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泽,李化玲
徐州医科大学:1药学院;2临床医学系, 江苏 徐州 221004
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有关论述。当前供给侧改革理念已经成为了指导我国各领域改革的总纲领,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教育供给侧是指从学校起点到终端用户之间的教学行为以及相关教学设施[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为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服务供给方式,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削弱,为学习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学习服务,推动了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及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2]。慕课的出现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一种“颠覆性的革命”。它为世界范围内的优质课程资源提供了传播平台,以低廉的运行成本向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开放,教育公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3]。对慕课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少,他们反对神化慕课的作用,认为慕课为知识的商品化和大学的商业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生的方式[4-5]。不可否认,慕课正在引发深层次教育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观念和体制、教学手段和方法、人才培养过程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文章总结了目前我国中医院类慕课的建设和应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提出解决这些慕课教育问题的对策。
中医药慕课在建设和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供需错位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慕课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到位,中医药慕课建设供给侧未能适应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慕课建设的组织管理、反馈机制不够完善,造成教学质量、实际应用效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医药慕课发展的瓶颈,值得我们深思并亟待解决。
从数量角度来看,在我国各中医药类高校的慕课课程建设尚处于建设初期,规模较小、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规模在线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6]。高质量的中医药类慕课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已经上线的慕课数量根本不能覆盖我国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缺乏优质的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7]。
而且,慕课供给主体的多样性不足,难以匹配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当前的中医药类慕课也仅由几家中医药大学提供。虽然说这些被一流中医药大学垄断的慕课供给平台能够提供给学习者待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一流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但现实中这种金字塔结构的慕课供给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大学和受众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中医药慕课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打破以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由一流大学、一流名师作为单一的课程供给端的老路子,而是要分析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走出一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的新路子,通过细分需求层次推出各级各类别具风格、各具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实现中医药慕课教育供给端的百花齐放局面。
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促进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作了大量支持工作,但现阶段我国慕课资源的建设及使用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爱课程网站已上线课程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效率等问题比较突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8]。对爱课程网站上中医药慕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课程学习人数和实际参与数比例不协调。即使是已经立项的国家级慕课,课程实际参与状况也不乐观。以参与课堂评论为例,在上线的57门国家级慕课中,课堂参与评论超过1 000条的课程占比小于20%。果壳慕课学院曾对6 116名网友进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7%的用户在选择了一门或几门课程后,连一门都没有完成学习。而在完成课程中的人中,有42%一门课都没有获得证书[9]Meyer调研发现,即使斯坦福、MIT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慕课退学率也高达80%~95%[10]。奇高的退学率使慕课的有效传播与推广面临存亡危机。上述现象说明,由于慕课学习群体不能持续的维持学习的动力,大部分注册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陆续放弃,造成注册者甚多的慕课学习“假繁荣”的现象。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国家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不能找到提高中医药慕课的传播和使用效率的方法,就难以满足学习型社会中的受众群体对中医药课程资源学习的需求。从中医药类院校调查情况来看,真正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慕课还较少,慕课“大规模、公开、在线”的本质未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教师的建设应用情绪有所下降[8]。只有真正利用好中医药慕课资源,才能不辜负国家在中医药慕课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中医药慕课课程数量上看,自2013年慕课开始引入,上海交通大学首先在Coursera平台上开始了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慕课,2014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其中专门设计了章节介绍针灸铜人、中医经络学说[8]。进入2015年后各中医药大学纷纷加入爱课程、好大学在线等平台开展慕课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医药专业主干课程陆续上线,相关课程也日渐增加,2017年以后中医药慕课立项建设的浪潮逐渐回归平静。导致慕课由热到冷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尚未培育出慕课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慕课开放分享的开放教育文化。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慕课的应用与发展是在美国高等教育生源萎缩、办学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开放教育、知识共享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美国有显著不同,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费由国家财政支持,且生源充足。从根本上缺乏主动推动慕课教育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求。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界尚未形成开放教育、知识共享、教育公平的先进教育文化共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情况严重,教师和高校管理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教育理念的态度并不积极。很多高校教师也不愿将长期积累的课程资源无偿的公之于众。
慕课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改革的探索,更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它的繁荣发展将会带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大变革,对于全社会而言,慕课有利于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让我们全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面对当前我国慕课发展的困境,亟待完善慕课资源的供给结构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教学质量,解决供需矛盾。
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传统适龄学生和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成人均想进入大学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世界各国的失业率都在攀升,社会上各种失业人员的进修需求也亟待满足。此外,大学还要面对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为目的的成人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因此,大学的教育面临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学习者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
中医药慕课在当前的转型发展应当以匹配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为方向。因此,中医药慕课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应该从服务于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转向为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多样化普通学习大众。中医药慕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也不应局限于名师、名校的精品专业课程,更不能以引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学习资源为标准,而是应该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既满足精英中医药教育的高深知识,又兼顾其他群体对普及传统医药知识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现实。中医药慕课供给侧转型,首先要改变大学专属性和封闭性,不同类型的高校(包括不同层次的大学、高职院校、研究院所)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建设别具特色的中医药慕课学习资源,除相关专业课程外,养生保健、推拿按摩、中药食疗等,向社会开放学习机会,满足“健康中国”背景下不同层次的全民终身学习需求。
虽然慕课自进入我国以来,经历了飞速发展期,但主流社会对慕课的定位仍然是当做“补充性”的教育资源,服务于传统大学课题教学的主体性功能,对于很多中医药院校而言中医药“慕课”建设仅仅是“装点”高校课程建设门面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中医药慕课上学习所获得的课程证书也并没有获得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对学生的就业无法提供较大帮助。这种观念是导致我国中医药慕课“建而不用”或“建多用少”的主要因素,严重束缚了中医药慕课的发展。因此,应当赋予中医药慕课作为新形式教育方法的“合法”地位,对中医药慕课教育的价值成果予以充分认定,建立配套的中医药慕课选课、学分认证、合格评定制度。甚至可以考虑通过将相关课程的慕课打包形成“微专业”(specialization)[11],给予其正规的学历学位教育的价值地位。我们将中医药慕课由原初非官方的或社会化的辅助教学资源属性,变为“准正规”的学历教育或者继续教育方式。中医药类慕课价值地位的认可能够适应当前中医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生态的要求及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既满足了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功利性目的,也为中医药慕课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由于我国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情况严重,因此,面对慕课浪潮,我们不能盲目学习欧美慕课发展方法,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出发,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慕课开发与应用策略。为了避免简单、低效、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国性的慕课建设和推广机构,从全局角度协调各个高校资源、结构关系,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从全局角度调整慕课供给结构,适时地淘汰在慕课使用中低质的、重复的高校慕课资源;同时,整合慕课教育的优秀师资资源,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差异化发展的慕课教育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实现结构调整和慕课的可持续发展。
慕课的发展促进了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它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将支持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和在职学习,并将改变全社会的学习生态。首先,慕课的普及将引起对传统大学教育观念的颠覆。慕课可以将更广泛范围内的优质中医药课程资源聚集在一起,以相对低廉的成本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可以自由选择或自愿参加的课程。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当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自主选择课程的时候,传统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模式必将受到冲击。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医药院校应该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契机,抓住慕课发展的机遇,通过调整慕课教育的供给侧,促进中医药类慕课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创利用慕课建设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