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书香校园

2019-01-29 16:45:10杨小旭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550023
职业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书香弘扬中华

杨小旭(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 550023)

0 引言

为将“学习强国”的中央精神落到实处,从2019年1月1日起,全国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不断学习,推动学习大国、书香社会和书香中国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层面强调,学习中国历史“金句”的重要性,它是国人的精神根坻,也是我们汲取精神粮食的宝库。因此,要建设书香社会和书香校园,不断推进“学习强国”,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书香校园缺失的现状

1.1 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再加上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导致部分国人的中华文化素养不足。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大多想到的是高深的理论,难懂的古语,因此对它既向往又畏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

1.2 图书资源利用不充分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对图书资源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进入高校到毕业,从未进过图书馆学习的大有人在,从未借阅过图书的不乏少数。曾经有某个高校对数字图书馆资料使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学生连这个端口是什么都不知道。第二,从师生所借书目类型发现,大多是一些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和层次较浅的青春小说和散文,比较有内涵和深度的优秀文化作品借阅量很小。第三,借阅者实际阅书情况较差,很多书没翻过几页就被丢弃一旁,到期归还。每个大学都应是一所创造或创新知识的机构,更应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场所。然而,图书资源利用不充分使该功能发挥受阻。

1.3 每年均有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真正感受和体验书之香的学生越来越少。由于狭隘的专业学习思想、贪图享乐的思想,导致书之香、书之吸引力在校园里越来越小,不要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应有的课程学习,部分学生都无法正常完成,每年都有无法按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改变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是书香校园应有的责任。

2 书香校园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部分学生沉迷网络,不爱好读书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人们不再系统地读一本书、一章书,而采取片断式的嫁接方式获取信息,传统意义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渐消失。阅读需要静心、用心和耐心,这样对个人的修养和知识的学习才有意义。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更需要通过阅读培养读书的兴趣。而目前,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打游戏、交友,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爱读书、爱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书店、图书馆这些适合阅读的场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鉴于现状,国家提出了构建全民阅读的倡议。

2.2 学生求真创新、服务中国的治学理念不足

校园没有书香,缺乏学习的浓厚氛围,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求真创新、服务中国的治学理念。求真、创新是人修身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求真创新、服务中国”治学理念的缺失,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对学习的认识产生偏颇。另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影响,部分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学习内容、政治立场的选取方面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2.3 网络信息功利性致使学生阅读意识淡薄

与信息化资料相比,图书资料本身存在一定不足,如信息提取不够便捷、信息量太大、费时,等等。因此,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习惯性地通过网络方式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对待知识获取途径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进而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即遇事最佳最快的解决路径是通过网络,而不是图书资料。观念影响并决定行为,由于学生对图书资源的兴趣越来越淡,图书应有的价值被忽略。

2.4 “手机控”已经成为中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学生过于依赖手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走在高校校园里,打电话的、低头看手机的、戴上耳机听歌的学生随处可见,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已在高校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有人说,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智能手机,这虽然有点过于夸张,但确实指出了手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手机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学生不费力气就能下载一篇较好的论文,便捷地查找相应问题的答案,等等。但也同时导致了文章抄袭、学历学位造假、网络贷款等问题,“手机控”不仅是青少年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书香校园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建书香校园的必要内容

3.1 书香校园的本质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自信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国家的使命、教育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历史“金句”在于重视、借鉴和把握历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历史“金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建设书香校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大学而言,值得一提的是《大学》一书,该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要完成此道,必须要从修身开始,并提出了修身的系列要求和原则。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人心正,达到意诚,使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真正做到知书明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长学识,还会使青少年心性禀赋得到发展与成熟,最终形成个人完善的人格与个性,成为积极向上的、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强的青年”。所以,增强阅读意识、培养阅读所需的素养,形成阅读的习惯,必须充分发挥创建书香校园的作用,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强广大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3.2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和善读书,培养良好的心性,这是书香校园的基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指向经济和政治的复兴,更在于文化的复兴,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因此,教育必须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有利于人的心性发展。无论是孔子、庄子的思想,还是李白、苏东坡的诗词,以及戏曲、小说和书画,都能从不同层面给予学生积极的人生经验与启示。要把复兴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对于学校而言,就要做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人,提高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必须主动承担和履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这一责任,不断增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4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创建书香校园最有力路径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全社会,尤其是校园里形成要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势在必行。构建书香校园是助力学习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重要性的认识上,更应该付诸实践,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实践化,是书香校园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书香校园必须解决的问题。注重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为激发师生阅读兴趣创造相应的文化环境,让阅读入心入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它毕竟是静态的,要把它发展为动态的,必须要靠弘扬与发展。建设书香校园,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香校园,必须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素养,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路径,真正创建书香校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途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香校园。

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到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成效,这是书香校园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

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程。在强调学会学习的时代,探究性课堂的建设对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书香校园的建设必须落实到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的实际行动中,尤其必须从教师着手建设,因为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引导就要从课程教学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首先,在每学期开学时,教师应为学生列出本课程相关的必读书目,同时列出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心性修养的书目。其次,在课堂上改变满堂灌的方式,把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运用到课堂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阅读的习惯。最后,质量提升工程的目的还在于提升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并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后进行思考,这也是激发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必须有效、长期和全面,必须从根本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性修养。只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完成创建书香校园的任务。这是对学生的文化修养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4.2 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必修课

把中华经典诵读、鉴赏、书法、艺术教育、道德讲堂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生活,这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才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以创建文化方面的品牌和特色,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4.3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

第一,积极发挥读书协会、书画协会等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弘扬优秀文化融入社团,切实做实、做强、做优社团,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二,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讲座和竞赛,全员参与,通过传播中国正能量、读中国好故事,不断挖掘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构建书香校园。同时,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激发学习。

第三,走进图书馆,建立班级读书日、学院读书日和学校读书日,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借阅一定数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写出学习感受,并把它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考核标准。

第四,营造校园读书、读经典的氛围。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创建优秀传统文化墙,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校园的宣传栏、橱窗、教学走廊、办公走廊粘贴名家画像与简介、名言警句等,营造读书氛围。同时,图书馆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架图书,营造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

第五,开展高质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高校不乏讲座,但真正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书香校园,必须开展具有内涵的、高质量的讲座。一场好的讲座一定是文化底蕴丰厚的,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扩大、调整和丰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因此,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开展高质量的相关讲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出来,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把书香校园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5 结语

总之,书香是校园应有的特色和本意。如果校园失去了书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失去了教育的责任,因此创建书香校园,是学校的当务之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创建书香校园必需的内容,也是创建书香香园必不可少的手段。

猜你喜欢
书香弘扬中华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8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0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