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昱,边洪昌,李继鹏,魏治国,许耀鲁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阅读媒介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是大学生知识发展、精神成长、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强盛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阅读匮乏的原因,以及探索有效阅读的正确路径,提高大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并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大学生最基础和重要的学习生活活动。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形式阅读产品不断出现,大学生受其影响,容易选择浅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大量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纸质阅读方面,大学生纸质阅读量越来越少,深度阅读、经典阅读不尽如人意;其次,在电子阅读方面,大学生阅读的功利化、碎片化、狭隘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第三,阅读意识淡薄,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追求实用性,缺乏专业的规范性指导和对阅读的敬重。
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在阅读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本研究以青岛滨海学院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性别、专业、年级,以及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习惯等等。此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457份,回收有效问卷43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此次问卷调查覆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共四个年级,不同年级学生在总样本中的占比分别为28.9%、27.4%、25.8%和17.9%,男女比例分别为42.5%和57.5%,涵盖文科、理科和艺术类专业。因此,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我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2.2.1 阅读目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在开始阅读时,你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或动机”问题上,有296人表示“有时有目的,有时就是随便翻翻”,占总人数的68.4%;表示“总是有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进行阅读”的共114人,占总人数的26.3%;有23人表示“很少有目的,只是打发时间”,占总人数的5.3%。
调查对象阅读专业书籍的主要目的分别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成绩(57.3%);通过考试(33.5%);就业(9.2%)。
调查对象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39.5%);增长见识,提升文化修养(34.2%);掌握使用技能(13.2%);了解时事新闻资讯(7.8%);随意浏览,打发时间(5.3%)。
2.2.2 阅读方式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你更倾向于哪种阅读方式”问题上,有228人选择了“两者并重”,也就是传统纸质阅读和网络电子阅读都经常使用,占总人数的52.7%;有137人选择“传统纸质阅读”,占总人数的31.6%;有68人选择“网络电子阅读”,占总人数的15.7%。
有 136人表示对杂志上的内容更感兴趣(31.4%);有110人表示对纸质图书上的内容更感兴趣(25.4%);有85人表示对手机上的内容更感兴趣(19.6%);有51人表示对电子阅读器上的内容更感兴趣(11.8%);而表示对电脑和报纸感兴趣的人分别为25人(5.8%)和26人(6.0%)。
在影响选择阅读方式的因素问题上,有189人选择“阅读的环境和气氛”,占总人数的43.6%;有118人选择“时间因素”,占总人数的27.3%;有70人选择“阅读内容”,占总人数的16.2%;有56人选择“阅读的经济成本”,占总人数的12.9%。
有的被调查者认为电子阅读有着比纸质阅读更为便捷的的优势(42.3%);有的被调查者觉得电子阅读更为现代化(30.9%);有的被调查者更看重电子阅读价格低廉的阅读成本优势(18.7%);有的人觉得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有着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8.1%)。
2.2.3 阅读内容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 384人有课外阅读习惯(88.7%);有49人表示没有课外阅读习惯(11.3%)。
调查对象主要纸质阅读类型有:文学小说类(31.2%),专业学习类(21.5%),休闲娱乐类(21.2%),考试辅导类(20.8%),新闻资讯类(5.3%)。
主要电子阅读类型有:休闲娱乐类(36.3%),文学小说类(28.2%),新闻资讯类(17.6%),专业学习类(9.7%),考试辅导类(8.2%)。
2.2.4 阅读时间现状
首先,关于阅读频率上,将近七成被调查对象每天阅读课外纸质读物的频率为0-1次(68.8%),三成的学生每天大概阅读2-3次(31.2%);而有一半的调查对象每天会看5-8次电子读物(51.7%),三成的调查对象每天看手机等电子读物0-4次(30.8%),一成的调查对象每天看9-12次(11.3%),甚至还有学生每天看手机等电子读物超过13次(6.2%)。
其次,在关于阅读时间上,调查对象在阅读纸质读物时,超过半数调查对象每次阅读纸质读物的时间大致在16-30分钟(31.4%)和31-60分钟(35.8%),也有低于15分钟的(21.3%),超过60分钟的情况相对较少(11.6%);而在阅读电子读物时,调查对象的数据分布相对均匀,分别是0-15分钟(22.6%),16-30分钟(29.8%),31-60分钟(20.3%),60分钟以上(27.3%)。
再次,在关于“你多长时间来一次图书馆”问题上,选择每2-3天一次和每周一次的人数居多,分别为167人和14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8.6%和33.9%;而每天都来图书馆的人数为72,占总人数的16.6%;每个月一次和每个学期一次的人数共为47人,占总人数的10.9%。
2.2.5 阅读数量现状
在关于“你每年大概阅读多少本纸质书”问题上,有285人选择了“8-10本”,占总人数的65.8%;有139人选择“11本以上”,占总人数的32.1%;有9人选择“5-7本”,占总人数的2.1%;“4本及4本以下”选项没有人选择。
2.2.6 阅读习惯现状
在阅读纸质内容时,有318的人表示能够认真阅读,但不做笔记,占总人数的73.4%;有68的人表示只是浏览,占总人数的15.7%;24人能够精读并且做笔记,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而进行快速翻阅的人数为23人,占总人数的5.3%。
在阅读电子内容时,387的人表示只是快速翻阅,占总人数的89.4%;而认真阅读和浏览的人数为46人,仅占总人数的10.6%。
在选择“你最喜欢的阅读场所”时,有319人选择图书馆,占总人数的73.7%;有67人选择教室,占总人数的15.5%;而剩下的47人选择了寝室、室外和其它,占总人数的10.8%。
依据以上调查结果,我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通过纸质读物进行文学小说阅读和专业课程学习,而电子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大部分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而电子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文学阅读的数量占首位的地位有所动摇,调查对象更愿意通过电子网络媒介浏览娱乐新闻。
二是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出现,给阅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阅读条件。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的阅读行为中,既阅读传统纸质图书,又浏览电子设备,只有少部分学生,用新的数字阅读方式取代了传统纸质阅读。我校大学生阅读电子读物的次数和时长明显多于阅读纸质读物,呈现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娱乐化阅读趋势。
三是我校大学生年均阅读纸质书籍的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6本),且大部分的学生一年下来阅读量不低于8本。这说明我校对学生每个学期不得低于4本书的读书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但是我校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氛围也不浓厚。这需要学校乃至全社会,加强对大学生阅读氛围的培养,全方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
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远离阅读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必须遵循“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规律,把握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从阅读方式、阅读环境、阅读活动等方面着手,在“互联网+”环境下,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虽然新媒介存在着相对便捷、自由、开放的客观优势,但是这种阅读方式是浅显的,也是碎片化的。青年读者很难通过电子阅读体会到阅读内容深层次的内涵。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不应该是相互竞争和替代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带动和促进的关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电子阅读在速度、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发挥纸质阅读在广度、深度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达到优势互补效果。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保证纸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使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两者互为补充,建设符合本校发展的、结构科学的信息资源体系,[1]同时也要求青年大学生能够区分和把握传统纸质阅读和网络电子阅读的界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通过相对便捷的网络电子阅读获得丰富信息的同时,利用深度的纸质阅读来加深思考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让人应接不暇,但是青年学生由于自身的三观还不够成熟,接触到良莠不齐的内容时,非常容易受到低俗、消极内容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无益。学校可以充分运用优秀教师资源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把关和指导,让判断力更为成熟的教师来对学生的阅读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使学生接触到的阅读内容尽可能是正面和积极向上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阅读中的作用,以便能更好地服务青年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图书馆要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优秀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提高阅读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高校图书馆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做到线上与线下密切结合,把大学生的兴趣集中在阅读上。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青年学生读者搭建阅读平台,建立读书会等,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第二,图书馆员要随时做好为青年学生读者推荐和介绍各种书籍的准备。应积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和阅读馆藏资源,提高对图书馆的认知,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第三,开展富有特色的阅读活动。图书馆要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阅读上来,以便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比如,我校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主办的“书间词话”短剧表演大赛活动,就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大赛以真人秀的方式让经典书籍中的人物在舞台上绽放,演绎书中的经典,用视觉的冲击让纸上的文字熠熠生辉,这需要各参赛学生细细品味和把握经典书籍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精彩的演出带给台下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我校广大师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教育意义。高校图书馆应适应大环境的变化,端正读者的阅读目的,对阅读内容和方法加以规范和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传统的阅读方法与网络阅读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读者知道读什么和怎样读,让他们“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2]才能实现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