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利用。这也为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定义、结构、功能及特点。同时还分析了其在智能图书馆建筑中的设计要求与系统结构,并进行案例说明。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智能图书馆
1 智能建筑
1.1 智能建筑的定义
1984年1月,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化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诞生在美国。随后,智能建筑开始广泛被世界所认知。目前,国际上对智能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 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给出的定义是:“通过对建筑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2006年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基本功能和特点
智能建筑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五大部分组[2]。
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建筑设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B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CA)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且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从而形成“3A”智能建筑[3]。
在我国,由于智能建筑的理念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更多凸显出的是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追求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这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4]。
2 智能图书馆
2.1 智能图书馆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智能图书馆的认识有多种。严栋认为智能图书馆的定义是:智能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5]。李峰认为,智能图书馆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WIFI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图书馆的图书感知、环境感知、人员感知,形成一个集服務与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体验环境[6]。李晓君认为智能图书馆是在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内,利用物联网等感知技术对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设备资产、文献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主动地获取相关感知数据,并在对感知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之上,在智能化管理平台的辅助下,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数字环境和泛在化的基于知识的信息服务环境[7]。
2.2 智能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求
在我国,智能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除了兼备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还应考虑自身实际需求。
智能图书馆的建筑外形不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而且也注重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做到创新、实用、节能、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图书馆在选址上也发生了改变。智能图书馆更注重体现的是信息化,强调建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带,这样才能更好、更方便地为读者服务,成为广大读者名符其实的信息网络中心、文化教育活动中心[8]。
2.3 智能图书馆建筑的系统结构
图书馆建筑的系统结构智能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建筑应用于图书馆,体现了图书馆功能的转变。但相比于一般的智能化建筑,图书馆智能化建筑的系统结构更为复杂,其基本构成如下[9]。
通信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图书馆内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同时又可以与外部通信网相连,保证图书馆内部和外界的信息互通。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灯光照明控制系统、交配电监测系统、送排风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消防报警联动系统、防盗安保监控系统等。[9]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本身不是由建筑来提供,但建立需要得到建筑提供的物质支撑,包括安装场所和设备。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馆藏文献进行管理和为读者进行信息服务。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楼宇自动化(BA)、消防自动化(FA)、安保自动化(S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也就是所说的5A智能化建筑[10]。这一系统是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基础。
系统综合集成中心:是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将上述的4个系统组合运行,形成可提供数据、图像、语音及监控信号的一个协调整体。
3 案例
这里以广州市盐田区智慧图书馆和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3.1 广州市盐田区智慧图书馆
2013年,盐田区图书馆新馆推出了“图书馆智慧平台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并获“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2015年4月该项目通过验收。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盐田区图书馆“图书馆智慧平台的研究与示范” 立足于“文化+科技”的结合,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基于当前成熟的行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应用之上,研制出符合当今技术发展趋势的智慧平台,达到了项目预期效果与要求,符合国家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五化协同”的新政策和新要求,率先探索实施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变[11]。
3.2 宁夏大学图书馆
宁夏大学图书馆更加突出了建筑节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申纽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功能和安装使用以及供暖系统的节能措施。
“申纽丽”外保温系统由模塑膨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阻燃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专用粘结剂、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保护涂层和辅助材料等组成。整个系统外覆盖装饰性涂料,通常为厚塑性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与耐碱性,是外墙外保温系统稳定性的根本保证。
图书综合实验楼的供暖采取分时分温控制,利用智能控制阀和气候补偿器控制。供暖系统的组成大体包括室内外温度检测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智能系统中央处理器)、信息反馈系统、智能分时平衡调节阀。通过对系统的控制,实现楼宇热平衡、层间热平衡、定时自动供暖与调节,从而达到节能目的[12]。
参考文獻
[1]伍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崔芳丽.智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3]何愉舟,韩传峰.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构建[J].建筑经济,2015,36(05):101-106
[4]百度百科.智能建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html.2017-08-20
[5]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07:8-10.
[6]李峰,李书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7(5):66-70.
[7]李晓君.智能图书馆建设途径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3,11:33-35
[8]]张郁松.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图书定位子系统的结构设计[J].图书馆学刊,2012,34(02):107-109..
[9]林莉偲.浅论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0):152-154.
[10]熊联娥,吴胜,魏启刚.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预算知识问答[M].北京: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网易新闻.国内首个“智慧图书馆”盐田诞[EB/OL].http://news.163.com/15/0421/05/ANN15EJU00014AED.html.2017-08-23
[12]才波,庄青.大学图书馆建筑节能探析—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03):80-81+112.].
作者简介
李晓璐(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