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破坏性行为是一种儿童因心理偏差而产生的经常性的行为问题。儿童或因认知有限,或好奇心的驱动,自主意识的萌芽,或任性、爱发脾气等原因,经常会做出破坏性行为。成人在看到幼儿的破坏性问题时,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理解幼儿的行为,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及亲子关系,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注意合理引导幼儿进行情绪宣泄,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破坏性行为;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9-017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57
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玩着玩着就把玩具扔到地上,图书看着看着就撕烂了,一学期下来崭新的图书和玩具就“面目全非”了。尚处神经发育旺盛期的幼儿,求知欲、独立意识快速发展,有的行为并不是由破坏动机支配的。而带有主观破坏的有意破坏行为,通常与一些其他问题行为相关联,也可能是由于情感上的困扰或焦虑引起的情绪发泄。因此,教师在看到破坏性问题的同时,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理解幼儿的行为,这样有助于幼儿今后良好个性的塑造。
一、站在幼儿的背后,了解破坏性行为的成因
(一)好奇心的驱动
有的幼儿在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总是有一万个“为什么”出现,而出现“为什么”时,就想动手去探索。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常会把录音机等小家电拆开,对其内部构造充满好奇。从心理学角度,这些行为正是幼儿求知欲、独立性的表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是独立性、自主性迅速发展的时候,步入“以自我为中心”阶段的幼儿总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尝试自己想做的事。
(二)认知经验的匮乏
幼儿不懂得某一行为的社会效应,不懂得某一物品的价值,甚至不能正确判断什么是破坏,什么是建设。幼儿机体控制能力较差,协调性不良,使得行为更倾向于破坏性。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行为并不是出于幼儿的初衷,在行为过程中,幼儿以一种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好奇地探索,新奇地创造尝试,兴趣得到了满足,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因骄纵造成的任性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娇惯、宠爱,养成了他们任性的脾气。他们在家庭中没有约束,为所欲为,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极为不适应。他们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在周围的事物上,如乱扔东西等来要挟家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敌对情绪引起的报复
有的幼儿将嫉妒直接付诸行动,弄坏同伴的高档玩具,扯破别人漂亮衣裙等;有的幼儿易生气,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旁边的人或物上,如摔门、拍桌椅等。当幼儿受到挫折而极度烦恼时,也可能通过破坏性行为来发泄怒火。
(五) 吸引成人的注意
有的幼儿以一些破坏行为来吸引成人的注意,希望受到老师及父母的重视。如故意在活动中大声叫喊,打扰其他小朋友的倾听;故意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故意弄壞玩具等。幼儿在成人的斥责中,获得了受关注的心理满足。
二、站在幼儿的身边,纠正破坏性行为
(一)创设温馨、安全的生活和游戏环境
幼儿容易兴奋,喜欢不停尝试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家长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给予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完整、牢固、不易损坏的玩具;更可以以动制动,让幼儿到郊外玩耍,踢球、爬山等。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培养其广泛的兴趣,还能提高认识水平。这样能够有效削减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亲和的师幼关系及亲子关系
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合作,学会耐心倾听幼儿的感受。有的幼儿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而搞破坏,教师应该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要合理兑现自己的诺言。亲和平等的师幼关系有利于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问题。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孩子,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亲密的亲子关系更能帮助儿童克服有意破坏性行为,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儿童的双手掌握的技巧越高超,这个孩子就越聪明。”幼儿创造性地尝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无意破坏。教师若以淘气、顽皮为由否定孩子的创新,实际上是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我认为要发展幼儿的智能,就要舍得让幼儿动手探索,并且宽容他们的“破坏”行为。教师应因势利导,扶持幼儿的创造,在宽容的同时也应指出幼儿的错误,让幼儿汲取经验教训。
(四)合理引导情绪宣泄
对于幼儿习惯性的任性,发脾气要挟家长的情况,成人可采取冷处理,不予理睬。妥协让步只会负面强化幼儿的赌气破坏行为,只有给幼儿适当的挫折教育,才能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我设想运用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情绪宣泄区角,如设置一些沙袋或播放舒缓的音乐等,当幼儿碰到情绪困扰的时候可进入情感区域进行宣泄。
总之,对于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成人应站在幼儿的背后,理解他们行为的缘由,细心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帮助,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友爱的环境,让孩子充满自信,能充分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成为心胸宽广、勇敢友善的儿童。
参考文献:
[1]郑雪.幼儿心理教育手册[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樊遵贤.不要熄灭幼儿的智慧火花[J].幼儿教育,2000(1).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徐晓英(1985.12— ),女,汉族,江苏昆山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幼儿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