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张国民,马辉,韩冰,卓钢,冯晖
(1.苏州中康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00; 2.宿州恒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近几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全国迅速发展,2017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53 GW,超过了全球新增规模的一半。但是,由于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部分光伏电站在建设时没有足够的安装面积,光伏电站实际容量小于发改委备案的装机容量[1]。光伏电站常采用箱式变压器(以下简称箱变)将光伏逆变器出口的低压交流电升为高压电,然后接入中压或高压电网,如20 MW光伏电站,箱变的数量可达13或20座。正常情况下箱变安装在混凝土台基箱上,未加遮阳棚,箱变体积狭小,内部也无散热设施,当太阳直射以及环境温度较高时,箱变内不间断电源(UPS)受环境影响而发热, UPS温度超过60 ℃后(根据设备说明书,一般运行温度为0~40 ℃),电站监控后台会出现“不间断电源高温报警”信号。超高温停运后,每台箱变区域的监控系统也同时停止运行,极大影响了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2-3]。
鉴于上述两点,本文提出了在箱变顶部安装光伏遮阳棚的方案,该方案的优点如下:(1)不占用建筑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光伏发电容量,但实际上可能还会小于备案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发电收益;(2)能对箱变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并延长UPS的使用寿命;(3)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安装和拆卸。
某20 MW山地电站所在地的经度为33.9°,纬度为117.09°。考虑光伏组件需对箱变起到遮阳作用,同时要兼顾雨季时便于清洗组件表面的灰尘,光伏阵列倾角选择10°;组件选择纵向安装方式,根据箱变正面长度,横向安装5片组件,纵向安装2片,共10片多晶硅光伏组件;箱变上方的避雷针在北面,不会遮挡光伏组件。选用的单块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为270 W(峰值功率),最大功率点电压为30.9 V,最大功率点电流为8.74 A,单个箱变顶的系统容量为2.7 kW。根据文献,光伏组件容量和逆变器容量比,即容配比[4-5]一般大于1,在长三角第3类资源地区,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光资源情况,其容配比一般为1.0~1.2,过高的容配比会使得光伏系统的出力超过逆变器运行的额定功率,带来弃光损失。经过筛选,该电站使用GW2500-NS型光伏逆变器,其额定功率为2.5 kW,可计算得到光伏系统的容配比为1.08,逆变器参数见表1(表中:MPPT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
表1 GW2500-NS型逆变器参数Tab.1 GW2500-NS inverter parameters
该光伏电站共14台箱变,为了对比降温效果,预留1台箱变不增加光伏系统。13台箱变中,考虑到位置原因,有3台箱变的遮阳棚设计容量为2.43 kW(3×3块组件),其余10台遮阳棚设计容量为2.70 kW(2×5块组件),实际共安装127块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为34.29 kW,单个箱变顶的光伏组件的布置设计如图1所示。
光伏支架及配件材料表面均为热镀锌处理,主支架厚3 mm,通过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于箱变底座水泥墩内,并固定多根支架,支架上方用横梁固定,为多点锚固支架系统,稳固的同时也易于拆卸,便于运维检修。
该光伏系统选择的GW2500-NS型光伏单相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功率满足项目要求,为了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将光伏组件经逆变后并入就地升压变电站站用变压器的低压侧,原有站用变压器低压侧额定容量为5 kW,满足现有光伏子系统接入,接入点为图2圆圈标注处。因光伏厂区较大,各子系统距离较远,需使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上传逆变器信息,如电压、电流、功率、发电量等,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每天的发电数据均可下载,便于后期的运营分析,单个箱变顶光伏系统具体配置见表2。
箱变内部元件的运行温度主要与负荷及现场环境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阳照射。通过现场观测,如果箱变顶部暴露在太阳下,夏季箱变内部低压侧绕组的最高温度可达80 ℃左右,UPS电源会因温度过高而报警。而在顶部增加遮阳棚后,减少了阳光的直射,箱变内部低压侧的绕组温度可控制在50 ℃以内。图3为2018年4—5月的对比统计数据,箱变顶增加电池板后绕组温度平均可降低20 ℃,降温效果明显,可保障UPS电源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该项目2017年完成建设和并网发电运行。为了分析发电数据以及对比确认PVsyst光伏软件仿真模拟的准确性,从现场随机筛选了5个2.7 kW发电单元,同时还在现场安装了一套环境监测设备,可监测光伏平面的辐射数据和组件背面的温度,每个系统单元的发电量从逆变器的交流侧读取。由于2018年1—2月为调试期,故从后台截取了2018年3—5月的月度累计数据,见表3。
图3 箱变低压侧绕组温度对比(2018年)Fig.3 Temperature comparison at low-voltage side winding of pad mounted transformer(2018)
日期水平总辐射量/[(kW·h)·m-2]光伏平面总辐射量/[(kW·h)·m-2]环境温度/℃组件背面温度/℃2018-03120.1129.211.3014.692018-04158.5164.716.9021.102018-05102.1103.220.4024.10
表4 各子系统月度发电量与仿真值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monthly power generation and simulation values of each inverter kW·h
图2 并网单相接入点Fig.2 Grid-connected single-phase access point
表2 单个箱变顶光伏系统配置Tab.2 Configuration of single photovoltaic system on the top of pad mounted transformer
将现场环境监测数据导入PVsyst光伏软件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表4为#1~#5子系统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发电数据与PVsyst仿真结果的对比,表5为各个子系统在各个月份与仿真值的差异百分比。#1子系统发电量与仿真预测值的差异为2.43%,其余系统仅为0%~1.00%,同时还可以看到,各子系统的发电量差异非常小。
表6 各子系统月度PR值与仿真值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monthly PR values and simulation values of each subsystem %
图4 晴天天气逆变器交流侧光伏出力特性 Fig.4 Inverter AC side photovoltaic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n clear days
Tab.5 Percentage of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power generation and simulation value %
PR是表征光伏电站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大型地面电站的系统效率为80%左右[6]。从表6可以看出:#1子系统的综合PR达83.67%,#2子系统略低,为81.68%,#3系统为82.10%,5个子系统的平均PR为82.30%;通过PVsyst仿真得到的综合PR为81.64%,与#2系统较为接近。在同样的辐照条件下,各子系统的PR差异主要来源于组件性能的差异,且和逆变器的发电量采集精度也略有关系。箱变顶安装光伏系统,采取就地接入的方式,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直流和交流线缆较短,因此线损可降低2%左右;同时,因为每个系统单元在箱变低压侧就地并网,无需接入箱变进行一次升压和大型主变压器进行二级升压,设备损耗还可降低1%:因此,与常规地面电站相比,系统效率可大大提升。
光伏发电的出力特性取决于辐射量和发电设备的特性,而受光照的影响,逆变器交流侧的出力在晴天、多云和雨天天气有所不同。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与太阳辐照度基本呈线性关系,随着辐照度的增强,电流线性增加,而太阳辐照度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很小,因此系统的功率与太阳辐照基本成正比[7-8]。
图4~图6为不同典型天气状况下一天内各时段输出功率与辐照度的曲线,数据采样间隔为10 min。输出功率曲线与辐照度曲线变化趋势几乎完全相同,说明辐照度基本可以决定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多云天气时,由于辐照的波动较为剧烈,全天的输出功率也呈现多峰特性;而晴天时,输出功率曲线较为光滑,一般只有一个峰值。
如图4所示,2018年5月13日晴天天气的辐射量为7.358 (kW·h)/m2,一天内的发电时段为05:35—19:00,最大出力时段为11:00—13:00,12:00时出力达到高峰值2 244 W,最大功率比为83.00%。
如图5所示,2018年5月7日多云天气的辐射量为3.312 (kW·h)/m2,一天内的发电时段为05:40—18:50,12:30时出力达到高峰值2 288 W,最大功率比为84.74%。
图5 多云天气逆变器交流侧光伏出力特性Fig.5 Inverter AC side photovoltaic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n cloudy days
图6 下雨天气逆变器交流侧光伏出力特性Fig.6 Inverter AC side photovoltaic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n rainy days
如图6所示,2018年4月12日下雨天气的辐射量仅为0.4 (kW·h)/m2,一天内的发电时段为06:40—18:30,全天功率波动较为严重,13:10时出力达到高峰值263 W,最大功率比仅为9.70%。
分析以上运行数据可得:实际运行数据与PVsyst仿真结果一致性较高,因此,在进行全生命周期25 a的投资收益率测算时,可使用软件仿真得到的一年12个月的发电数据。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建立该项目的财务分析报表,表7为该项目的投资成本构成,总成本包括系统初始投资、运行期总运维费用、总财务费用及固定资产残值。
根据现场光伏平面的总辐射数据,该项目所在地光伏平面的峰值日照小时数为1 412.5,即全年总辐射量为1 412.5(kW·h)/m2,按全年PR为80%保守考虑,首年发电量约38 747 kW·h。另外,投资收益测算需要的组件最大功率衰减率,在光伏多晶组件的质保条款里一般都会规定,第1年的组件衰减率为2.5%,从第2年开始至第25年的逐年衰减率为0.7%[10],该项目上网电价为1元/(kW·h),运维成本为0.01元/a,投资收益的测算年限为20 a。
表7 项目投资成本构成(依据2017年年末的市场价格)Tab.7 Project investment cost component (based on market price at the end of 2017)
总收益包括系统运行期的总发电收益,同时考虑折现率、组件功率衰减的影响。由于该系统结构简单,与大型地面电站相比,省去了汇流箱、变压器、高压直流电缆、高压交流线缆、土地成本等,整体成本较低,因此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会提升。
在投入产出的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光伏电站整个寿命期25 a的所有投入与产出,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得到的投资收益率测算结果见表8。该项目的投资动态回收期为6 a,项目的内部投资收益率(IRR)为17.0%,大大超过了预期的基准收益率8.5%,因此总体上收益率是非常高的。
表8 投资收益率测算结果Tab.8 Investment income calculation result
箱变是大型光伏电站重要的高压设备,在运维层面,保障设备稳定安全运行,提升发电量是重中之重,针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传统箱变在运行中遇到的发热问题,结合设备的运行特点及现有光伏容量不足的现状,在不超过备案装机容量的前提下,提出了将光伏电池组件布置在箱变顶上进行集成发电的方案,在满足遮阳降温需求的同时,利用光伏组件实现发电增收。
以某20 MW山地电站为例,在箱变顶安装光伏电池板后,低压侧绕组温度可降低20 ℃左右,平均系统效率为82.3%,达到了较高的发电水平。
文中选择了晴天、多云和雨天等比较典型的天气,对出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伏出力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晴天出力可达到额定功率的84%,雨天仅达到额定功率的8%。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对箱变顶增加光伏板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了保守测算,预计6 a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综上所述,该方案可降低箱变温度,保障箱变的稳定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站的发电量,可为光伏电站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