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馆 734400)
唐兴荣 (兰州文理学院 730010)
裕固族,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酒泉黄泥堡裕固族乡,总人口一万三千多。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历史上世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现在也依然以畜牧业为其最主要的经济方式。由于历史上的战乱与迁徙,裕固族的文字没有被保留下来,然而,这样一个人口稀少的民族却一直使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即居住在自治县西部地区的裕固族使用的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居住在自治县东部地区的裕固族使用的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裕固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中叶乃至更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裕固族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和喇嘛教,今天,在裕固族现实生活中的宗教文化仍然是多样交错的。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完美结合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裕固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依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生产条件、宗教传统和审美习惯,形成了具有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特点、不同季节特征以及特殊仪式场合中的服饰等一整套的传统服饰特色。作为裕固族传统文化中最为醒目和鲜活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蕴与生活内涵。裕固族传统服饰体现出裕固族质朴的民族性格和多视角的审美情趣,从侧面反映了裕固族的物质生产、生活状态。裕固族服饰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裕固族世代游牧,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其最具特色的服装材质和制作技艺是她们自己手工制作的羊毛褐子、羊毛毡以及各种动物皮革。
裕固族织褐子的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原料以羊毛、驼毛为主。织褐子之前,需要先捻毛线。用上好的松木或红柳削成两头细、中间粗、一尺来长的木杆,上端削一螺旋形小凹槽,下面套一个圆形石质线砣(纺锤),做成捻线杆子(纺锤轴),将羊毛捻成粗细均匀的毛线。裕固族织褐子的织机称为褐架,由架子、支撑、支脚、压板、压条、压杆、顶橛、底橛等部分组成。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裕固人的褐架比较简易,在空旷的草原上用小木板、木桩子等临时搭成。需要织多长的褐子就搭多长的架子。褐刀作为织褐子工艺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其作用是将纬线在两层经线中砍实,通常以枣木制成得最为上乘(表面光滑且有分量),一副好的褐刀会被当做家里的重要物品一代代传下去。织做精细的褐子会用来缝制服装,供人们日常穿着,纤维较粗的牛毛织成的褐子则主要用来缝制帐篷、褡裢、毯子等日用品。裕固族织褐子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美化服饰、装点生活,裕固族会就地取材,用一些植物的叶子、根茎、果实等制成染料,通过浸泡、蒸煮、浆洗等工序,将白色的羊毛褐子布长袍染上各种颜色。列如,用蓬刺果实捣碎后流出的汁液将布染成沉稳的紫色,或用大黄根熬制的汁水将布染成土黄色等。这种自制的天然染料,因本身具有药物的属性,不仅有消炎杀菌、防虫防蛀的作用,其染过的褐子,经过长久的日晒雨淋也不容易变色。
手工机织褐子具有材质粗旷,天然染色,图案具有几何抽象性等特点。手工机织褐子的产品创新主要通过以下集中方式。1.传统褐子主要用来制作褡裢、帐篷等,要求结实耐用,因此,其经纬线一般较粗,多选用羊毛、牛毛,在触觉上有轻微扎手感。在新产品的制作中,可减小经纬线的直径,也可用质感更舒适的羊绒或添加少量其他纤维纺织,以增加使用中的触觉感受。2.在产品的创新中可将褐子与其他材料搭配进行创新设计,一方面将褐子作为主要材质,搭配皮质、金属件等进行质地的对比,另一方面可将褐子作为其他材料的装饰材料,并在色彩进行强对比,制作出如帆布包、如双肩包、女士手提包等实用性物品。3.将其作为服饰的配饰,如腰带等,也可作为装饰图案出席在服饰的袖口、领口等部位。
在裕固族传统服饰中,毡帽、毡靴等都是用羊毛擀制而成的,擀毡技术在整个裕固族地区广为流传。裕固族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各式毡帽,冬季御寒,夏季防晒。毡靴、毡毯更是有防潮的作用,裕固族老人们常说,戴毡帽、穿毡靴、坐毡毯可以使人不受潮气的侵害而少生病。
裕固族主要游牧在祁连山北麓一带,山大沟深,气候多变,平均海拔3000多米,各种毛毡制品成为为御寒防潮的必需品。裕固族的擀毡种类较多,按质地分,羊毛毡、驼毛毡等;按颜色分,有白毡、黑毡、黑白夹杂的花毡等;按用途分,还可以分为毡帽、毡鞋、毡垫等。裕固族擀毡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简单,将羊毛等原料用包布、木板、长绳等工具,经过洗毛、撕毛、摊毛、打毛、喷热水、捆羊毛、擀毛、定型、擀制、晾干、洗毡等程序,制成柔软、舒适、均称、洁净、厚实、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的毛毡制品。
毛毡具有防潮、透气等特性,但传统毛毡制品为适应游牧生活,过于厚重和笨拙,在加工成型上有一点难度,不能丰富产品的种类。另一方面因过于厚重不适合在现代生活中使用。在毛毡产品的创新中可借鉴法国、尼泊尔等国毛毡制品的思路,改良擀制工艺,增加毛毡色彩的种类。可以和其他材料组合制作汽车、沙发坐垫,也可以将传统鞋靴擀毡工艺与现代鞋靴工艺结合,设计出拖鞋、棉鞋、长靴等产品。也可以将擀毡制品轻薄化,创作出围巾、披肩、帽子等产品。
刺绣、镶嵌、串缀是裕固族传统服饰中最为常用的装饰工艺。刺绣,作为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传统装饰艺术手法,被非常广泛地应用到裕固族传统服饰中。如长袍的领、袖、襟、边,鞋靴以及佩戴的荷包、手巾、针扎、烟袋、钱袋、刀削套、碗套、鼻烟壶套等多是以精湛的刺绣手工艺来装饰的。裕固族传统服饰刺绣装饰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配色艳丽、针法细腻,使裕固族传统服饰在整体的宽阔大气中显现出细节上的完美与精致。
裕固族传统服饰中的刺绣纹样与其日常生活、生产与精神信仰息息相关,有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按照其表现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动物类纹样、植物类纹样、几何纹样、彩色滚边以及故事纹样等。平绣、缠绣、挑绣、贴绣、织绣、辫绣、扣绣和攀绣等是裕固族妇女较常用的刺绣手法。裕固族刺绣是2010年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裕固族妇女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妇女头面,用到最多的则是镶嵌、串缀的工艺。头面也就是头饰,裕固族妇女头面前后共有三条,多用红色珊瑚珠子、白色海贝块、玛瑙珠、珍珠、孔雀石、银牌、铜环等组成各种具有特定寓意的精美图案,镶嵌、串缀在红布、青布或红色香牛皮做的底子上,用诸色丝线合股滚边而成。
裕固族刺绣工艺的应用主要再把握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图案的再创作和应用。由于裕固族服饰图案装饰过于复杂,可抽取其图案、配色的精华部分进行再创作。“裕固族服饰图案的整体设色多为原色,少用间色及过渡色,彩度纯厚,对比鲜明的组合在绿色的大草原中,显得醒目而生动,与裕固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相呼应。”因此,在刺绣工艺的图案创新中要保持裕固族刺绣色彩艳丽、生动,在针法和造型上保持粗旷、豪放的艺术特征。同时,结合当下日常生活的需要,在一些半成品上进行刺绣,如女士手包、太阳帽、背包等,这样一方面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避免在产品上过度装饰,使产品具有现代感。
无论是将生皮加工成皮料,还是皮革的套色及雕花、刻花等工艺,都是裕固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所具有的精湛手工艺。他们不仅将熟制得非常柔软的皮料制成皮袍,还在上面镶边、雕花,制成挎包、盛酒的小皮囊等物件,即精致又美观。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地区的一些传统部落中,妇女的头面也有用熟好的香牛皮做底子,上面镶嵌、串缀各类金银朱贝装饰的,既结实耐用,又具有不同的质感,十分独特。裕固族皮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的裕固族皮具为适应游牧生活,起突出特点是结实耐用,造型朴实、厚重。可在保留起风格的特点上提升其熟制和缝制工艺,并结合其他裕固族服饰配饰的装饰手法,设计出鞋帽、背包、手提包、钱包等生活物品,也可设计出皮质封面手账本、笔套等创意文具。
裕固族传统服饰中的手工技艺与装饰元素,作为裕固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裕固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裕固族先民在千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传续着古朴的传统手工艺技艺,通过她们灵巧的双手,经过精心构思,将不同的工艺、质料地互相搭配、巧妙融合,使裕固族传统服饰服饰不仅具有绚烂的色彩,同时也具有了丰富的质感。
分析裕固族服饰的手工艺特色,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的优秀手工技艺,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与商品大潮的冲击中,能够使其传承并不断发展下去。
裕固族的织褐子、擀毡、刺绣、皮雕等等手工技艺,过去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要所必备的生活技能,她们世代相传,自产自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过去这些必须自己自足的、富有个性的手工制品,在现代社会已完全被商品经济条件下批量生产的机器产品替代了。裕固族人在享受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对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也日渐生疏,甚至荒废。
民族传统服饰功能的变迁、传统手工技艺的衰退虽然势不可挡,但是,通过深入的发掘和不断创新,在保留裕固族服饰传统手工艺技术原理和生态特性的基础上,精进工艺流程,突出其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个性特点,紧紧抓住现代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有利时机,开发个性生态手工艺品类。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提高手工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加深游客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宣传推广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开发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用途,努力探索、大胆尝试,或许可以找到一条有效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