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福田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罗江 618500)
肾上腺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大影响,随着影像学及临床技术的发展,肾上腺肿瘤在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常见。目前,肾上腺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人体的内分泌器官中肾上腺发挥着重要作用[1,2],一些激素均是通过该器官进行分泌,如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出的激素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国际大宗病例的统计分析,肾上腺肿瘤的总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患病率也随之上升,至60-70岁的老年人群,其患病率高达6%。肾上腺肿瘤会给病人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如易发生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临床上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主要方法是有B超、CT和MRI[3],都可对临床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但成人肾上腺的重量仅4-6g,同时肾上腺位于腹膜后,其形态不大,X线难以清晰观察;B超据多年的临床显示,由于易受到脊柱和周围脏器的影响,只适宜于肾上腺肿瘤的筛查。加之近来,对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诊断逐渐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应用先进的临床影像学技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有关对目前较常用的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效果及比较,以往未见类似的系统研究及报道。定性和定位诊断肾上腺肿瘤是有价值的诊断重点,可为临床该病的治疗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本研究主要对临床肾上腺肿瘤的疑诊病例进行了CT、MRI的定性、定位诊断率的分析比较,以期选取适宜的影像检查手段或更佳的影像检查手段组合等策略,更好地为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服务。
40例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疑诊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病例,就诊的时间均在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6.6f6.5)岁,除4例患者为双侧发病,其余均为单侧发病,且有17例为左侧发病,剩余病例为右侧发病。
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后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前6h不能进食,选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包括平面扫描和增强扫描,扫描的范围为膈顶到盆腔或者双肾下级,扫描的层厚为3-5mm,对比剂选用非离子碘海醇,注射碘海醇的量控制在85-90mL,增强扫描患者注射后25-30s、70-80s两个时段,将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做好记录。MRI诊断选用磁共振扫描仪,以化学位移同反相位,FSE、T1WI、脂肪抑制、T2WI、FIEST方式进行扫描,对比剂选用扎喷酸,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具体的病情进行增强扫描。在扫描的过程中对图像进行详细的观察,尤其要注意肿瘤的边界、结构、大小及强化度等,对于MRI扫描诊断出现的脂肪、肿瘤、肝脏的信号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两种检查诊断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定位、定性的准确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病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共有28例为良性,肿瘤类型为6例为囊肿,4例为髓质脂肪瘤,4例为皮脂腺瘤,14例为嗜铬细胞瘤。有5例患者为双侧发病,23例为单侧发病,其中12例患者为左侧发病,其余为右侧发病。1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4例为转移瘤,5例为皮脂腺瘤,3例为嗜铬细胞瘤。12例均为单侧发病,每侧各为6例。对于肾上腺良性肿瘤,MRI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94.3%,定位准确率为79.4%;CT诊断的定性准确率80%,定位准确率为97.5%。对于肾上腺恶性肿瘤,MRI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86.67%,定位准确率为76.1%;CT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60%,定位准确率为92.5%。
肾上腺是一个能产生和分泌多种激素的内分泌器官,一旦出现内分泌障碍或是有其他部位病变出现转移的情况会在该器官上发生不同种类的肿瘤病变。病变的侵袭使得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进行实验室检查会有典型的表现,进行影像学检查的首要目的就是找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性质,若病变没有对肾上腺功能造成影响,则进行检查 进一步发现病变和确定性质[4]。肾上腺肿瘤可分为有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而有功能性肿瘤又可分为功能亢进和减退两种。激素通过皮质与髓质分泌出来,反应到患者体内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因此,对于肾上腺肿瘤患者在进行诊断中应结合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同时,对于肿瘤的定位与定性仍需要进行影像学诊断[5]。
肾上腺肿瘤本身就种类较多,使得临床表现各异。对于该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能够清楚患者病变位置、病灶大小及形态,同时也能够发现疾病是否发生了转移。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CT和MRI是检查肾上腺肿瘤的重要手段,且两种不同的检查放法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在不同的肿瘤种类中发挥着有效的鉴别检查的作用。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皮质醇腺瘤,一种为醛固醇瘤,第一种大部分为无功能性腺瘤,肿瘤本身的体积大,密度较高,呈现出轻度或是中度的强化度;第二种肿瘤体积较小,呈现出轻度的强化程度。本研究中检出的皮质醇腺瘤直径范围为2-5cm,形状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而检出的醛固醇腺瘤则呈现为完整的包膜,直径范围为0.7-2.4cm。大部分的肾上腺腺瘤的T1W1、T2W1信号与正常肝脏信号接近,少数呈现T1W1低T2W1高信号,呈现出均匀的信号。
(2)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内有丰富的血供,细胞团内有大量的血窦,肿块的信号为长T1、T2信号,T2W1抑制明显高信号,肿瘤信号在反相位上呈现出的无差异,使用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周围实体进行检查,结果有明显的增强。本研究中检出的嗜铬细胞瘤的直径范围为直径3.0-10.0cm,有较为清晰的边缘,密度不均匀,且大多患者有出血或是囊变;而恶性的嗜铬细胞瘤无清晰的边界,密度不均匀,周围组织有明显的侵犯,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若没有转移的发生则使用CT检查很难诊断。
(3)髓质脂肪瘤
髓质脂肪瘤起源于胚胎时期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肿瘤表面无包膜存在,其中包括髓质和脂肪,患者无明显的症状,一旦肿瘤发生坏死、出血或是压迫等将表现为腹部疼痛或是有肋部不适感。CT检查显示出有规则的形态及光滑的边缘,呈现出较低的密度,且不均匀,对软组织进行增强扫描呈现出轻度或是中度的强化。MRI检查显示出均匀或不均匀肿块,呈现出脂肪样信号的强度。
(4)肾上腺转移瘤
转移瘤在肾上腺是较为高发的,主要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及甲状腺癌。进行CT检查表现为多样性,当瘤体较小时则有光滑的边缘,呈现出较低的密度且均匀存在,当瘤体变大后则呈现出分叶状,表现为不均匀的密度及不清楚的边缘,进行增强扫描后强化不均匀。
先前的临床和影像学经验表明,CT和MRI在诊断肾上腺肿瘤方面定位准确、定性敏感、可清晰地观察肿瘤周围器官的情况及相互关系、可判断邻近结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诊断肾上腺肿瘤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优势[6]。而本临床影像学的研究提示,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MRI,而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定性准确率低于MRI。故我们建议,在进行临床影像学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时,先进性CT检查,对病变先进行定位,随后进行MRI检查,在对相应病变进行较精确的定性。二者结合,并注重先CT后MRI的检查顺序,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率[7,8]。
一般良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仅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很难判断,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的作用不可忽视。如何提高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鉴别率是我们未来临床和临床影像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发现。若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率或鉴别诊断水平因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而提高,可以在治疗前分清楚良、恶性肿瘤,必将大大减少治疗的盲目性和错误治疗的概率,大大提高对该病的疗效,这也是本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