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内陆城市如何避免收缩
——以黔江区为例

2019-01-29 03:10刘文涛黔江区招商投资促进局
消费导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黔江黔江区内陆

刘文涛 黔江区招商投资促进局

一、黔江区概况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集老、少、边、穷于一体,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南中心城市,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定位的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之一。黔江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六年置县,晋归黔阳,隋改石城,唐易黔江,迄今1800多年。黔江是红三军入渝的首站,是原红三军政委万涛的故乡,至诚至信“天理良心”名传于世,苦干实干“黔江精神”享誉全国。

2018年,黔江区地区生产总值247.29亿元,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439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5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04亿元,规上工业产品主要有:卷烟、水泥、铝材、发电量。传统支柱产业主要有烤烟、生猪、蚕桑。拥有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正阳工业园区,全面构建“6+1”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四大产业园”,正全力创建武陵山(重庆)高新区。

二、城市收缩的理论依据

(一)收缩型城市概念

该理论主要指城市人口逐渐流失、失去经济发展活力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由信息化、城市化、老龄化和社会结构转型等原因造成的城市人口总量减少、发展用地空置及产业经济衰退等现象。这一理论对诸如黔江这种县域内陆城市的重要启示是:多方激活城市发展活力,盘活存量资源,发展壮大产业经济,吸引外来人口入驻。

(二)地理偏远型城市理论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收缩型城市”正式进入国家视野。根据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朱振鑫在《中国城市故事:终将收缩甚至消失的四种城市》中的理论研究,他将全国26个收缩型城市分为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地理偏远型、被动虹吸型四大类。黔江区作为县域内陆城市,距重庆300公里,距武汉600公里,因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净流出,城市将面临萎缩,属于典型的地理偏远型城市。

三、城市发展面临的现状

一是人口结构失衡,人口净流出。黔江区2016-2018年三年间流出人口1.8万人,人口流失率达3.26%。以2018年本期数据来看,户籍人口55.66万人,常住人口48.39万人,存在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的“户口倒挂”现象;2018年,不含行政事业单位人数的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4万余人,农业、第三产业可提供就业岗位有限。老龄化人口逐年上升,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6.5%。80%以上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空村、空院,城市空楼空房现象严重,城市严重缺乏活力,社会投资逐年减少,GDP增速常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缺乏支柱产业,经济活力差。2003年,黔江区成立市级工业园区,提出“工业强区”战略,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但没有依据产业规划招商,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招引了一批“两头在外”的单体项目及高耗能项目。目前黔江区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支柱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卷烟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50%以上,缺乏创新性人才,区内企业技改迟缓,新旧产业转换动能弱,经济缺乏活力,城市缺乏吸引力。

三是城市不断东进,闲置空间多。近几年来,黔江大力发展东部新城,行政服务中心、学校、医院、房地产等城市配套纷纷在新城落地。城市面积扩大了两倍,但是实有人口数量减少、发展速度下滑,分化了老城集聚的人口,过早挤占了新城发展空间。新城区住宅、医院大量闲置,老城人气减弱,加之新老城区交通出行不畅,居民生活品质大大降低。

四、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进行抢人大战、放大网红效应、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提高城市吸引力,激发城市活力,无不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防止城市的萎缩。作为县域内陆城市,受制于区位地理条件的影响,更应在防止城市收缩方面加大研究,提早谋划。

(一)抢抓一切可用机遇,发挥区域中心化对人口吸纳作用。一是抢抓高铁机遇期。未来3-5年,高铁将进入井喷期,绝大部分县域城市将迎来高铁时代,面对高铁可能带来的虹吸效应、制造业成本上升等风险,县域内陆城市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加大宣传推广,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二是发挥区域中心化作用。县域内陆城市应发挥好比较优势,挖掘一切可用的资源,研究并出台人才落地政策,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的区域中心,发挥好区域中心化作用,吸引周边区县的人口流、资金流、资源流的集中。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产业扩展对人口的吸纳作用。城市发展关键靠投资拉动,在财政吃紧、政府性投资紧缩的情况下,投资主要靠招商引资。县域内陆城市应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加快引进培育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和配套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新兴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第三产业,创造跟多就业机会,让本地人就业不外出,外地人就业有岗位。

(三)优化环境完善配套,发挥品质提高对人口的粘连作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因素,内陆县域城市要着力抓好新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着力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二是完善功能配套。城市配套功能越齐全,居民的生活品质越高,获得感、幸福感会越强。内陆县域城市要着力抓好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等功能性配套,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发挥好对人口的粘连作用。

猜你喜欢
黔江黔江区内陆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黔江区多措并举打好乡村振兴开局之战——专访重庆市黔江区农委主任杨泽迁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