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辰 林 喆 张天柱 张强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野外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是评价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植物认知能力、野外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109-03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中药学及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在中药及相关领域从事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生产、保护、综合评价、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将药用植物学设为核心课程。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是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炮制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药用植物学内容分为上篇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下篇药用植物分类学,教学分为理论、实验和野外实习三部分[2],课程注重实践性。课程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同时能够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而有效。因此,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环节进行探索,以便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方法单一[3],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融会贯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较少,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开始前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和步骤,学生仅单纯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发现、解决问题,难以使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能力的培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并受师资比例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教师随着行进路线边走边讲,只有少部分始终跟在教师身边的学生可以接受知识,其他大部分学生多受环境、体力等因素影响,只能是跟在后面只顾爬山,教学效果不好。这种始终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记忆传统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各种植物的识别依赖于死记硬背和短时记忆,对药用植物的认识比较肤浅。这种被动记忆教学模式效果较差,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中也没有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日益不适用于野外实践教学。
目前全国药用植物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随着上课学时数大幅度削减,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而争取通过更新和整合教学内容,结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究。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植物鉴别能力,因此在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实验课中加强能力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在整体实验课中的比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综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将植物显微结构、形态特征、分类鉴定几部分内容综合设计成“未知药用植物的种类鉴别”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成员共同检索资料,采集野外某种未知药用植物完整植株,记录其原始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集人、采集地等信息,利用所学的分类学知识和《东北植物检索表》等分类工具书初步判断植物的科、属、种;同时与显微鉴别相结合,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描述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通过植物外部形态、分类特征和内部显微结构鉴定其种类,最终确定药用植物的学名。
2.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为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在植物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比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在每次实验课之前,可先启发式的提出若干问题,如在根和茎形态学实验中提出“怎样从外部形态区别根和根状茎?”的问题、在叶的形态实验中提出“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等问题。这样,学生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上课,上课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回答,或者在讲解过程中根据所提问题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教学效果较好。也可运用比较法教学,如在器官显微结构实验中让学生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特点、比较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区别、比较木质茎和草质茎显微结构区别等,进而提出为何存在这些差别,差别有何作用等问题。通过比较式教学法,使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能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也可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进行分类学实验时,每堂课前安排不同的小组采集准备常见科的代表药用植物;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按每组准备的不同植物材料先叙述外部形态特征,再由老师总结科的特征和药用价值。这种先拟好相关问题、学生独立讲解,教师最后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植物学教学活动中,有效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興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是利用七星百草园和校园周边植物进行现场教学。为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分类部分实验的教学课堂不能局限在实验室中,实验室的植物材料有限,腊叶标本的鉴别也缺少植物生态环境,不利于学生建立对药用植物的直观认识。将部分分类实验从课堂移到教室外,利用学校药草园和附近的净月森林公园进行现场教学,教师教学在学生观察实物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可直观观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以验证理论知识。
二是鼓励学生课后在校园内和药草园去实践,采集并鉴定未知药用植物,学生们组织兴趣小组,给园内的每一种药用植物制作标示牌,注明药材名、植物学名、药用部位、用途功效等内容。改变传统的封闭型、被动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借助2012年吉林省开始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我校在本次普查中收集到了吉林省境内大量的药材原植物数据信息,制作了腊叶标本、留存药用植物影像资料以及生态环境资料的照片记录。这些调查成果对于药用植物学理论、实验及野外实践教学均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普查结果为本省生态环境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地方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我校本次普查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不仅派出药用植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普查工作,极大提升了我校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1.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探究。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通过野外鉴别药用植物,能够强化植物分类实践知识,实践过程中理解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畏艰苦环境的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校野外实习基地属于长白山脉,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学特色课程开设了两周野外实习,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前期药用植物形态识别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自然的生长状态、习性和生态环境去识别和采集药用植物[4]。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野生药用植物形态分类鉴别和蜡叶标本的采集、制作等。实习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根据专业特点有重点地收集材料,实习完成后再查阅文献资料,既锻炼了学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达到了与后续课程密切衔接的目的[5]。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将传统的连续十天教师野外讲解如何鉴别植物,学生记忆模式改为分阶段学习。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植物形态描述的专业术语;第二阶段,要求组内成员自己采集植物、利用工具书鉴别未知药用植物,学习植物标本采集和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第三阶段,初步鉴定,如遇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得出正确鉴定结果。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要求学生通过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能独立识别近百种植物,熟练掌握鉴别未知植物的方法和腊叶标本制作过程,培养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团队精神。
2.野外实习考核方法的探究。实习考核可总体评价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以往的考核形式只是让学生识别十种采集的药用植物,只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短时记忆,不能够准确、全面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探究新的考核原则和方法。实习成绩可以从以往的个人成绩改为个人分数加上其所在小组的分数[6]。具体考核内容包括:每组完成50种以上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完成植物名录1份,制作5种以上合格的腊叶标本;个人随机考查未知药用植物识别,采集植物标本方法、检索表和工具书的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既需要学生本身认真努力,又要组内所有成员合作努力,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应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7],通过对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研素养,促进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慧,冯军,王建寰.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7):93-95.
[2]程铭恩,彭华胜,彭代银,等.探索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中药学专业“识药”能力[J].中医教育ECM,2017,36(2):67-70.
[3]林莺,陈彩云,王樱霖,等.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化远程教育,2017,15(19):31-33.
[4]程铭恩,彭华胜,彭代银,等.结合生态“识药”提升藥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效果[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3):91-93.
[5]吴琼,吴卫,马新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Guide of China Medicine,2014,12(12):360-361.
[6]何梦玲,王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药用植物学》课堂授课效果[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1):15-16.
[7]孙亚昕,谷巍,巢建国,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6,(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