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兰
(海东市民和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810800)
相关结果显示,肝胆疾病患者病症类型多以机体携带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及患有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等症状为主,其临床上均以急性肝功能衰竭作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对其身心健康安全均会造成严重威胁[1]。近年临床针对此类病症患者均主张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并有相关研究结果证实能获取较好治疗效果。但临床也指出患者围术期间其机体出现术后创口疼痛、腹胀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均难以避免,促使其临床常出现焦虑、抑郁、害怕等负面情绪,对患者治疗流程有序展开和整体治疗效果均会构成较大影响[2]。针对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采取有效阶段性心理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及改善其负面情绪有效措施,对加快其健康恢复进度具有较好临床价值[3]。本次研究现从本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170 例作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2015 年5 月至2017 年5 月选取170 例于本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各85 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50 例,女35 例;年龄30-60 岁,平均(43.18±6.51)岁;文化程度:15 例大专以上学历,32 例高中学历,38 例初中以下学历。观察组男49 例,女36 例,年龄31-59 岁,平均(44.02±7.09)岁;文化程度:18 例大专以上学历,36 例高中学历,31 例初中以下学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值为P>0.05。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如术前常规检查、饮食指导及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以阶段性心理护理模式,并根据其入院后-术前-术后-出院前治疗阶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具体方法如下:
(1)入院后护理。患者入院后,多对其病症情况及具体治疗手术方案存在一知半解状态,过于浅显病症自我认知程度会导致患者心理出现紧张、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故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采取温和语气来耐心解答患者疑惑问题,以积极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同时患者入院陪同人员及亲朋眷属多给予其陪伴和关心,从而改善其入院时负面心理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所采取相关措施。
(2)术前护理。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病症类型多以机体携带肿瘤居多,其在病症确诊后,加上治疗方法存在特殊性,常导致患者术前有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出现,间接性对其常生活及护理治疗流程有序展开构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在术前详细讲解具体手术流程、麻醉方式、预期治疗效果及配合护理措施重要性,最大程度上避免其术后引发各种并发症,并切实评估患者病史、呼吸道情况及营养状态来帮助其了解自身病情。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引导患者术前根据其机体舒适度来调整合理体位,通过引导患者深呼吸来将全身肌肉保持放松状态,并针对其机体情况来调整患者饮食多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为主,且体质较弱者需引导其术前进行合理锻炼来改善其心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3)术中护理。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切除其肝叶,故应在其手术期间落实患者保暖措施,并积极讲解此类措施重要性,以缓解患者术中紧张情绪。
(4)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出现机体疼痛感均无法避免,是促使其心理产生问题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在落实患者术后止痛处理措施后,还应在其麻醉药效果消退后及时加以有效心理干预来缓解患者受手术应激反应影响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在术后将患者症状出现发病机制进行告知,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排尿训练及告知其家属正确引流管放置方法,且加大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和自主呼吸情况监测力度,并选择合理腹带和协助翻身,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咳嗽及腹部切口造成疼痛感。在患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鼓励其多下床进行走动来提高患者肠胃功能运动速率,以促进其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避免患者因机体疼痛不愿活动而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
(5)出院前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出院前,告知其家属应当多给予患者陪伴和关怀,多引导其至户外走动和与他人友好接触,是缓解其心理情绪有效措施,并制定患者个人资料档案,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建议。
满意度评分,分值0-100 分间,80 分以下为不满意;80-90 分基本满意;95-100 分满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采取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量表对患者围术期间出现负面情绪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0 间,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负面情绪严重程度越高。
研究中所有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85 例,非常满意45 例,基本满意36 例,不满意4 例,满意度95.29%,对照组85 例,非常满意36 例,基本满意34 例,不满意15 例,满意度为82.3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SAS 评分护理前(68.78±11.25),护理后(29.18±4.19),SDS 评分护理前(69.02±10.24),护理后为(31.13±5.02),对照组SAS 评分护理前(70.04±10.12),护理后(44.77±5.85),SDS评分护理前(70.19±11.04),护理后(50.48±6.43),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结果指标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P<0.05。
本次研究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主张实施阶段性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值优,且P<0.05,与陈佩霞[4]一文中相关数据大致相符,表明此类护理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其中,阶段性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入院时、术前、术中、术后落实相应心理疏导措施,便于及时掌握患者心理活动实时进展来给予对应措施进行干预,并详细讲解其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护理配合重要性、具体病情等,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及病情自我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最大程度上缓解其机体疼痛感,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临床价值[5-6]。
综上所述,采取阶段性心理护理模式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中,其护理满意度及负面情绪均得到显著性改善,临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