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医学生保护患者隐私权意识方法探讨

2019-01-29 21:0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诊断学病史隐私权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国民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1]。如何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识是医学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在诊断学教学中就可行性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患者的隐私权

患者隐私权是隐私权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作为隐私权的下位概念,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未给出明确定义,其定义和内容在我国学界也一直未有定论。认识较为一致的患者隐私主要有患者身体隐私和患者信息隐私两个方面[2];其中患者身体隐私,一般指患者不愿意为他人所知道的身体方面的信息,包括了身体隐秘部位、身体缺陷部位以及与身体相关的其他信息。关于患者信息隐私方面,学者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赵蓉等[3]认为患者医疗信息隐私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表现出的涉及患者自身,因诊疗服务需要而被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合法获悉,但不得非法泄露的个人秘密。

2 医患双方对患者隐私权认知现状

2.1 医学生对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认知情况

程琴等[4]对300名医学实习生就有关患者隐私权利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87%的受访学生认为保护患者隐私对于和谐医患关系重要或很重要,10%左右的学生更加重视医疗行为本身,认为保护患者隐私是不重要或无足轻重的;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受访学生熟悉患者隐私权的基本内容,近60%的受访学生不了解我国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基本内容;该结果同时显示,80%以上的受访者在实习中存在向家人、朋友和同学透露患者信息,甚至是隐私信息。

2.2 患者对自身隐私权的认知情况

朱雪荣等[5]为了解患者对自身隐私权的认知程度,对252名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对隐私权有一定了解,但认知不全面,只有10%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既往史、敏感部位都属于个人隐私。夏小云[6]对60例妇科住院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都特别重视自己的隐私;其中有35例患者认为乳房、生殖器等是女性最私密部位;有14人认为婚育史属个人隐私。程琴等[4]对300名内、外科患者及家属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护患者隐私对于和谐医患关系很重要;但仅有10%的患者和家属能清楚地知道患者隐私权涵盖的主要内容。

3 诊断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式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症状学、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辅助检查、病历书写、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尽管临床医学各专业防治疾病的内容和对象有所不同,但诊断学论述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都能普遍应用,且贯穿临床医学实践的全过程。对这些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在理论上全面掌握又能在临床实践中熟练应用。因此诊断学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需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诊断学见习就是理论联系实践、课堂联系临床的桥梁,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的必由之路。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我校诊断学课程设置总学时为128,其中课堂理论讲授64学时,见习64学时。诊断学见习主要是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进行;使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示教和练习问诊及体格检查;通过SSP、电子标准化病人及电教录像识别临床体征;并联合SSP和电子标准化病人穿插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等训练临床思维。

4 诊断学教学中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权理念

4.1 在病史采集中体现

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生育史、家族史以及女性的月经史等。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通过问诊获取的病史资料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对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十分重要。病史中的许多内容深度涉及患者隐私,如婚姻史中夫妻感情、性生活情况;个人史中性病史及冶游史,麻醉药品、毒品嗜好等。我们在进行问诊理论与见习教学时,一是强调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是医生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患者为了诊治疾病的需要,大多会如实提供很多其不愿公开的秘密,如果不是诊疗活动所必须,不得随意泄露,更不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二是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询问上述敏感病史时更应该做好沟通与解释工作,并请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请患者到私密性良好的谈话间进行。

4.2 在体格检查见习中体现

诊断学课程的高实践性决定了其开展情境教学的必然性。体格检查见习在实训中心模拟病房进行,每个病房配备2~8张病床,房间窗户有窗帘,病床间有活动布帘,每个房间都有移动屏风备用;教师使用SSP示教查体手法,并指导学生之间进行互查互练,练习时男女生分房间进行。老师在示教过程中讲解布帘和屏风的适时使用,强调正确暴露被检查者检查部位,检查完毕的部位及时遮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告知学生临床工作中如果为异性患者进行隐私部位检查时,要求有一名医护人员或患者信赖的亲属在场见证[7]。

4.3 在实验诊断见习中体现

实验诊断学是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我们在见习课中除了血液一般检测和尿液检测需要学生采集标本在实验室上机操作外,各内容见习的主要形式是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报告结果。检验报告单和相关病史等资料由临床相关专业教师提供,并复印发放给学生。检验报告单是病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复印报告单时,保留了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一般信息,隐去了患者名字。在首次实验诊断见习时告知学生各医院检验科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中明确规定,与检验样本有关的技术资料、检验样本、检验原始记录、检验结果等均属保护范畴,在非诊疗活动中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实名公开或使用其病历资料[8];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艾滋病检测都有严格的专项实验室保密制度。

检验数据是患者疾病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内容,检验信息泄露是侵害患者隐私权的易发情况[9]。信息泄露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舆论和心理压力,也给疾病的诊疗和康复带来消极影响。

4.4 从保护学生隐私做起

心电图是辅助检查的主要内容,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见习分2次,共8学时;第一次见习在实训中心进行,带教教师先集中讲解心电图分析步骤与方法,再分组示教心电图机操作程序,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按操作程序相互作心电图,课后要求学生提交本人心电图分析报告。各年级见习学生中都会发现异常心电图,如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因此,历年心电图见习时带教教师都会提前告知学生,临床上心电图检查结果同检验报告单等其他检查资料一样都属于患者隐私范畴,非诊疗需要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实名公开或使用。提醒学生作图后在自愿基础上,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分析;若未经同学本人同意不宜随意阅读其心电图;对心电图检查异常的学生,教师要做好答疑解惑工作,且无论其异常情况有无临床意义,教师和知情学生都要尊重当事人意愿,有义务为其保密。

随着传统媒体的“融媒体”转型和“人人都是发言者”的自媒体时代到来,患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在呈几何级上升[10];尤其在医疗大数据、医疗信息化背景下患者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害[3,11-12]。医学实习生刚开始接触临床,缺乏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保护患者隐私。作为医学生的重要引导者,诊断学教师在见习带教中通过向学生列举常见的可能泄露患者隐私的情况、示范具体保护方法以及讲解患者隐私被泄露后需采取的补救措施[13],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保护患者隐私的认识和处置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临床见习、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诊断学病史隐私权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解析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