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先秦时期开始,文人学士就有收门徒的习俗,孔子、墨子等大家都收有弟子,这为学徒制最早的传授形式。学徒制是一种主要为师徒形式为主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教学手段[1],以往学徒制促进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随着传统学徒制内涵的改革,所出现的现代学徒制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大幅提升了诸多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2],因此在中职护理教学改革中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中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综述如下。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中职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完善,与普通大专班、订单班、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存在差异性,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以及学生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通过现代学徒制有助于中职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促使中职学生学以致用,促使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现代学徒制有助于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可促使中职学生熟悉岗位职能,培养职业素养和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学徒制是从德国的职业培训进展而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在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促使学徒在500人以上大企业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瑞士的“三元制”培训模式通过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正处于普及和推广的初级阶段[3],相关中职学校和企业还应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促使现代学徒制能够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201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2017年8月23日,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促使多个中职院校和企业开始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探索,并为以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还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兴趣造成了不利影响,降低了学习效果[4],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专业操作技能时,演示次数过少,且未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操作指导[5],无法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认为学生在校内以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操作技能可在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学习;学生则对护理专业学生以后的工作岗位职责存在错误认知[6],认为护士的工作简单,无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不认真学习专业护理操作技能。此种情况会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差,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相较于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考评,一些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评,因此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会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对操作技能的学习比较忽视。护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有助于其以后的就业发展,故此,科学合理的中职护理专业考评机制的制定十分重要。
受到办学经费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较多的中职院校无专门的实验教学场所且教学设备陈旧、不全,学生无法进行系统、专业的操作技能训练,因此对现代医疗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流程无法熟悉及规范掌握。
2.5.1 学校热、医院冷 中职院校通过与医院等护理专业就业机构合作,能够促使学生操作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医院会对新入职的护理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但受到医院工作时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抽出人手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且希望直接聘请到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受到了制约。
2.5.2 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缺乏 欧美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无政策保障,导致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停滞不前。
2.5.3 学生学习及医院教学时间分配存在矛盾 一般护理院校会将最后一年的两个学期作为实习期,但是学徒制需配合医院来确定实习时间,尤其是在用人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存在矛盾。
2.5.4 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存在难度 学生在医院等护理专业机构实习期间,由于在护理专业领域所需知识不能满足医院实际医疗护理的需求,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因此应探讨如何管理学生,从而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需要解决企业招工困难问题、企业用工稳定问题、雇员的收入及自我价值实现问题。师徒形式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容美发、厨师等相关行业中,作为一种非正规的培训模式无规范性及系统性,其行业评判标准不统一,培训时间不独立,普及性不高,而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现代学徒制通过现代化的师徒关系,能够有机连接中职教育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从而起到共赢的作用[7]。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同中职教育机构和学生分别签订合同,企业同中职教育机构签订的合同中需明确共同培训内容、学生相应职业资格认证及企业培训认证等证书的发放。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现代学徒制实施中,中职学校应找到一所存在共同合作意愿的医院,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明确医院现代学徒制的师傅、方法、时间和需求,学校根据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的需要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在医院实践的教学时间进行妥善的调整,使学生在医院实践的时间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医院的用人需求,还可促进中职护理专业学徒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8]。
(1)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根据综合型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四段式培训机制,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从学徒向准员工、员工发展,促使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医院文化及护理岗位所需技能进行掌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医院采用学分制[9],并要求学生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2)招生方式的改革:中职学校同医院共同开班“订单班”进行专业、系统性的教学,对招生章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确定。(3)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护理专业课程的进度根据学生在医院的工作进程及要求进行设计和安排,在医院实习期间,医院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做到工学交替。
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由中职学校领导、护理专业相关骨干、合作医院的部门领导及专业技术骨干成立校企双方现代学徒制合作指导委员会,对校企双方的教学内容、人才培训方式进行明确,并根据合作医院的要求制定完整、科学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10]。
中职学校和合作医院在学校内建立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购进护理工作所需的各类医疗设备,并模拟医院真实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现代学徒制的落实主要依靠医院、中职学校员工培养方案的制定,先通过护理人才质量调研,对评定指标进行量化,在按照三位一体(学生-学徒-员工)的人才培养思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11],同时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制定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采用“双导师”培养评价方法[12]。
在中职学校内,以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为主要教学内容,如开展护理学导论、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课程,在医院内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导师制,即在每一位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随机分配一名师傅作为直接导师,由直接导师带领学徒生进行护理工作,其他多位师傅共同进行培训指导,由医院师傅安排学徒生进行临床实践[13-16]。
由学校教师和医院师傅形成“双导师”制度,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双体系课程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医院评价、师傅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为准,以“个案报告”“护理体会”的方式体现[17-20]。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学以致用,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有助于中职学校就业率的提高;对于合作医院而言,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为医院吸纳低成本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双赢的局面,但现代学徒制还面临着多种挑战:师徒形式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且无统一、完善的对师傅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缺乏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参与学生人数少,流动性大,不利于普及现代学徒制[21-26]。
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合作医院提供专业性的储备人才。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具有广阔前景,因此还需针对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使课堂教学效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