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2019-01-28 10:08韩秀明
考试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

摘 要: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学习效果的一个窗口。它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既给学生提供了独立再学习的机会,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了检测。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它,设计好它,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延伸与补充;设计

一、 作业设计要求

(一) 目标性和针对性

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作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设计作业,并且根据不同目标采用不同的题型,即作业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

(二) 整体性和层次性

设计作业要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全面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和要点,使作业具备完整性和连续性。关注作业设计与本学科及本节课整体性的适切程度,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复习和训练。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作业,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作业活动中来。

(三) 及时性和适量性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及时复习,而且记忆理解效果越好,遗忘也就越慢。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在内容上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在量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计一下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避免产生厌烦情绪,影响预习效果。

(四) 趣味性和启发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针对动机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作业设计技巧上,突出启发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作业设计类型

(一) 课前预习性作业设计的四性

1. 可行性。

课前预习性作业作为学生自学的实验地,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甚至是陌生的内容。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有强烈的可行性,既便于操作又便于理解,否则它会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

2. 點拨性。

作业设计的问题宜小不宜大。把新知蕴含在课前预习作业之中,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为学习新知打下伏笔。在设计思路上,我们采取深入浅出的原则,为新旧知识之间搭建好“桥梁”,以旧知为新知提供支点,引领与点拨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3. 差异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障碍,关注个体、尊重差异、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是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的。适当调整预习要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预习时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问题可解决。

4. 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单一枯燥、周而复始、简单重复的作业,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进而使得预习流于形式。所以,预习作业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体,在目标不变程序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多角度呈现预习成果。

(二) 课堂活动性作业设计

活动性作业意在把抽象的、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掌握的、感性的、活动性的知识来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求知的整个过程。

1. 表述型作业。

表述型作业就是“说”作业,学生将对问题的理解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它要求教师在语言方面要做到科学、规范,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心弦,激活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简练、清晰,做到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将语言的准确、严密、逻辑时时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对于暴露出的作业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分析点拨,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主动接受教师的评判,并积极进行自我检测,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 游戏型作业。

小学具有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不强、意志薄弱和想象力模糊等特点,以及爱玩的特性。根据这些特点和特性,我们利用游戏,在玩中设计作业,学生不仅体验了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通过玩培养了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学生感觉到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是吃人的老虎,而是学习的乐园,是一只可爱的乖乖兔。

游戏规则:首先要有简要的活动说明,注意交代各个环节应该如何衔接,违规如何扣分等。其次,在设计环节,教师要考虑到全体思维的参与意识,不让某些学生思维溜号。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区分问题的提出、解决、延伸。再次是有效的约束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后保持参与的热情,活动中微调分数,不让彼此的分数差太多,激发他们的斗志,让竞赛始终有看点。

(三) 复习性作业设计的三化

1. 选题典型化,突出共性问题。学习的真谛不在多练在多悟,故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在数量上应做到质量有保证,数量有追求;在知识衔接上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整体上达到知识点的贯穿,共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练一题而通一类。

2. 内容生活化,突出开放性。生活产生教育,教育源于生活,人作为生活的主体,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运用知识改造生活,发展教育。所以,我们的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离不开生活本身,即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设计复习作业。以使作业具有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态度。

3. 过程多样化,突出实践性。实践出真知。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价值,智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能力。所以,针对单一的解题形式,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表达,训练学生的能力。例如作业可以用图画、照片、手工制作等来表达,在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创新作业设计,不断地开拓与进取知识储备,多层次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王子木,杜洋.小学教师作业设计技巧与方式[M].吉林:白山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韩秀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作业人”
作业联盟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