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由5个分果瓣组成,吴放射状排列,直径7~12 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约6 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和多数小硬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一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气微,味苦、辛。
刺蒺藜与沙苑蒺藜,药名相近而易混,共有别名:“白蒺藜”。然,刺蒺藜性平,味辛,独入肝经,长于平肝疏风,同时又疏风而明目之要药以治上;沙苑蒺藜性温,味甘,主入肝、肾二经,长于补肾而固精,为补肝肾明目之要药而治下。
刺蒺藜辛散苦泄为主,善破癥结,下乳,治难产,祛风止痒;沙苑蒺藜性收,善止遗精溺与妇女白带等。
生刺蒺藜:刺蒺藜生用平肝疏风,用于治疗头痛、眩晕。
清炒蒺藜:清炒蒺藜长于活血祛风,用于目赤肿痛。
盐水炒蒺藜:盐水炒蒺藜,既可平肝解郁,又可补肝益肾而明目,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头目眩晕等。
——摘自祝之友教授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3)》,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