符三年(876),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屏南自清代建县以来“四大书乡”的领衔之地,素有“屏南好漈头”之美誉。

漈头村的科举、民俗、戏剧、武术、饮食等地方文化以及地方历史文化古迹在屏南及闽东北部分县市都颇负盛名,曾享有“屏南四大书乡之首”的美誉。明清两代科举人士达200余人,人才辈出,其中有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黄童,有深受林则徐关注的“叔侄两进士”张方矩、张正元,有编纂《国音宝典》的同盟会会员张赞等。这里还被誉为“戏剧之乡”,屏南七种地方戏有四种都发祥于此。同时,漈头的武术文化亦源远流长。早在两百多年前,逃难而来的泉州少林寺铁头和尚(陈云齐)就隐居在村北慈音寺并在此传授武术,因此,有“漈头武术甲闽北”之说,至今代代相传,保留着习武的优良传统。

第一次知道漈头村,是在和母亲的聊天中。漈头村以“张”氏为大姓,传承到现在,名字中辈分以“贤”“书”居多,从他们的起名辈分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书乡。母亲正是张姓,贤字辈——原来,母亲的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只是到了外公那一辈,由于家里发生火灾,最后搬离了这里。对于漈头村,第一次见到,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以至于在每年假期之余我都会来此游玩一番。

村里的那条长廊,为来往的游客提供休息落脚的地方,时不时传来孩童嬉笑打闹的声音;那条小溪,是鲤鱼遨游的天堂;路边的小店摆满了小馒头,光饼店里刚出炉的光饼。游客们排着队伍,每个人手上都提着一袋光饼,蹲在小溪旁喂着溪里的鱼儿,随手丢一小块饼,成群结队的鱼蜂拥而至,把周边的游客都给逗乐了,小朋友争着把自己的零食拿去喂鱼。有时,甚至还能看到鱼儿为争夺美食而出现的鲤鱼跳跃的画面,一条小溪就这样流淌着。上游,老奶奶提着竹篓,下着台阶到小溪边洗着衣裳,这种画面已是许久未见。

在小溪的两旁,立着一块块的画板,到这里写生的有来自各大高校的美术生,有热爱古村落建设发展的老师,有绘画启蒙的小朋友……油画、水墨画、速写,勾勒着不一样视觉冲击的漈头古村落。缓缓流淌的小溪,落日下的余晖,向外延伸到屋檐下的柿子树,一切都这样静谧。

伫立在石子路上的石牌坊群,是漈头村古村落发展的见证者。无论何时,它们都伫立在这里,早出晚归劳作的农民、背着书包上下学的小孩、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来来往往,望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伴着一天中最后那一抹晚霞,岁月如斯,一如往昔。

那排院子,是岁月的痕迹,是生活的记录,是保护和传承,它就是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该馆由张书岩老人自费筹建,展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由几栋古房子连接而成的展馆,馆内现藏历代古(文)物三万余件。张书岩说:“我身虽退休,但心不能退休,我要把逐步完善中的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办成闽东民间故宫!”张书岩筹建的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不仅是对屏南当地文物的保护,更是延续着屏南耕读文化的灵魂与脉络。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让孩童们感知了耕读文化,让青年人感受了耕读文化,让中年人感悟了耕读文化,让老年人感怀了耕读文化。

那条古街,是民俗文化的沉淀。逢年过节,村里举办大型民俗活动都会经过这条古街,村民举着各式的古牌匾,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可谓是热闹非凡。古街旁开着众多特色的小店,售卖着漈头葱肉饼、光饼、祖传漈头扁肉……每次我经过漈头都会尝一碗这里的扁肉。和老板聊天中得知,在旅游旺季,每天可以售出上千份的扁肉,这里的扁肉已经成为屏南的一块美食招牌了,每次带朋友来玩,必定要带他们来尝尝漈头扁肉。

那条长廊,那条小溪,那排院子,那条古街,那立着的石牌坊……都是古村落的沉淀。在旅游消费如日中天的时代,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守住民俗文化的根;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浪潮中,让文化古村落有“里子”,让传统文化古村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猜你喜欢
屏南古街古村落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美籍华裔少年“支教”屏南乡村
屏南县茶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
火焰山下古村落
区划调整与文化变迁——以清代屏南建县为例
首届“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