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9-01-29 01:29桂林博物馆541199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产业化文化遗产广西

(桂林博物馆 54119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活的记忆”,其丰富、独特、稀缺和唯一的特质通常以文化符号形式存在并形成文化资源,准公共品性质使其具备一定转化为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潜力。近几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化资源不断被企业或组织产业化开发,当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武器。广西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之风,大力推进非遗产业化开发项目,给文化市场创造了活力,也给广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随着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等问题凸显,非遗质量和传承价值令人担忧,部分产业化开发偏离了保护传承的主旨,成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本文通过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情况,给出产业化发展的几条发展策略。

一、借助政策扶持制定产业化项目经营及发展政策

政府在筛选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须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载体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制定灵活实用的产业化扶持政策。避免笼统化、同等化、一刀切,合理科学区分不可经营性项目与可经营性项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里的不同类别,有针对的、有的放矢的实行差异化扶持和分类促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其不同内容内涵和传承手法等,有效制定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政策。

政府应巧妙、灵活、适宜的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与财政扶持,管理和调控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首先在税收优惠方面,鼓励使用免除增值税、外汇差异利率补贴、出口产品退税等政策的杠杆效应,规范、引导和调控广西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企业和适宜单位生产产品的产量和产品类别导向,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发展;其次,充分利用政府奖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项目扶持基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和财政补贴等激励作用,平衡产业链上下环节,激励产品研发设计、精品品牌打造、目标市场推广等重要价值链条。

二、借助旅游产业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融合发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发达省份比较,虽处于发展初期,但有着其独特优势和特色,因此实践应当多结合广西实际,应借助广西自贸区、国际旅游胜地、知名支柱旅游产业等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融合战略实施路径。此战略实施易将民间文学、民俗、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市场整合,实现多方面大幅提升,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化旅游精品、旅游产品多元化、旅游交通绿色通道、旅游品牌、文化旅游市场层次化及城市品牌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国际化,衍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源,开发上下游经济产业和产业链升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及产品一体化开发战略实施。

借助旅游产业实施产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一体化大致有四种产业化开发模式,限于篇幅不过于展开:1.实景主题及主题公园模式;2.节庆模式;3.民俗村落模式;4.“前台+缓冲区+后台”模式。首先是实景主题及主题公园模式,要复制典型成功案例如“印象•刘三姐”及“锦绣漓江•刘三姐歌圩”景区战略实施路径,以演出主题(T)为核心、文化资源(R)为基础、买方市场(M)为导向、卖方产品(P)为延伸的RMTP基本框架作为出发点,改变传统文化旅游开发方式,以山水实景、品牌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将鲜明主题、新颖概念和独特个性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改变传统游览方式,开发新思维,取得更大更远轰动效应,战略实施会带来区域交通、文化基础设施、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其次是节庆模式,由当地政府推动,对有品牌力的民俗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能创新开发为节会开发产品形态的模式,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台,经济唱戏”效果,政府借助节庆模式,招商引资,主动寻找多元市场,重视产品销售、品牌塑造及销售,利用节庆宣传,打造特色节日,吸引游客,开发将人民切实需要与当地优势连接起来,研制相关产品及衍生品,基于活动渠道取得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再次是民俗村落模式,开发由村民介入,使游客身临其境体验自然朴实的村民自然生产、生活等自然形态游览内容,保留原来的自然风貌、居民文化、饮食起居、节庆风俗和其他民俗事物,较好满足旅游者欣赏和体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需要;最后是“前台+缓冲区+后台”模式,在当地社区居民展示及表演空间等民族文化展演前台区域和社区文化居民文化自觉等保护性文化核心区的空间等后台间,必须设置帷幕般的缓冲区作为过渡空间,使游客在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文化并参与文化互动和体验的同时,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渡舞台化和表演化,呈现后台一般不对外开放态势,使游客在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性过渡过程中,融入、审视和发现民俗文化真正价值,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三、借助产业基地孵化模式与产业聚集促进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产业基地孵化模式通过对孵化活动的三螺旋分析,并借鉴孵化模式创新理论,旨为政府部门和大学科技成果孵化提供新视角而创造性提出的,即从官产学合作入手,以科技及创意产业培育为目标,围绕某具体产业及产业链,结合大学科技园资源整合和共享独特优势,实现并展开孵化活动、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孵化活动发展,产业基地孵化模式有利于项目内容与方式创新、项目发展动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可以借助产业基地孵化模式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延长项目生命力,结合官产学三方力量,使产业化形式多样化、特色差异化,市场潜力不断被激发。保证技术和产品开发迎合市场需求,通过建立产学联盟机制、激励机制、信誉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政府营造积极科研氛围推动科技规划、企业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主体为研发筹集资金、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产业聚集是按照资源—资本—企业—产业经济发展思路,集旅游、餐饮、演出、影视、会展、出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融合产业为产业链,汇集研发、生产、包装、培训、销售等功能,形成产业集聚区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关联度和延伸度提升,产业聚集可使得品牌化高、市场潜力大的传统技艺中众多民间艺术品和民间工艺集聚,如钦州坭兴陶,壮锦、剪纸本身具有游客购买需求的产品得到更好的销售助力,另外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游客购买产品同时可观赏表演、向传承人学习、了解坭兴陶知识和历史,感受和体会工艺的艺术魅力,广西可借助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品牌力,从而提升城市形象,最后又反作用于产业发展,形成正向反馈环,结合游客和使用者的多方面参与,使传统技艺项目得到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本文结合广西实际,提出政策扶持、旅游产业、产业基地孵化模式与产业聚集策略,促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执行,旨为如何更好更正确发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弥补传统保护不足同时不失保护非遗目的目标提供比较可靠的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产业化文化遗产广西
西南铝某6×××系汽车板实现产业化
广西贵港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广西戏曲》
Tough Nut to Crack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