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开展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活动

2019-01-29 10:27苏琳
卷宗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护工作宣传社会

摘 要:为了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使民众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我国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本文对如何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方针,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展示宣传系列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整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共同记忆。

1 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方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依赖民间土壤自然生存、传承下来的。我国政府自200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向民众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间文艺,各地积极落实非遗保护的政策方针、文件精神,精心组织本地的非遗展示活动,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青少年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后劲和活力。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速非遗保护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工作者要不懈努力,挖掘整理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认真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非遗进校园”等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了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为当地今后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展示宣传系列活动

2.1 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全国各地利用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活动汇聚当地非遗精品,展示非遗文化成果,宣传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每年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既是对一段时期以来非遗保护丰富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积极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措施。如:云南省“2016年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工匠精神·手工造——中国(昆明)官渡第六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这次联展是云南省、市、区联合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的公益项目,是云南省唯一面向省内外的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品牌。展览既有来自云南省的“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天宝斋制墨”、“龙狮彩扎”“会泽县斑铜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还有来自宁夏的葫芦刻画、新疆的民族刺绣、贵州的呢哨、陕西的凤翔泥塑和西秦刺绣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88个国家级、省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活动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参与组织者众多、丰富多彩,亮点突出,让市民零距离感受传统艺术魅力,拉近了文化遗产、传统艺人与市民的距离,也为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搭建了平台。

2.2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

可以在当地举办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动员全市广大摄影工作者、非遗保护从业人员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群众,积极选送辖区内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制作、表演、展示的技艺、流程、场景或相关实物、工具等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在当地巡展。同时,当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在城区主街道、社区、景点、村落等,通过LED电子屏、宣传墙、海报、横幅、展板、新媒体等形式,对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解读,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和范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激发市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去。

2.3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专场展演活动

为了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启民间文艺的新体验,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种植在未成年人心中,继而实现保护、传承和发展。各地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民间文艺为主线,以丰富的展示宣传活动为载体,并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非遗传承的兴趣和技能,掀起未成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热潮。以展演和展示两种形式,组织当地国家级、省级、市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项目参加展演。活动中让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先后登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项目表演,让观众进一步了解非遗项目的文化渊源。现场开展的“小小非遗传承人”体验式活动,互动体验式活动让非遗文化深入学生的心,让他们了解、看懂乃至喜爱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回归民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传承发展。

2.4 利用非遗资源,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品

加大投资力度,鼓励非遗创意衍生产品的策划和开发,进一步激发非遗资源的生命力。各市各县区都有不同类别的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创意元素的文旅产品,延伸了文旅产业链条,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价值。在更高平台、更大市场展示当地文化元素,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的有效转化。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切入点,通过文化艺术地包装,将其衍生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集中展示出非遗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投入市场。要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成形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开拓非遗创意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重点培育一批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争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此外,还可以开展非遗创意体验是非常有效地开发市场的途径,通过各种新媒介的宣传推广,开发“非遗旅游专线”,让游客体验传统的非遗项目,亲身体会非遗资源的魅力所在。

2.5 利用多种媒介,开展非遗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储存和传播具有数字化、及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有效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新媒体传播时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以通过在非遗传承地建立展覽馆、展示基地,依托这些场地开展非遗资源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尤其要注意抓住节假日、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扩大非遗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将开展的各类非遗活动通过数字化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以及QQ空间等新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让非遗资源能在第一时间走进公众眼球。通过开展一些视频展演、有奖竞猜、“我与非遗的故事”、“非遗在我家”、“我和传承人”等征文活动等需要与公众进行互动的线上活动,鼓励公众亲自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热情,既能获取非遗信息,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也能加强参与公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 结语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整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共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巩固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霞飞.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宣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2]王小曼.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J].神州民俗,2015(11):25-27.

[3]邹宁宁.谈谈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兰台世界,2015(35):130-131.

[4]吕竑海.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J].大众文艺,2018(14).

作者简介

苏琳,馆员,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文化馆,发表论文3篇。

猜你喜欢
保护工作宣传社会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