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男
摘 要:本文从古籍保护的环境和措施阐述了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叙述了如何利用其他途径开发利用古籍。
关键词:古籍保护;措施;途径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记录着我国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就是古籍。古籍资源承载和记录着我国古代先民的民族智慧,是古人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国家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古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途径方面做出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 古籍保护的重要性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这些书籍现在大多数都保存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当然,也还有很多散布在民间,但还是以各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收藏为主。古籍文献全面记载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成就,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随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古籍管理和利用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和适应当今社会和读者的需要。应该让图书馆古籍管理人员应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特别是在研究家谱和地方文献的管理员专业性上应该加强。我们应该有新环境、新模式来服务读者,这也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我馆古籍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古籍的保存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纸张的老化、虫蛀、鼠啮、霉变、书叶粘粘等。我馆处于中国西南部,气候潮湿,在多次馆舍搬迁过程中对书造成的损坏也在所难免,再加上书库建设条件不完善,古籍损坏的速度正在加快。
我馆古籍的主要问题有:1)老化。造成古籍纸张老化的原因非常复杂,空气湿度、大气污染、光照、空气污染等因素都会引起纸张的老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对古籍书库的要求比较严格。2)虫蛀。我市气候温润潮湿,特别适合虫子生存,蛀洞通常都是一蛀到底且连城一片,让人不忍直视。3)鼠啮。我馆最早的馆址在一楼,昏暗潮湿,老鼠猖獗,有很多书都被老鼠啃食,损失惨重。4)霉变。古籍在受潮或被水浸以后,附着在书页上的霉菌孢子就会在湿润空气的作用下迅速发育,霉菌在书页上形成大面积霉斑,把书页都粘粘到一起,导致书页难以分开,为日后的古籍修复工作增加了困难。
2.2 我馆古籍的保护措施
古籍有着不可再造的特性,所以对古籍的保护需要慎之又慎。所以在古籍存放方面有以下措施:1)中草药防蛀虫。放置古籍的书柜采用了樟木柜,并在柜子里放置了芸香草和樟脑丸,利用释放出来的气味防虫蛀。这也是传统的对图书的保护方法。2)低温冷冻杀虫。把书用皮纸和防水的袋子包裹好,放到零下40度的冰柜里冷冻48小时以上,虫子会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被冻死。这种方法对古籍安全有效,而且对书页和字迹没有影响,对人体也无毒无害,所以在现在还在被广泛利用。3)空调控温防潮。温度和湿度对古籍的影响非常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损坏正在一步一步的加大,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因此我们只能人为干预。古籍的最佳保护温度为摄氏16度到22度之间,湿度在45%到60%之间,如果湿度过小,则会使纸张脆化,若湿度过大,古籍则会产生霉变。定时的为书库通风和抽湿便成为了我们日常最主要的工作。
3 古籍开发利用途径
古籍不易保存,在长期查阅中易损坏,所以很多图书馆的馆藏古籍是被严密保护起来,不能随意查阅,无非就是想加强保管,使这些珍贵的书籍能更长时间保存。这样的做法是好意,是出于对书籍的保护,但是对于读者的需求就显得过于保守。如何既可以减少古籍的损坏,又能方便读者查阅,在开发利用古籍方面,现在我们熟知的就有一下几种途径:1)再造古籍。再造古籍就是通过影印技术把古籍再复制出版。2002年,国家就正式立项建立一个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这个工程共推出了古籍善本1300种左右,现在已成功出版一部分。再造古籍解決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更方便的利用善本的机会。2)古籍数据库。当今社会,利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方便快捷。为了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就有了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古籍数字化作为保护与传承中华珍贵典籍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原貌,促进传统典籍文化传播,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并且能方便读者查询。现在我们所熟悉并常用的《国学宝典》就是比较完善的传统文化数据库之一。3)古籍数字化。数字化古籍是指利用计算机或专用扫描仪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项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网络、光盘等介质保存和传播。这也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和加工,是古籍整理的一部分。数字化古籍能更真实的再现书本的原貌,读者也能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查询的版本。
4 立足于实际工作应如何保护与宣传古籍保护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读者对古籍的保护意识不够,我们应该主动走向读者,为读者宣传,以增加读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定期举行古籍方面的讲座,让读者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古籍。2)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定期向读者推送古籍保护方面的知识。3)影印本馆的馆藏资源,当读者索取古籍文献资源时,免费向读者提供馆藏的复制品,以供读者参考利用。4)开展和古籍相关的活动,和读者现场互动,普及古籍保护相关知识。
古籍文献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妥善保护它们是我们作为古籍管理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如何更好的利用它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不能让古籍只静静的“躺”在书架上,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利用它,这样才是古籍流传的重要意义。我们也要利用好现代科技技术,让我国的古籍文献向全世界传播,提升古籍文献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春莉.浅谈中国古籍资源数字化的进展与任务[J].才智,2015(29).
[2]舒琼.浅谈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图书情报论坛,2004(1):61-62.
[3]郑琰.对古籍文献如何保护和利用[J].剧影月报,2008(6):165-166.
[4]周春华.浅谈古籍保护工作[J].图书情报导刊,2009,19(30):34-36.
[5]孙丽媛.也谈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J].图书馆学刊,2014(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