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看宏观※
—— 论初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2019-01-29 05:59王子旋李忠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初学者中医学

王子旋 李忠正 孟 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0000)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课程[1],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日后学习其它中医学课程的基础。中医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精气、阴阳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中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来源于中国古人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以及中医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中国古代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与现代的认识方法存在差异,造成了学习时理解中医学理论困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逐渐发现中医学的理论枯燥而无味,从而丧失了学习中医学理论的兴趣。由此可见,要解决学习中医枯燥无味的问题,提升学习中医的兴趣,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则必须突破这一瓶颈。鉴于此,本文从现代医学知识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1 初学中医基础理论困惑的原因

初学中医基础理论者在学习时之所以感到困难,是因为中医基础理论从宏观上研究问题、看待生理病理现象,同时,穿插着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因此造成了中医基础理论难以理解的现象。而且,初学中医基础理论者在学习时,存在缺乏感性的认识、缺乏哲学思维模式、缺乏古汉语和经典名句积累等问题。由此可见,这几方面造成了初学者的诸多困惑。

1.1 缺乏感性认识 初学者在学习中医学理论以前,接触中医临床和中医学相关知识的机会比较少,对中医知识比较陌生,缺乏感性认识[2]。在开始学习以后,则快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书上的大量知识体现着中国传统看待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如果缺乏一定的积累和基础,则难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因此,缺乏感性的认识造成了初学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困难。

1.2 缺乏哲学思维模式 中国古代文化的哲学核心观点是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中医学则通过取象比类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将哲学观点运用到人体当中,解释人体脏腑间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中医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因此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必然在认识观、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等这些方面具有强烈的逻辑性、思辨性和抽象性,初学者从未接触过这些相关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想要真正地去理解透彻这些古朴、枯燥、难解的中医学理论并不容易[4]。因此,初学者缺乏相应的哲学思维模式,造成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困难。

1.3 缺乏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 中医学常用的取象比类法,也称“类比法”,常常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的事物或者现象,推测人体的脏腑组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且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效。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也可以通过类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当中的现象以理解书本上的理论[5]。然而,初学者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接触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还比较少,也不太能够熟练运用,因此造成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困难。比如说,秋季干燥,雨水较少,燥邪较盛,一旦燥邪侵犯机体,则损伤卫气,肺主气司呼吸,因此伤及肺脏,出现干咳少痰等症状。

1.4 缺乏古汉语和经典名句的积累 中医基础理论中引用了很多古代传统医学著作中的观点,在书上都是以文言文的方式摘录,要很好地理解这些观点,了解作者叙述这些观点的原意,必须有一定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初学者文言文知识和名家名句积累的并不多,理解古文的功力也有所欠缺,因此造成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中经典原文的困难,影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

1.5 缺乏动态看待生命的思维模式 中国古人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运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4]。包括人的生、长、壮、老、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因此,理解中医基础理论,需要运动的思维模式。比如说,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都是处于生克制化的不断运动和变化当中;阴阳平衡失调的时候,则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转化、互损等现象;原本一个实证的病人,可能转化为虚证,原本一个虚证的病人,也可能转化为实证,寒热的变化也是如此[4]。因此,具备运动变化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由此可见,初学者存在缺乏哲学的思维模式、缺乏感性认识、缺乏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缺乏古汉语和名句积累以及缺乏动态看待生命思维模式的问题。当读到中医基础理论中相对浅显易懂的语句时,往往还能够理解,但是,对于中医基础理论里面相对宏观、抽象的理论,便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下面笔者从现代医学知识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2 借助现代医学知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医学主要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上对机体的结构进行研究,借助显微镜、解剖等手段,从微观上观察和认识人体的结构,具有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特点,因此,借助现代医学的知识,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中医学宏观、抽象的理论。下面以血液循环、肝的结构与功能、胃的结构和人体的基本结构为例,谈谈如何借助现代医学知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2.1 从血液循环理解肺朝百脉 《素问·经脉别论》曰:“肺朝百脉”,这是中医对肺调节和治理血液运行的概括,指的是肺具有助心行血于周身的作用,其意思是全身的血液都经过百脉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宣降的作用,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从人体解剖学上理解,这实质上指的是一个肺循环(小循环)的过程。体循环(大循环)流回心脏的静脉血,经过房室隔,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静脉血流出右心室,经过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毛细血管,并在毛细血管内进行气体交换。在进行气体交换时,肺将体内的 CO2排出体外,同时吸入O2。完成气体交换的肺静脉血经过四条肺静脉分支流入左心房,完成肺循环的过程。

动脉血经过肺动脉由心脏流入肺,静脉血经过四条肺静脉由肺流入心脏,因此,中医上认为全身血液都归属于心,心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经过肺循环产生的动脉血,饱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经过左心房和左心室进入体循环,通过体循环进入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参与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所以说,肺具有助心行血于周身的生理功能。因为肺与血液代谢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中医上把肺称为“相傅之官”。由此可见,借助血液循环的知识,我们便不难理解中医中所说的肺朝百脉、相傅之官等生理现象。

2.2 从肝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肝主藏血 《素问·调经论》曰:“肝主藏血”,《灵柩·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由此可见,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对于肝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肝主藏血,中医上认为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有着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作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的生理意义。从组织学上理解,肝小叶内含肝血窦,肝血窦内血流缓慢,能够与肝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含各种肠道吸收物的门静脉血液和含氧的肝动脉血液,同时,窦周隙内也充满了血浆。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 1500~2000 mL。由此可见,肝具有贮藏血液的生理功能。肝脏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来自心脏的动脉血经过肝动脉输入肝脏,经过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来自门静脉的静脉血进入肝脏后,经过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这两种来源的血液最终都将进入肝血窦,流经窦间隙被肝细胞吸收,经过肝细胞的加工,一部分贮藏在肝细胞内,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肝脏收缩,将贮藏的血液释放出来,参与人体的循环与代谢,因此,肝具有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细胞能够合成凝血酶原等蛋白质,肝脏内含凝血因子,所以肝能够防止出血。

中医学理论中所述肝主藏血是宏观的、抽象的,而组织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的肝小叶、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等是微观的、形象的、具体的,通过微观的手段,能够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宏观的理论,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从胃的结构理解胃主受纳腐熟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胃主受纳腐熟,指胃能够接受和容纳水谷和饮食物,能够将食物初步消化,形成食糜,是参与饮食物代谢的一个结构,因此,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通过解剖的方法,可以观察到胃是一个中空的结构,成年人的胃容量可在1000~3000 mL,当胃高度充盈时呈囊袋状,因此胃能够接受和容纳水谷、饮食物。食物在胃中与胃液混合,形成食糜。胃粘膜的固有层包含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胃底腺中的壁细胞是泌酸细胞,分泌胃酸,使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提高其活性,促进消化,颈粘液细胞能够分泌可溶性的酸性粘液,幽门腺则可以产生促胃液素,促进壁细胞分泌胃酸。由此可见,胃能够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即胃可以腐熟水谷。

2.4 从人体的基本结构理解阴阳学说 中医的阴阳学说认为凡是明亮的、温热的、上升的属阳,凡是晦暗的、寒冷的、下降的属阴,阴与阳是相对的,强调的是一个整体内部两个相对的方面。阴与阳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与平衡,人体则表现为生理功能的正常,不会产生疾病。人体结构是所有功能的基础,人体除心脏、肝脏等少部分单一组织器官外,大部分组织器官均以任脉和督脉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生长,比如双肩关节、双髋关节、双肾、双肺等。中医认为,左属阳、右属阴,人体这种左右结构的对称可以理解为阴阳平衡,只有结构保持了这种对称和稳定的时候,人的生理功能才会正常,不会产生疾病。如果脊柱侧弯等改变导致任督二脉偏离中轴线,会引致人体结构左右两边失去对称性,这可以理解为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病证。通过药物、针灸和推拿等手段恢复结构的左右对称性,可以理解为调节偏盛或者偏衰的一方,使得偏盛的一方不偏盛,偏衰的一方不偏衰,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无论是从血液循环、肝和胃的微观结构理解肺、肝和胃的生理功能,还是从人体的结构理解阴阳学说,都可以运用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的观点来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当中相对困难和抽象的语句和片段。这些语句和片段可能只是浩瀚中医理论当中的微小一部分,或者只是当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的一部分理论。若要完整地掌握中医文化、理解中医文化的精髓,则需要以此思维模式和理解方法为基础,深入中医经典书籍当中,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原文,探索璀璨的中医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当中所描述的一些现象,并不存在科学或者不科学的问题,而是应当深入研究这些现象所隐藏的道理,让有益的东西为人类健康服务,让古老的中医学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发挥价值,让中医文化薪火相传。

中医学理论是宏观的,具有抽象、哲学化和难以理解的特征,而现代医学的微观研究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中医者而言容易接受,因此,借助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现代医学知识能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虽然有不十分恰当之处,甚至有一些曲解或牵强,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学习中医学理论时多联系现代医学的知识,既可以融会贯通,又加深理解,同时,中医学理论中所描述的现象,能够通过现代医学的知识得到解释,说明古老的中医文化有它的道理和奥妙,这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增加中医学子的专业信心、让中医得以薪火相传而造福于人类健康,很有裨益。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初学者中医学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初探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