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力 丁卉 占静 汪朦朦 汪瑛 伍钢 刘莉
在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及全球化进程加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方式改变、生物学和遗传学因素的影响下,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暴露频率与水平均不断增长,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态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通过国际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例数均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4,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均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上,且高于IARC参入国和WHO欧洲区域,在中、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之间,国家位次为第83位,提示我国肿瘤的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加强肿瘤相关知识的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科学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而迫切的任务[3]。但我国的《肿瘤学》课程教育仍处于医学选修课的地位,现在已经无法满足作为未来抗癌斗士主体的医学生的需要[4-5]。本研究以高年级医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深入了解了学生对于《肿瘤学》的学习需求并根据调查反馈结果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促进《肿瘤学》的课程地位的提升。本研究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肿瘤学》的动机、对肿瘤学的认识、肿瘤学的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肿瘤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教学思路的开拓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自2018年10—12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选修《肿瘤学》的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92份,回收90份,有效90 份,占发出问卷的97.8%。
1.2.1 问卷调查法 首先明确研究维度即明确需求所包括的内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选修《肿瘤学》的原因、学习课程前是否了解相关内容、了解肿瘤相关信息的途径、本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认为肿瘤学的课时数应该增加还是减少、认为现在的教学方式合不合理、认为目前《肿瘤学》课程地位是否合适、把《肿瘤学》列为必修课是否有必要、是否会向学弟学妹推荐《肿瘤学》、是否想从事肿瘤相关的工作、对完善肿瘤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方面。
1.2.2 文献分析归纳法 通过对学生课程学习需求以及肿瘤教学相关的文献学习,概括了解肿瘤学的教学与学习现状,为此次课题研究提供理论知道依据。
1.2.3 数据统计法 主要用百分率表示需求倾向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肿瘤学》的动机多种多样,或为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或为修满学分,或为指导生活,或因为老师魅力。73人(81.1%)的学生选修《肿瘤学》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17人(18.9%)为了修满学分,完成学业要求,9人(10.0%)为指导生活,只有1人(1.1%)是因为老师魅力从而选修《肿瘤学》。这表明,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尽管学习原因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学生都渴望学习肿瘤相关知识,丰富临床知识。学校开设《肿瘤学》课程也是顺应需求的。
关于学习课程前是否了解《肿瘤学》相关内容方面,选修《肿瘤学》的医学生中64名(71.1%)的学生了解肿瘤相关性内容,完全不了解的只占26人(28.9%),也就是对肿瘤有过初步了解的人更倾向于选择《肿瘤学》作为选修课,而不了解肿瘤相关性内容的学生占选修《肿瘤学》总人数的少部分。这表明肿瘤相关知识内容多且复杂,但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当代大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书籍、网络、电视/广播等。有55.6%的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信息是通过书籍获取的,8.9%的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肿瘤相关信息的,8.9%的学生是听广播、看电视等了解肿瘤相关信息,还有26.7%的医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肿瘤相关信息的。从这些途径可以看出,当代医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信息主要还是通过纸质材料等一系列传统方式,其他的途径相对较少。
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肿瘤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学生,只占16.7%,为少数。而绝大部分(83.3%)学生都认为《肿瘤学》课程设置合理。可见《肿瘤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在关于《肿瘤学》教学课时数应该增加还是减少问题方面可以看出,大部分(60.0%)的医学生认为《肿瘤学》32个学时不足,应该增加学时,只有少部分同学(40.0%)的医学生认为课时过多,应该缩减学时。这表明大部分医学生对于《肿瘤学》学习热情高涨,需求较多,学校应增加《肿瘤学》学时。
通过此次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63.3%)都认为《肿瘤学》的教学应当增加课程,少数(36.7%)持有相反意见或保持中立态度。而在这些认为应当加课的学生中,约有82.2%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实践课时,还有部分同学(17.8%)认为应当再增加理论课。可见目前《肿瘤学》的课程安排有进步空间,应当增加实践课的开设。
调查结果显示26.7%的学生认为《肿瘤学》课程的地位是合适,大部分学生(73.3%)认为《肿瘤学》地位低于实际需求。由此可见,应该提高《肿瘤学》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
另外关于目前是否有必要把《肿瘤学》列为必修课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医学生(84.4%)是认为有必要将《肿瘤学》列为必修课的,只有4.4%的医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将《肿瘤学》列为必修课。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肿瘤学》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是大部分人的心声。
《肿瘤学》课程获得了大部分医学生好评,学生们对肿瘤相关知识及相关工作认可度高,认为学习非常有必要。有90.0%的医学生会向师弟师妹推荐《肿瘤学》。
此次调查分析显示60.0%的医学生想要从事肿瘤相关工作,还有34.4%的医学生表示不排斥肿瘤相关工作,只有很少部分(5.6%)的医学生表示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不考虑从事肿瘤相关工作。大部分医学生对肿瘤专业的认可和学习及工作热情是我国肿瘤事业蓬勃发展的雄厚的后备力量,可以预见将来肿瘤相观事业的发展必将充满活力。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现针对本科高年级医学生提出的建议归纳如下:(1)希望课堂形式更多样,小组讨论、学生准备病例课堂讨论以及设置相关辩论比赛的形式等;(2)希望授课老师讲课时重点突出,将肿瘤科多发病、常见病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3)希望周五和周一课程合并一起安排课程;(4)希望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例如可添加一些视频,病例分析,多一些防癌科普,突出临床思维;(5)部分学生认为,现阶段肿瘤学作为一门选修课,其课程地位在庞大的医学教育系统远远不够,希望改为必修课程;(6)希望增加肿瘤课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消化所学知识;(7)希望有比较好的课后反馈,比如建个师生讨论群、兴趣角。
3.1.1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来,大部分高年级医学本科生对于《肿瘤学》知识的渴求不难看出,学习需求、实践需求都是医学生的迫切需求。目前《肿瘤学》的课程设置符合大部分医学生的要求,但现在的《肿瘤学》的学时安排、课程地位、课程方式仍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
3.1.2 在学生问卷上分析,《肿瘤学》的地位要远高于选修课。我们有必要将其列为必修课,增加课时,强化临床实习,改善教学模式,才是符合当今医学发展需要。
3.2.1 加强《肿瘤学》宣传 医学生获取肿瘤知识方式相对传统,这使得其知识内容要么更新赶不上潮流,要么就是获取的信息太过狭窄。而在当今信息化发展社会,信息便是价值的源泉[6]。我们有必要多多增加《肿瘤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可增加科普读物、专业宣传、肿瘤知识竞答小比赛等方式,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肿瘤学》,增加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7]。
3.2.2 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或简单增设、扩充全科医学课程的方法,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8-9],因此课时设置可增加实践部分。实践出真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病人身上去验证知识并提出问题,再回归课本。知识的反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肿瘤的认识,更育学于乐,提高老师的教学创新性和教学效果[10]。
3.2.3 将《肿瘤学》改为必修课,是临床的需要,医学生的需求,也是目前肿瘤作为中国患病率最高疾病的诊治的需求[10]。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新一代医生对肿瘤相关知识掌握的越全面,才能更进一步推陈出新,打破“肿瘤=绝症”的这一格局,才能解决众多肿瘤患者的实际问题。
3.2.4 创新讲课方式。有研究显示,带着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样4 个步骤的教学模式代替以授课为基础,更优于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的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更好[11-1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灵活使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13]。讲课的形式有很多种,可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讲述病例、老师以病例带入授课等方法切入,也可适当增加课程回馈如建群[14],还可以用全新的方法如老师录教学视频、学生自由安排学习理论课等方法进行[15],考试也可由理论考试改为理论+实践等防范结合的综合考试方法。多维度学习,才能加深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