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顺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在帮助高中生准确理解最基本的经济、政治和哲学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创设有效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形成更加具象化和生动化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如何制定和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的角度出发,展开全文的探讨和分析。
新课改政策实施背景之下,突出强调和要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要求,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方法,则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在相应情境当中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传授的知识理论性偏强,通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能够让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所传授的包括经济、哲学以及政治知识形成具象化和生动化的认识。
一、创设有效情境的意义所在
概括而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意义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将枯燥的知识具象化和生动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以偏理论性的政治、经济和哲学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理论性偏强,如果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当中照本宣科,难免过于枯燥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当中可以多引用案例,例如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可以多用红色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准确了解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历史,让学生逐步培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让学生对于课本当中枯燥的知识点形成具象化和生动化的认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有效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教授课程,而学生则在课桌上埋头苦记笔记。创建情境教学能够将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本知识点的逻辑线索。让学生能够在有效情境当中掌握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只是死记硬背,一改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也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的有效情境要有针对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创设有效情境必须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前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抓住教学核心知识点和学生心理,科学设计创设有效情境,在情境的设计上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逐步接受教师的引导,将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运用其中,避免设计的过于分散和战线拉得太长,否则会由于知识点过于庞杂而让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应当牢牢把握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体现在创设有效情境上时就是要强调情境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这才能够真正充分发挥有效情境对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效提升的积极意义。
(二)创设的有效情境要多元化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课业任务繁重,而一旦有效情境的形式过于单一,很可能会导致高中生因为追求刺激和新鲜,而逐步排斥这种单一的有效情境的教学方式。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创设有效情境形式上应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如不仅可以通过播放PPT、影视剧片段的传统方式创设有效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拍抖音短视频等新鲜潮流的方式,让高中生乐于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有效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压力当中稍微得到缓解,让学生能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三)创设的有效情境要有时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时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体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不同的时代乃至时间节点,经济和政治所呈现的内容和特点都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有效情境必须要具有时效性。特别是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也处于一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大背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设计具有时效性的有效情境,避免照本宣科,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过程的同时提升运用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创设有效情境有利于让思想政治知识点在学生心中更加具象化和生动化,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创设有效情境时应当多元化、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情境对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质效。
参考文献
[1]孙轶群.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3).
[2]吴小平,廖媛.让翻转课堂模式激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
[3]陈林福.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学遇到的挑战及应对之策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