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2019-01-29 10:41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课育人

赵 静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0 引 言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德技并修”和“育训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技能积累,将职业精神、专业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注重德行培养,专业课课堂注重技术技能传授,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并未实现良好的融合贯通,未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存在思政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现象。而实质上思政课和专业课都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融入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由此,深入研究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融合方面的教学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思政课和专业课在现实中缺少交集,彼此分离,有些师生对思政课的功能、价值不太理解;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传统的理论灌输、陈旧案例的使用、缺乏创新、缺乏实效、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抬头率不高,看课外书、玩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思政课地位越来越高,课时越来越多,可是教学效果并未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把思政课看成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与专业课的融合的意识,从而缺失了专业领域的相关案例支持和实践教学的专业平台支撑。专业课教师也存在习惯性思维,认为专业课就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立身之本,甚至认为思政课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忽视思政课的功能,与思政课教师缺少沟通。进而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无法领悟到主流价值观引导,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无法体会到行业、专业的发展趋势。

2 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意义价值

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是由两类课程共同育人任务所决定的。思政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专业课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2.1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主要指思想道德素质,具体体现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同时还强调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国家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任。搭建起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的桥梁,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教育效果[1]。发挥思政课堂的育人优势,结合专业文化、行业文化、工匠精神,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配合、相互融通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2 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高职学生普遍觉得思政课就是在理论灌输,没有温度,没有触感,也没有质量,这样的课学生不愿意听。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教法攻坚,要用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法,将我们党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鲜活的实践案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他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思政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高职学生的角度看,相比于心灵鸡汤,他们更容易被本专业领域的行业文化、优秀人物和优秀事例所吸引。因为思政课教师多数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专业,但所教的学生各个专业都有,如物流、道桥、汽车、航海等,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寻找与思政契合的案例。所以要打破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各自为政的现象,使思政教育融合专业案例和行业文化,使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从空中回到地上、从天上回到人间、从书本进入学生心里,并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信念、信仰付诸于实践。“从方法维度来看,注重启发引导和结合实际,反对强迫手段和空洞说教,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赋予灌输的方法论意蕴”[2]。

2.3 有利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深度融合。首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任课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行业文化、职业岗位有深入的了解,要熟悉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和方案,并对国家和社会对行业人才质量的需求有充分的掌握;其次,在思政课教学中要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案例,用案例支撑理论,用理论引领案例;再次,在学生专业实践如校内实训、企业认识实习、跟岗和顶岗实习中不断线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专业课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领会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结合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主动摄入相关内容,并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容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去,在实现“三全育人”过程中真正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脚踏实地劳动”。

3 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育人实践

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其实质就是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新和实践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育人实践,探索将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打造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融合型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索教学内容改革,共建案例资源库,充实思想课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打造“金课”。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的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3.1 打造融合型教学团队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执行者是教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发挥专业特色,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做好顶层设计,实施思政课教师向专业群教学团队的融入,打造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融合的教学团队,推进思政教师参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岗位实践过程,形成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三元融合,提炼协同育人机制理论,“理论提炼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局部经验是否勾勒得足够丰满细腻,也包括研究者选择题材对象时是否具备足够的洞察力”[3]。如将思政教师吸纳到智能物流专业群教师团队中,充分挖掘现代物流产业与物流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再设计,把爱国主义教育、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等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将典型专业思政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解决思政课中的专业知识融合,专业课中的思政意识教育问题,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集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和思政教师于一体的智能物流专业群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3.2 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之间的协同育人载体,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构建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模式,构建、创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机制,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的内部组织架构中,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分属不同的院(系),各自有独立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横向和纵向交叉比较少,很难形成有效的沟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选取了优质校重点建设的汽车、道桥、物流、航海、机械五大主干专业,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思政课教师和五大主干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一起座谈,在思想上达成思政课和专业课深度融合的共识,并制定了教学案例共享实施方案。首先,将思政课教材和课程标准发给专业教研室主任,针对思政课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提供专业的案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坚定理想信念”章节,道桥专业提供了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北京地铁项目总工程师薛洪松、川藏铁路爆破师彭祥华、沪通长江大桥总设计师高宗余的案例;航海专业提供了航海家翟默、“全国十佳海员”杨贺祥、马少利“我要让肩上的钢枪发出金色的光芒”的案例;机械专业提供了宁允展“高铁上的中国精度”、孟剑锋“匠人精神制国礼”、张冬伟“80后造船工匠”、胡双钱“精益求精 匠心筑梦”等案例。这些案例都特别具有专业特色和代表性。思政课教师利用这些案例分别针对不同专业更新授课内容,制作了专属各个专业的教学资源,授课效果明显好于所有专业使用同一案例的授课效果。通过问卷调查,95%以上的学生非常认可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并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期待。其次,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同步推进,专业课教师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和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专业教学的内容穿插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可以使用同一案例从专业课的角度分析讲解,与思政课形成了教育叠加效应合力,推进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同向同行。

3.3 创新教学方法以拓宽思政课堂领域

高职教育强化以育人为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并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开展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到企业开展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通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对接,专业课教师带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思政课教师也抽出一定时间与专业课教师一起深入行业和企业一线,并且联合企业师傅,一起组织思政课现场教学。如公路检测技术专业教师带学生到山东高速公路集团济青改扩建项目顶岗实习,对接公路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也一同来到施工现场,将思政课堂搬进项目工地,思政课教师开展学习建设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总工程师林鸣的事迹学习活动;专业课教师讲授科学检测、实事求是等职业素养;企业师傅对学生养成正确职业素养提出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师傅一起在工地上给学生同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这种教学方式离开了传统的课堂,思政课教师运用更加贴近专业的教学案例,在企业车间、施工工地现场教学,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同时通过座谈的方式倾听同学的实习感悟,获得了更多鲜活的案例。当问到学生的实习体会时,他们表示到了工地后,学到做人做事都要严谨,尤其是在工作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有一个同学因为马虎,把数据写错了,多了一个零,结果一组数据都出了问题,多亏企业师傅及时发现,才没有影响到之后的检测结果。这样活生生的案例如果不来到企业现场教学是永远也收获不到的。思政课堂不一定拘泥于校内或教室中,可以因时因地转换空间,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师傅三元融合,理实一体,创新方法、现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4 结 语

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尚在探索阶段,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在理论上相互学习和提升,方法上相互借鉴,资源上互通有无,思想上共同激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精诚合作,相互配合、资源优化,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育人合力,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以此不断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优良品德、坚定信仰、执着信念、丰富知识、过硬本领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