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 鑫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隆重庆祝建国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在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尤以意识形态安全为突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1](P8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新高潮,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生政权,对社会主义列国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和平演变。在双方较量中,社会主义阵营领头羊——苏联解体,向资本主义倒戈。苏联败亡的事实与教训,对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时刻警惕资本主义势力的和平演变,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极具警示意义。
自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西方国家通过推行和平演变策略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政权进行瓦解和颠覆。所谓和平演变战略,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超越遏制战略”,主要通过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渗透,也就是通过所谓和平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诱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向西方民主制度演变,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目的的一种战略。[2](P3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政变,国家制度由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倒戈为欧美式资本主义制度。西方国家通过输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渗透,鼓吹西方资产阶级价值的普世化,以及利用苏联的“三和路线”策反盟国等和平演变策略,实现了瓦解和击垮苏共政权的目的,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创,进入低潮阶段。
由于美苏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根本对立,而将全球划分为两个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代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代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双方在意识形态的对立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斗争表现出来。美国在二战后迎来了发展良机,经济飞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苏联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重重困难,经济斗争受制于美国。西方国家把对苏联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视为重要的和平演变策略,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说,“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外援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最终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3](P109)通过建立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用23种语言向东欧和苏联播音,展现其资本积累所获成就的优势,丰厚的社会福利,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图景,与苏联人民生活的落后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达到了动摇苏联民众理想信念的目的,进而引起了苏联党和人民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自我否定,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推崇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4](P135)致使整个国家指导思想混乱,意识形态安全遭受威胁,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西方国家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导致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变异和崩溃,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文化渗透是其和平演变策略的又一途径。由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传统,美国英语文化占据文化渗透的先天优势,加之多元的文化渗透手段和策略得当助攻了苏联解体。从苏联国内来看,文化发展长期受制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呈现为刻板、僵化状态,有求新求变的文化需求,而美国的自由主义文化传统对高度集中的苏联文化体制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美苏于1959年签订的《美苏文化交流协议》,被认为是美国开启文化渗透的重要标志。美国通过直接的文化宣传,如现代传媒广播、报纸宣传和影视剧等手段不断输出美式民主制度,达到蛊惑苏联民众人心的目的,对人们正确认知社会主义产生动摇和不确定性。通过开展教育文化交流,以学术文化交流为幌子,向持不同政见的苏联高级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达到把其塑造为美国文化在苏联的代言人的目的。通过美式餐饮文化的输出、组建跨国公司的手段,达到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扩张美国式大众文化的目的。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的文化渗透形式多样,起到了外呼内应的作用,成功地腐蚀了全民思想,引起了苏联各阶层思想的转变,直接致使苏共最高领导人的思维观念的转换,以至戈尔巴乔夫提出:“我们肯定舆论多元化,摈弃精神垄断的做法”[5](P38),这实属西方国家长期实行文化渗透的重要“回馈”。文化渗透,这一温和的和平演变策略于无形中颠覆了苏共政权。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大肆实施文化霸权主义,向全球强行推广自身的文化体系,进行文化渗透。
资产阶级价值的普世化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外扩张,进而构建文化霸权的过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行多元价值观,利用美国电影大片、美式快餐文化、美式英语等方式传播渗透资产阶级价值观。如在老布什当政时期的美国战略目标就是以美式价值观为蓝本,建立“和平安全、民主法治”的国际新秩序。西方国家通过双方官方或非政府组织的接触,开展商品、文化交流,以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苏联,达到推广西式价值观,消除苏联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抗拒心理,感知和认可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而演变为西式“自由民主”国家的目的。正如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杜勒斯所言:“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6](P39)其次,西方追求的消费主义思潮与世俗文化给苏联社会以巨大影响,美国积极鼓吹资产阶级价值的普世化,宣扬其民主制度和政治价值,以颠覆苏联的价值体系,打垮苏联政权。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美国的自由和民主价值在全世界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人都向往民主管理”[3](P109),宣示了推广“普世价值”战略地位。但我们明白“普世价值”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不应该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等同于“普世价值”,坚决反对将资产阶级价值普世化,要加以甄别和防控。
“三和路线”是苏联在赫鲁晓夫任期内的对美外交主张。美苏冷战以来,双方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了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赫鲁晓夫上台后,由开展军备竞赛转向实行“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其战略意图是积极争取与西方世界和平友好相处,规避战争风险;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争,渐步超越美国;主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通过议会道路争得主政,采取民主方式实现稳步地过渡为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实施“和平战略”附和苏联,双方开展了“戴维营会谈”和“维也纳会晤”,是苏联决定实行“三和路线”的一方面原因。由于赫鲁晓夫揭批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被西方情报部门迅速利用,西方反苏、反共势力如获珍宝,利用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攻击,大肆鼓噪,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但是赫鲁晓夫过于乐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没有辨识出美国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苏联在美苏双边关系中的弱化,相反大大促进了美国在双边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赫鲁晓夫要求全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奉行与美国的“和平共处”路线,服从服务于苏联的整体国家利益,牺牲了联邦国的自主权,充分暴露了大国沙文主义思想。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被美国充分利用,是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瓦解的重要思想根源。“三和路线”在客观上为西方资本国家对苏联进行渗透演变提供了契机,间接地导致了苏联解体。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通过支持苏联国内持不同政见者,输出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而苏共领导集团忽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对来自西方国家的“心理战”和“攻心战”缺乏警惕,最终犹如失魂的泥足巨人,在内外部联合势力绞杀下,走向解体。
社会主义苏联政权存在了74年之久后走向了覆灭,是民族的灾难,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灾难,此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阶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多元化思想文化传播的影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外问题,意识形态斗争面临重大转折,我国国家安全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导向作用有待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尚未彰显,高校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存在偏差。为避免苏东剧变覆辙,以苏为鉴,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共产党“掌好权”“执好政”的经验与教训,构建各社会主体的合力举措,形成全社会、宽领域、立体式的氛围体系,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7]苏联解体后,我国成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点对象,在意识形态阵地长期处于被和平演变的困境。西方国家恶意散布“意识形态趋同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误导性观点,屡次拿我国的人权说事,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所谓“民主化改造”,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事实表明,意识形态文化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尤为关键。以苏为鉴,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辨识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能力,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一路走来的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上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权,尤其是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掌控力。其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实际进行深化理论创新,防范外部势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入,攥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不走改旗易帜的歪路和邪路。最后,健全完善国家的社会制度。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在法治、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建设呼吁新的社会理论的诞生。为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改革红利的释放,不断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大对人权的保护力度,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苏联被和平演变过程中,反苏反共势力控制了社会舆论,以至于主流媒体成为进行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更是利用自身强大的科技优势、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络技术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恶意制造和传播反华、反共的社会舆论,抹黑和“唱衰”中国形象,加紧与我国争夺互联网等思想舆论的新阵地。由于互联网极强的渗透性,宣扬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严重威胁到我国主流思想文化价值观的主导性地位。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呼唤,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首先,我们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在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形成弘扬主旋律、体现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其次,加强网络信息舆论管理和引导。发挥社会资源力量优势,加强互联网建设,扩大互联网中文信息源,以应对强大的国外互联网资源的压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互联网资源的需求。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对于境内外从事非法传播有害于我国国家安全的对象要加大打击力度,过滤有害信息,坚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宣传,坚定正确的政治站位,体现“红专正”,弘扬和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专业人才资源,建设和发展互联网事业,促进行业的升级换代,以维护我国互联网安全。只有在全社会兴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风,才能卓有成效地维护我国国家安全。
苏联解体冲击着我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同时,西方国家鼓吹资产阶级价值普世化,企图以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左右甚至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动摇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事实上,我国也曾出现歪曲马克思主义、放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调,对此应注重青年价值观的养成,发挥高等学校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8]。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任在肩。在党和国家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在高校学生中仍存在一些边缘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潮,冲击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作用,注重成果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避免理论说教与灌输,应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比较两种制度的发展历程,科学分析与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其次,加强校园红色社团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举办富有特色的活动,强化思想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在“润物细无声”中体现思政效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迎难而上,竭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国际视野,筑牢青年一代的思想基础。
失去民心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人民对苏共政权的瓦解没有任何的惋惜,归根到底,是国家对民众理想信念教育不足,民众对苏共政权和前途命运失去信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导致人民大众思想的多元性、差异性、个性化特征日益突出,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变革。同时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如被资产阶级落后思想腐蚀,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大地挑战着主流价值观,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亟待加强。基于此,首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公民的“四个自信”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制度和情感认同。其次,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践行之。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繁荣社区文艺,不断提升民众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只有抓住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不动摇,增强公民的“四个自信”意识,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才会稳固。
当今的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内不和谐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凭借强势的综合国力,将资产阶级价值观普世化,鼓吹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以科研文化交流等诸多温和手段进行和平演变,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大国威胁论”等针对我国的谬论,把我国的和平崛起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通过一切途径进行渗透演变。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观念、思想文化的复杂局势下,在充分认识和借鉴苏联解体的经验事实基础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从国家、社会、高校、公民等各个主体的角度出发,采取积极措施,旗帜鲜明地同错误思潮和言论开展积极斗争,维护和巩固我国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