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忠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短板 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发挥,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人才的贡献。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之所以在一些地区出现成效不佳、工作难度与阻力巨大、广大农民认同配合度偏低等诸多困难,人才的匮乏是重要制约因素。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现实获得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源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价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因具体现实不同而出现了差异化发展的情况。有些地方在产业兴旺方面不仅构建了本地特色,而且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一些地方在生态宜居上狠下功夫,坚定地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之路;一些地方深挖乡风乡俗,根植于悠久、深厚的人文积淀,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树立了标杆,创建了全国知名的乡风文明品牌;一些地方致力于鄉村治理,不仅创新治理方式,摸索新型治理路径,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还有一些地方着眼于农民生活富裕的价值目标而不懈努力,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且进一步厚植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可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与文化积淀的不同,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求同,盲目模仿,同质竞争,无论从发展思路的创新、发展模式的更新、发展路径的求新,还是从发展质量的提升、发展效果的共享上,都走出了一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喜人路径。
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实现产业兴旺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考虑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出现的现实情况便是本地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了繁荣,但是生态文明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乡风文明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空虚与颓废,整个乡村治理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广大农民的生活富裕没有真正实现。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的偏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没有建立起来,人才匮乏的现实状况导致了一些地方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不具有全局视野、统筹思维和科学理念,因此不能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通过人才的贡献、价值的彰显、作用的发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协调推进与全面效度提升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离开了人才智慧的贡献,离开了人才价值的彰显,离开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真正高质量发展,“提升广大农民的现实获得感”无疑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做到产业兴旺,就必须要着力解决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中突出的矛盾,多措并举地对各种农业组织进行创新,建立新型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的实现无疑需要大量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支撑人才和农业电商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一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这样的人才不仅仅数量不足,质量也不精。
生态宜居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达到生态宜居的要求必须要储备和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的环境治理人才、环境规划人才、景观设计人才队伍。而现实情况却是,这类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数量奇缺,而且在一些地方甚至难觅踪迹。
乡风文明需要提升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毋庸置疑,要实现乡风文明就必须要拥有更多的文化传播人才。一些地方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不仅不能深挖本地深厚的地域文化,更难以有效弘扬优秀的时代文化,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传播人才的缺失。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实现乡村治理的高效与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乡村治理能手。这些乡村治理人才要拥有先进的乡村治理理念并不断学习前沿的治理手段,逐步提升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的效能。现实实践中,这类乡村治理能手在一些地方还是非常稀缺的,严重制约了乡村治理步伐的迈进。
农民生活富裕,应该不仅是农民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也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富足。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农村,使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引领农村走向富裕之路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传统思维与艰苦条件的制约,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很难引进,更难以在一些农村深深扎根。
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进程,更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外在引进与内在培养的“两条腿走”战略,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外部引进人才是激活农村活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便捷之选。要引进人才就要破除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和机制弊端,要先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这个“梧桐树”便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通道及保障。引进人才的政策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长效长行。吸引人才的措施需要既有现实的针对性,更要有长远的考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在于补足“急缺”“紧需”人才短板。引进人才的通道要顺畅,留住人才的保障必须健全,使引进来的人才能够专心、安心、放心地服务农村。
内部培养人才是建立人才保障、打通人才制约屏障、促进“三农”问题高效解决的根本方式。要拥有发现本地人才、培养本地人才、管理本地人才、善用本地人才的慧眼与胸怀。在现实的实践中,在推动“三农”问题高效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分析、辨别、发现有才能、有情怀、有发展、有前途的本地人才,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多给予机会,多给予历练,多给予关怀,使本地人才能够不断涌现。同时,还要善于管理和使用本地人才,要使本地人才能够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更多的展示机会。
【参考文献】
①赵美玲:《新时代乡村振兴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突破口》,《求知》,2018年第3期。
责编/谷漩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