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松林
小赵家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买房搬新家,接着女儿又考上了大学。办喜事得请喜酒,小赵专门请了假,去百里之外的老家,把父亲接了过来,一定要让父亲坐上喜酒的首席。
父亲来了,起初眉眼都是笑,等到进了大酒店,就有点心不在焉了。酒席正式开始时,小赵的父亲已没半点笑容。
小赵很孝顺,招待客人之余,总是瞅一瞅父亲。见到父亲不太高兴的样子,小赵心里一沉。
散了酒席回到家,小赵专门和父亲坐在客厅里聊了聊。
“爸,家里有事吗?”小赵问道。
“没事。田地几年前就被征收了,只剩下几间平房。我不愿意到城里来和你们住,就是为了守住那几间房。要是哪天被征用了,还能拿上几十万块钱的补偿款,给你补贴补贴不是?”父亲说到这里,嘴角咧了咧。
“真的没事吗?”小赵又问。
“没事,当然没事。”父亲加重了语气,一副斩钉截铁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要回老家去。小赵留不住父亲,便送他去车站。
快上车的时候,父亲盯着小赵说:“你看,小囡考大学走了,你和小雅在家里也怪孤单的。”小雅是小赵的妻子,小囡是小赵的独生女儿。
“不孤单啊。每天上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小赵乐了。他上班忙,下班玩,孤单这个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更没有半点体会。
“要不,你俩再生一个?”父亲说到这里,有点心虚地看了看小趙。看得出来,他生怕儿子不高兴。这样的话,父亲以前就说过,小赵当时就一口否决了:“现在养个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一年要多花几万块。要是生个男孩,长大了,还得给他买房买车。现在这样,挺好的。”
听到父亲又提起这事,小赵苦笑了一声:“爸,我都快五十了。”
父亲嗯了一声,低下了头。不一会儿,车来了,父亲上了车,走了。
小赵送走了父亲,直接去上班。等到下班回来,妻子小雅问他:“爸昨天好像不太高兴?”
“没有啊。我问了他,他说家里没事。”小赵一边埋头玩着手机,一边答道。
转眼中秋节就要到了,小囡打电话说一放假她就回来,她最想吃爷爷送来的砂糖拌芝麻,又甜又香。
“我现在就好像能闻到芝麻的香味。”小囡说道。
小赵笑了:“放心,会有的。爷爷每次过节前都会来的呀。”
然而到了农历八月十四,父亲并没有出现在小赵的家里。小赵给父亲打电话:“爸,中秋节我们要在一起过呀。”
父亲有些惶恐地答道:“哎呀,明天我来不了了。你回来一趟吧,把砂糖芝麻拿回家,给小囡吃。”
小赵很诧异地答应了。第二天一早,小雅去车站接女儿,小赵则直奔老家。
父亲并不在家,村子里有人去世了,远远地就能听到鞭炮声。
小赵一问邻居,这才知道村子里的王老太走了,父亲去给王老太烧纸钱了。
父亲回来后,赶紧从厨房里拿出早就炒好的芝麻,递给小赵。
“爸,今天是中秋节,你不能一个人在家里过节啊。”小赵端着芝麻,心里头有些犯酸。
“今天特殊。王老太和我们家还沾亲呢,又同村,今天晚上她家请酒。”父亲沉闷地答道。
“你随礼了?”小赵有点惊讶。自从母亲去世,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工作并成了家,父亲就不再和村民们有婚丧嫁娶的礼金往来了。
说起来,也因为小赵自己。小赵上大学、结婚,都没有请村民喝喜酒。
父亲怎么又开始和村里人有这样的往来了?
“几百块钱而已。”父亲淡淡地答道。
小赵的嘴巴动了动,想说的话终究没说出口。他悄悄地拿出一千块钱,放进自己买给父亲的礼品袋里。
小雅得知这个情况后,也很惊讶:“呀,在村子里随礼,去了一家,那以后别人家都得去了。古话说宁少一村,不少一家。”
小赵觉得小雅这话说得在理,不过,他也没想劝父亲。只要老人愿意,他有什么可说的。
还真被小雅说中了,随后几个月内,父亲又随了几家的礼。本来小赵对这些情况都不清楚,只是这天父亲打电话来,说他最近手头有点紧。
小赵第一时间赶回了家,给父亲送去了五千块钱。
父亲连连摆手:“要不了这么多。不就是村东头他家儿子过十周岁嘛,我去三百块钱就够了。”
小赵愣了愣,试探地劝道:“爸,你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和村里人有这些往来,是不是没有必要了?”
父亲看着小赵,忽然笑了:“怎么没必要?人终有一死,万一哪天我死了呢?”
“爸——”小赵想制止父亲说下去。
父亲伸手指了指小赵:“是不是觉得我去随礼,吃亏了?没事。我死了,你都能收回来。”
小赵忙说道:“爸,别说这个了。如果真到了那么一天您老人家去世,我也不想搞这些事。伤心都来不及呢。”
父亲沉默了,许久,他说道:“孩子,你办喜酒,亲朋好友只请了一桌人,你难道不觉得冷清?”
小赵诧异地看着父亲,他奇怪父亲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非得请上几十桌才叫热闹?那个热闹有什么意义,人都累死了。请人喝喜酒,礼数少了,是会被人骂的。
小赵正要说什么,父亲又说道:“我怕冷清。在世的时候就冷清,我死的时候不能再冷清了。”
小赵听到这里,潸然泪下。父亲的寂寞,他从来都没有想过。
〔特约编辑 缪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