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许博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引起了学界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关注。宫晓林(2013)认为,所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金融活动可以统称为互联网金融,它具有支付、结算、投融资等功能。孙杰,贺晨(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金融模式[1]。作为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开展的所有金融业务都属于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既包括互联网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也包括商业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以 互联网为媒介的线上服务[2]。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可以称之为“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称之为“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普惠、分享’精神的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资源平台,资金供需双方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直接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新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诞生于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作为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在满足网络化栖居境遇中大众便捷高效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活动参与者以及金融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网络支付、网络融资和网络理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逐渐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的主力军。
1996年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美国诞生。PayPal是目前全球最大第三方支付提供商。1999年我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易信支付平台成立。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跨行便捷支付、良好支付体验和突出创新能力在简化商户收付款方式、降低商户支付清算成本、满足电子商务小额、高频支付清算需求的同时,在支付、转账、结算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的主渠道地位发起有力挑战[3]。
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Peer to Peer)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之后,人人贷、陆金所等P2P网络借贷平台先后成立。2010年6月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其产品包括B2B阿里小贷和B2C的淘宝小贷,标志互联网金融正式步入信贷领域。2011年7月国内最大的网络众筹平台—— 点名时间上线。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地,以及备案登记制、银行存管等相关制度的推出,网络融资不同模式发展路径日渐清晰,合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在成本、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网络融资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替代将越来越明显[4]。
网络理财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资理财活动的方式。网络理财可以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操作更便捷、选择范围更广、收益率更高[5]。国内网络理财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基于货币基金的渠道创新和基于“资产+担保”的理财创新两类。近年来,以余额宝、理财通、淘宝理财频道等为代表的网络理财平台发展迅猛。新浪、百度、京东等也先后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网络理财产品或平台。网络理财实现了极低的风险下相对于银行存款的高收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之购买便捷、门槛极低、收益日结、流动性高等,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业银行存款的“钱荒”。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变化必然带了业务模式和竞争关键因素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打破传统上基于渠道的金融服务链条,聚合各类资源,重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实现从做产品向做渠道向做平台,从做产品向做客户,从做功能向做场景转型,换言之,应对互联网公司的“贴金”,商业银行“触电”—— 搭建构建集支付、融资、金融交易、商务、信息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 运营体系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 实现从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型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金融生态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驱动资产管理转型,完成业务模式重塑,打开通往“最好的时代”的大门[5]。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商与银行开展合作已成为普遍现象。利用电商平台的海量信息,商业银行可以创新产品服务、拓展客户规模、提高风控能力、精准客户匹配、降低运营成本。一是合作开展网络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发挥资金优势和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网络信贷业务,联手开发适合互联网的信贷产品。电商平台拥有海量客户信息,电商平台网络信贷业务较好满足客户“ 放款快、周期短、金额小”的融资需求,但也受到资金规模、来源和地域的局限。商业银行可以发挥资金优势和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网络信贷业务,联手开发适合互联网的信贷产品。二是共同开展信用支付业务。信用支付是在交易过程中货款由商业银行托管和监管的支付方式。商业银行为电商平台客户提供信用支付额度的同时,承担资金监管责任,根据交易确认结果办理资金清算,有效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三是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利用社交网络销售金融产品。电子商务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为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必须融合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搭建好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为实现战略转型提供新的动力。
商业银行除了与电商平台合作外, 还可以搭建自有平台来获得业务、信息和客户,把平台数据和产业链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电商平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搭建综合电商平台。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则可以搭建诸如二手车、二手房等特定行业的电商平台。国内银行电商平台无论是B2B还是B2C,普遍存在流量不高、人气不足的问题,在数据监管和分析体系、信用评价和管理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供应链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 f inance,SCF)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角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而提出的金融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适应供应链全链条的投资理财、结算、在线融资等综合金融增值服务。三是银银平台,实现同业间的共建、共有、共享、共赢以及“互联互通”。四是联盟平台,提高银行业的整体竞 争力,提高客户资金的黏性,实现银行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直销银行是指不设立实体业务网点,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工具实现业务中心与终端客户直接业务往来的银行。直销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营销策略与商业银行的网络渠道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直销银行不可能取代实体银行,但细化了银行业市场。1995年10月全球首家直销银行——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美国诞生,迅速获得了客户认可。作为直销银行的典范,ING Direct是1997年荷兰国际集团(International Netherlands Groups)加拿大首创的直销银行。2013年9月中国民生银行等与ING Direc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开展直销银行业务。从直销银行的发展缘起和历程来看,竞合生态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直销银行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将向产品、服务、流程的虚拟化方向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单纯依靠物理网点的“攻城拔寨”已不大可能。随着我国“数字一代”的成长,直销银行可以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的重要方式。直销银行依靠现代媒介工具、借助网络资源,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安全、优惠、及时高效的金融产品服务,让银行真正成为“客户身边不下班的银行”。
移动支付按通信方式可以分为远程支付(Remote Payment)和近场支付(Proximity Payment),按交易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对个人支付(P2P Payment)和个人对企业支付(C2B Payment)。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呈井喷之势,为各方带来不同的附加价值。基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巨大的金融支付需求,移动支付大潮后来居上,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数字中国”建设和智能终端普及也极大地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从移动支付的发展状况来看,远程支付相对成熟,银联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和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构成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主体。移动支付改变了金融体系现有的生态,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正处于激烈的竞争重构之中,应该说,移动支付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开疆拓土的新“蓝海”。
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规模庞大的储蓄存款转向金融理财市场,2012年成为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元年。开展理财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突破既要保证资本充足率又要保证资本收益率两难境地的发力点。之后,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放宽和拓展理财金融资产管理新政,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陆续入场,证券、保险、信托、银行四大金融机构在理财资产管理市场实现混业经营,我国理财金融市场步入“大资管”时代。资管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股本回报率(ROE)普遍在20%以上,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在“综合经营、综合管理”的全能模式下,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跨领域、跨机构、跨市场的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商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客户资源、完整的账户体系和一体化的业务能力,在资产管理领域优势明显。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业务本源,商业银行将成为中国“大资管”时代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