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乐瑜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工程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在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施工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来看,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以后,常常由于对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或者审计周期较长而无法收到款项,这样施工企业就无法开具发票并进行常务处理,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资金和税务风险。同时,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成为其正常运营的阻碍因素,这也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施工企业如何强化合同履约管理,从而构筑资金和税务风险防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为施工企业资金和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后,往往仅注重对相关工程的管理,而容易忽视对合同的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合同意识,才能组织相应的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从而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合同履约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合同当事人、还涉及收款、发票、履约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良好管理。施工企业是要树立合同意识,才能保证对合同履约过程每个环节的管理,才能更好得实现对资金和税务风险的防范。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一般项目较多,并且比较分散,这就为资金监管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合同签订后,只有保证及时收到款项,才能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合同履约管理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企业及时收到工程款项,同时施工企业及时进行资金的划拨和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施工企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合同履约管理对防范税务风险也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企业履行纳税义务。施工企业只有保证在合同签订后及时收到款项,才能开具发票并进行账务处理,并进行纳税申报。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在规定的纳税期间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税。因此,加强合同履约管理才能保证施工企业及时收到款项,并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只有及时履行纳税义务,企业才能避免因税务风险产生的滞纳金等经济损失。
施工企业只有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才能规避相应的企业风险,才能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来看,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构筑坚实的风险防线。
正确的意识对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意识较差,则行为也会受到消极影响。施工企业如果合同意识较差,则在企业运营中就会缺乏对合同的管理,这样就可能引发相关风险,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企业比较注重施工项目的环节管理,但是对合同履约的管理意识不强,造成合同签订后相关条款无人落实或者无处落实的现状。如果合同只是签订而没有落实,并且不注重对相关违约责任的管理,则必然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在合同履约条款中,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对合同当事人、履约低、税率等内容进行规定,对收款往往仅规定收款时间、方式、收款账户等内容,对发票等相关事宜的规定并不详尽。这样在后续合同履约管理中,对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不强,导致合同当事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会延迟付款,施工企业不能及时收到款项。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收款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可能在收到款项后未能及时进行税务申报,从而会面临罚款、滞纳金等税务处罚[1]。
施工企业之所以未能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关键在于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由于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因此可能并未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签订后,施工企业更加注重对项目的管理,所以对合同管理的相关责任并未进行划分,导致合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同时,由于信息反馈机制并未完善,因此合同履约的相关往来文件管理存在漏洞。责任划分和信息反馈机制都应当是合同管理制度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如果相关制度不完善,自然会为企业带来风险。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组织机构是对合同进行管理的主体,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同样会为合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施工企业并未建立合同管理组织机构,甚至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没有人督促合同的落实和履约,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部分施工企业虽然成立了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但是相关的组织内部制度、流程、工作标准等都不健全,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组织机构的应有作用。
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必然会引发资金和税务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应当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仍然面临一些资金风险。第一,施工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从我国的施工企业来看,很多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意识较差,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引发资金风险。同时,在合同签订后,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及时收到对方单位的款项,则还会面临流动资金风险。第二,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较低。施工企业由于承建的项目较多,所以资金比较分散,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同时,由于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也造成了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第三,施工企业资金监管难度较大[2]。要规避资金风险,施工企业就需要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但是从实际来看,施工企业项目多、资金分散等问题都为资金监管带来了难度,再加上施工企业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所以也极易引发资金风险。
除了资金风险以外,施工企业还面临着税务风险。首先,施工企业面临逾期风险。签订合同后,施工企业未及时收到款项不仅会引发资金风险,同时有可能造成税务逾期风险。更具税法的相关规定,施工企业在收到预付款后应当及时进行税务申报,并在规定的税务期间内缴纳税款。但是由于合同履约问题导致施工企业收到款项并不及时,所以收到款项后容易忽视及时申报纳税,这就造成了税务逾期风险。其次,施工企业面临由于业务规划存在漏洞而引发的涉税风险。从现实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业务规划有时会出现漏洞,这样就出现了业务规划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也就容易引发税务风险。再次,施工企业面临由于财务人员不专业引发的涉税风险。施工企业的申报纳税工作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如果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则在纳税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这样企业就面临着相应的税务处罚,从而增加了企业风险。最后,施工企业面临着由于税务筹划不科学引发的风险。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普遍存在重核算轻分析的思想,在财务处理过程中仅仅注重核算环节,未对税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这样就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3]。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合同履约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容易引发相关的资金和税务风险。所以,本文得出了基于合同履约管理的资金和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提高合同管理意识是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途径。合同管理意识提升了,才能注重后续合同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合同发挥效力。特别对于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应当重视对合同的管理,不断加强对合同履约管理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相关条款及时推进,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自身利益。对于履约违规责任,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向对方单位进行追讨,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为进一步应对资金和税务风险,施工企业主要应当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其相应的组织机构。从管理制度来看,应当对合同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落实合同管理责任。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对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来看,施工企业应当指派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同时成立组织机构来负责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资金和税务风险。
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注重防范资金风险。一方面,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管理企业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施工企业应当对每一个项目资金进行实时监管,避免因项目多、资金分散而造成监管不足。同时,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提高资金监管效率,降低资金监管难度,从而尽量减少资金风险。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应当及时监督款项到账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风险,而且可以有效避免税务逾期风险,避免受到相应的税务处罚。同时,施工企业在进行业务规划时要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与税法具有一致性。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在日常经营中,不仅要注重财务核算环节,还应当提高对税务筹划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能够帮助施工企业节约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涉税风险是施工企业应当关注的重要风险,企业应当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从而降低税务风险。
合同履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方法资金和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加强合同履约管理非常重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合同履约管理对于施工企业防范资金和税务风险来说,不仅能够强化企业合同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充分履行纳税义务。但是,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资金和税务方面也存在诸多风险。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问题和风险,得出了风险防范对策。第一,提高合同管理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应对资金和税务风险;第三,重视资金管理,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和监管难度大的问题;第四,多措并举应对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