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2019-01-29 03:10魏红专山东省青州市开发区水利站
消费导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防汛水利水利工程

魏红专 山东省青州市开发区水利站

社会经济的发展少不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推动。特别是基于人们逐步提升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对水利防汛工作质量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为了促进水利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注重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只有如此,才能够时刻保持先进性,确保水利防汛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内涵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是结合智能云信息技术和智能云计算一致汇总处理水情、水利工程信息,从而获得水利防汛工作开展要求的有价值的信息。整体而言,水利防汛工作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是其防汛工作成功的关键。我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非常容易形成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从而增加降水量和形成洪水灾害,最终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洪灾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为此,对水利防汛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和严格。只有结合先进云技术的远程控制、海量存储等提供准确、大量的数据信息,才可以及时分析数据信息,从而实时把握一定范围的降水与天气情况,从而迅速地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实现防范能力的提升,最大程度地减小人民群众受到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损失。为此,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对水利防汛工作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特点

(一)精确性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怎样更好地推动防汛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是需要亟需处理的关键问题。由一定程度上而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卫星技术的同步发展大大提升了水利防汛工作精确性的提升,因而奠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稳定与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具备精确性的特点。

(二)抗干扰性

跟一般的设备技术相比较而言,信息技术具备更强的抗干扰性,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针对职工的能力素质、身体健康等指标进行合理的数据采集,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预测,从而为其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水利防汛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统一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当今,国内逐步建设水利防汛的水雨情报系统,以及一些区域都建设规模较大的通过末端传感器组合而成的水雨情报观测系统。其中,末端传感器的组成部分是温度传达室感器、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含沙量传感器等,以及纵观区域分布而言,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数量多、涉及范围大、位置分散和偏远等,而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向各级防汛监控、防汛预报、防汛决策机构中传输这种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数据。除此之外,国内传感器器主要存在三种组网方式,即短波、卫星、GPRS。其中,GPRS组网方式的应用最为普遍。传感器可以结合人工或自动方式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生成一系列的汛情、决策图表,且结合我国骨干网络实现传输,从而有效指导水利防汛工作。

(二)水利防汛工作中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对于水利防汛工作而言,大规模的数据库是开展每一项关键决策的基础,而水文信息数据库正好可以提供这一系列的数据。并且,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结合智能信息化技术控制的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体现水文信息的价值。建国之后,政府部门在我国的一系列主导流域附近对庞大的水文观测数据进行了保存。近年来,基于持续增多观测点数量的影响下,水文观测数据信息不断增加。对于防汛决策而言,应立足于这一系列水文观测信息数据资源,以确保水利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是网络化的目的,更加方便的检索数据则是数据化的目的。充分利用水文数据需要在网络便捷和数据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对于水利防汛工作决策而言,通常应用一些关键的参数,像是降水量、积水水位、水流量等,而获取的这一系列参数,常常以观测的初始数据中推演,最后获取的即是该次防汛工作的特征数据。这就好比是样本,常常体现了数据整体的规律,能够以此充当决策参考。由于数据是整体的一种体现,因此其具备广泛性与一般性特点。截止当今,大部分多发洪汛的沿海江河区域都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各个数据库跟互联网相似,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紧密联系。对于一部分具备发达科学技术的省份而言,一部分网络企业都积极地跟区域的防汛部门获取联系,两者密切协作,一致建设了能够使社会大众都时时处处查询防汛信息的良好平台。如此的做法,不但使社会大众能够时时处处查询有关的防汛信息,而且能够使水利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在汛期到来之时,无论是有关的水利工作者,还是一般的社会大众,都能够密切重视汛情状况以及天气情况,基于如此的智能化信息数据库平台,他们便可以有效地把握有关状况,且事先做好防范措施。为此,搞好水利防汛工作,不仅属于水利工作者的职责,而且也属于社会大众的义务。水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确保在不牵涉有关保密政策的条件下,在数据库中录入天气情况和防汛信息,以互联网的方式公布于社会,实现社会大众对水利数据信息的需求。总而言之,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是全社会一起防汛的最为理想方式。

(三)水利防汛工作中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

当今,基于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防汛会商系统日益普遍地应用于水利防汛工作中。对于会商信息集成而言,其常常借助图像、视频、音频等超文本系统表现信息数据。一般来讲,其具备动态化、交互性、便捷化的特点。会商视频系统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重点结合高速宽带网络开展异地视频,且结合文字、图片、音频等传输不同地方的防汛节点信息,进而使有关工作者可以结合视频开展异地会议、交流、探讨等,从而使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大大节省。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推广以及应用,不仅可以实现防汛工作决策效率的大大提升,还可以有效地指导防汛工作的进行,以及可以实现减灾抗险、洪水调度、工程检测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的提升。

四、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思想

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不但能够增强大众对水利防汛工作的认识,而且能够结合信息化提供的数据完善水利防汛工作面临的缺失信息缺陷,以使工作效率提升,以及大大提升水利防汛的及时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性。因此,对于水利防汛工作者而言,务必具备非常强的信息化管理思想。

(二)建设信息化专业人才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人是施工的主导,人的因素(施工作业)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高低具备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务必培训水利工程建设的防汛工作者,可以结合学习交流的良好时机,定期培训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者的信息化知识。并且,还应指导防汛工作者应用和操作信息技术的技能,这样才可以确保有效地建设水利防汛工作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三)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普及信息技术能够推动水利防汛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而水利防汛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也将促进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应用,两者互相推动。鉴于此,应实现水利防汛工作模式的不断优化,从而推动水利防汛工作中应用更先进、更完善的信息化技术,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水利防汛工作。

(四)选用不同的信息化技术且注重创新

纵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而言,各个区域、不同情况下水利防汛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标准都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防汛信息加以判断,即选用不同的信息化技术且注重创新,从而在水利防汛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价值。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水利防汛工作中持续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实现了水利防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针对当今来讲,国内还应注重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完善综合政务平台,以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统一规范。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完善,更深入地提升水利防汛工作质量和效率,很好地规避水灾形成,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防汛水利水利工程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