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吴普《吴普本草》:“萹畜,一名蓄辨,一名变蔓”。
祝按:“蓄辨”曹元宇认为应是“辨蓄”之误。
梁·陶弘景 《名医别录》:“萹蓄,无毒。主治女子阴蚀。生东莱。五月采,阴干。”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萹畜处处有,布地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亦呼为蓄竹。煮汁与小儿饮,治蛔虫有验。”
宋·苏颂 《图经本草》:“萹畜,亦名蓄竹,生东莱山谷。今在处有之。 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四月五月采苗,阴干。”
祝按:《图经本草》所附药图:“冀州萹蓄”,即今蓼科植物萹蓄。萹蓄,为中医常用清热、利水通淋药。历代本草均为详细植物形态描述记载。《本经》列为下品。《本草纲目》列为湿草类。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草节、道生草等,其叶似落帚叶而尖,弱茎引蔓,促节,三月开细红花如蓼蓝花,结细子。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文献所载萹蓄,为现今蓼科植物萹蓄无疑,为《本经》药物品种之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