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敏 王晖
摘 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档案部门顺势而为,探寻档案信息服务新路径—档案信息微服务。本文在概述档案信息微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档案信息微服务的必要性及主要实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微服务;必要性;实现路径
1 引言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在《怎样引领档案新常态》中提到档案开发利用要多渠道进行,特别是运用新型大众传媒进行。各级档案部门在继续运用图书、报刊、展览等传统媒体开发档案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广泛运用电视、计算机网络、手机等新型的大众传媒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开发插上现代传播技术的翅膀,把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益放大了成千上万倍[1]。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式新媒体技术给社会的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场服务革新,也给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档案部门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应用来提升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
2 档案信息微服务概述
档案信息微服务是微阅读、微视频、微信、微博等一系列微事物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从档案部门服务现状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目前档案部门关于微服务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少,主要是借鉴图书馆微服务的经验。如今对图书馆微服务做出概念阐述的学者有张英(2011)、刘丽萍(2013)、靳艳华(2014)、谭进(2014)、张晓萍(2014)、鲍凌云(2014)等,虽然表述方式不尽相同,如张英、靳艳华等指出图书馆微服务依托于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刘丽萍将其表述为各种全媒体信息技术,但学者们一致承认微时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认为图书馆微服务重在为用户提供细微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2]。
笔者以为,档案信息微服务是在新媒体时代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种全新的档案服务理念,其内涵主要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挖掘档案部门特有的馆藏资源,通过移动便捷的通讯设备,全方位、全天候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层次化、贴心化的无障碍档案信息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微服务与传统服务的优势在于传统档案部门的服务是被动的等待上门提供服务,是“我有什么,提供什么,你接受什么”的以档案部门为主体的利用服务,而档案信息微服务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是“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3]。
3 开展档案信息微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档案服务供应与多元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脱轨,档案部门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档案信息微服务是时代背景下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
3.1 传统档案服务与档案信息微服务的比较
传统的档案服务主要以自身为中心开展服务,按照自身的认识、理解、思维开展服务,是用户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关注的重心和最终目的是“我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档案信息”,对所有的用户提供普遍的、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而档案信息微服务主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从用户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提供服务,关注的重心和最终目的是“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您的问题,记录、追踪用户行为,预测和主动推送档案的信息服务,把用户当成独立需求的个体提供高满意度的定制化服务,重视用户体验。
3.2 外部动力
微信、微博等一系列“微”事物的到来改变了用户以往的行为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用户获取信息过程在时间、内容上呈现出片段化、碎片化的现象,且用户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判断、挑选,单一的、大众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无法满足不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用户信息需求。为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在线获取,档案部门必须开展档案信息微服务,围绕用户现有的信息获取行为、习惯推送档案信息服务。如今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络,一键式的操作方便快捷,信息的流通和传播更加便捷,档案部门的手段落后就容易成为滞留的“仓库”,此时微服务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内在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对档案部门传统信息服务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档案部门自我危机意识迫使档案部门必须急切开展档案信息微服务。档案信息微服务的开展是档案部门更新服务理念、主动提供深层次、提升专业素质,树立档案的品牌形象的重要动力;档案部门以往先天发展不足、人才队伍老化、技术理念落后,档案信息微服务是对传统档案服务继承上的创新和发展,避免淘汰的“救命稻草”。档案部门通过开展微服务使预测用户的检索习惯、行为基础和爱好变成了可能;对用户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微服务成为了可能;及时交流沟通获取反馈成为了可能。
4 档案信息微服务的实现路径
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70亿,占总体网民的58.6%[4]。我国目前有半数以上的网民在使用微博、微信,成为网民获取政府信息资源和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网络用户在档案用户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档案部门档案要主动连入互联网环境。截止2018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在整体网民数量中微博用户數比例达到42.1%[5],截止2018年6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超10亿[6]。微博、微信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档案部门也开始重视应用,从知网已有的研究文献、互联网搜索频率、新媒体平台记录来看,档案部门和微博、微信的研究成果热度在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好,逐渐成为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最常见、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档案室、档案馆、企业组织、高校等档案部门也早已通过了微博、微信开展了档案信息微服务活动。
4.1 微博服务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7],本文主要是阐述新浪微博。新浪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它在新闻发布、热点推送、舆论导向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应用,并且在泛内容、大众化的基础上也兼顾了个体化化、精细化的内容,时效性和互动性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微博强劲的发展势头,庞大的用户群体,信息对流快,越来越多的档案馆、高校、企业开通了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平台向公众提高便捷的档案服务,微博成为了档案部门微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
通过开通微博机构认证,档案部门可以将馆藏信息、活动动态、服务项目等实时及时传达给用户,跟进用户关注的热点,推送相关信息,增加亲近感。通过对2018年微博热门话题榜单进行分析,社会类、明星类话题数量占比相对较高,电视剧、电视节目的话题阅读量相对较高,首先,档案部门就要抓住机会紧紧和热点结合打擦边球,针对热点时事及时主动发声,带动部分舆论,同时趁机推广积极档案精品系列活动,吸引潜在用户,其次开展多方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挖掘馆藏名人趣事、开展古装剧题材揭秘活动、举办在线档案展览、档案知识有奖竞猜、档案志愿者活动等文化休闲娱乐一体化活动,比如湖南省芷江县档案馆在微博上发布了1933年的清华大学的入学试卷,就引发了网友们关于教育问题等的热烈讨论。档案部门微服务活动载体形式要丰富多样,要做系列和相关延伸活动,要用户跟踪、,兴趣话题推送,调动用户热情、增加关注度,拥有自己的粉丝圈,改进用户体验。
4.2 微信服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 “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8]。微信作为信息互动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实时沟通、朋友圈、公众号信息平台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相比微博的透明公开,更加注重互动交流、私密性,用户忠诚度高,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服务,增进用户粘性和稳定。
微信平台的消息传播主要是通过建立公众微信号,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朋友的推荐主动关注或订阅公众号,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信息需求的目的性比较强,用户的忠实度信任度比较高,信息的传播定位精准,用户定位准确。微信平台是比较封闭的空间,沟通交流便捷,公众平台的发文量有限反而有益于追求质高精准。档案部门切实牢记本职工作和创办微信公众号的初衷,在制作材料、编写标题时有创新意识,做好美图编辑,突出行业特色,推行智能化、自助化服务,注重挖掘服务的差异性、地域特色、创新点,内容和结构设计上要人性化,大气简洁,可以获得沉淀和积累下来的高质量用户,扩大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微信公众号要注意发布内容的时间段、要定时定期更文,认真回复用户提问中有借鉴性的问题并在公布中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4.3 档案部门、微博和微信的三位一体
微信和微博之间各有优势和差异,微博是广传播、浅社交、松关系,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环境,注重的是传播;微信是窄传播、深社交、紧关系,是一个私密的封闭空间,注重的是交流,两者并行运行肯定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他们都各有优势并且拥有庞大重叠的用户群,档案部门要做的就是找准两者的协同点,结合档案信息微服务开展情况建立“档案部门”+“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联合平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两者的特点和差异互补的地方为用户服务。档案部门在运用主要服务形式的同时,多方联动,形成档案媒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冬权.怎样引领档案工作新常态[N].中国档案报,2015-11-16(11).
[2]李晓静.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综评与反思[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06:59-63.
[3]张英.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J].图书馆建设,2011,07:51-53.
[4]中国网络互联网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47/201808/t20180820_70486.htm,2018-08-20.
[5]2018上半年中國微博用户数据分析:全国微博用户数达3.37亿[EB/OL].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821/1706361129537.shtmll.2018-08-21.
[6]2018年3月中国微信影响力报告-领库排行榜[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538569655426096𝔴=spider&for;=pc,2018-04-12.2018.4.12
[7]百度百科.微博[EB/OL].http://baike.baidu.com/,2016-04-10.
[8]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2016-05-01.
作者简介
龚敏(1994-),女,湖南省吉首市,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