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1-28 19:07杨清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价值观

杨清玉

(遵义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历来就是各种社会思潮竞相争夺的对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目前,高校的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专业课教学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外语作为一门全校必修性质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时间长,教学对象宽,教学手段多样性,教学内容无所不及。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技术”或“技巧”的提升,而不重视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如此,有的甚至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对外语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进行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学生方面看,外语专业的学生容易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对外语的热爱会演变为对外语所代表的价值观热爱,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排斥心理,因而在语言教学中需要融入价值观教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内容易存抵触和反感情绪,而在外语课中进行讨论和教育,效果就不一样。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怎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外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青年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而以西方价值观为代表的文化大量涌入我国,对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理念以及价值观进行着强烈冲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外国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元文化异军突起。大学生是对各类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尤其是外语学习者更具有涉猎外国文化的语言优势,而这些外国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时,西方文化鼓吹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瓦解着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志和共产主义信念。“全球民主化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西方民主、人权观点亦误导着青年学生,让阅历甚浅的学生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从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失望和怀疑。一些大学生在美好与丑恶、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间迷失了方向,无法辨别是非,没有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此外,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学生们越来越开放大胆,衣着暴露,校园里随处可见男女的亲热行为;婚前同居现象普遍,对一夜情、婚外恋持宽容和赞成的态度;择偶标准庸俗实际,“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恋爱择偶观,把外在条件当成婚姻的全部,幻想一步嫁入豪门,省去中间的奋斗过程,不想吃苦受累,只想贪图便宜。

(二)外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一些大学生不知不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错位,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一些大学生抛弃,他们追逐着西方的电影、唱片、化妆品、时装、料理等,崇拜外国明星,模仿外国人的发型、服饰,他们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却对中国传统节日缺乏了解。很多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崇尚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却嗤之以鼻,与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三)对外语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极具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自身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润,或多或少对西方文化有所认同,因而课堂上有意无意地宣扬西方文化的种种好处,甚至还贬低中国文化。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一直重视语法、词汇、翻译、阅读等技能知识的讲授,而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以及该国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却不进行对比讲解,从而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外国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此外,一些教师本身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也远远不够。他们只是单纯地讲解词汇、语法等知识,而对西方的历史、习俗、文化、价值观等知识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直观的表面现象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较片面,不够透彻。甚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都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清晰地对价值观进行讲解。同时,在外语教学领域往往还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对学生进行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和学生处的事情,与外语教师无关。教师只需要把外语教好便行,至于价值观、人生观等教育则应该由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由于外语教师在价值观教育上存在这样的不作为思想,使得文化冲突、人文素质不高、崇洋媚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在外语专业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外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价值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推行各自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尤其是西方文化更是无孔不入,他们鼓吹普世价值观,实则是要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青年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体,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课文内容往往是英美原著,蕴含着西方的价值观。学生面对多元文化冲突的时候,容易变得无所适从,出现多变以及矛盾的心理。如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则会让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碰撞。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教师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冷静思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状,采取各种措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对中西价值观的认识,让学生辩证对待西方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平等对待两种文化,客观地对待中国传统价值观,并对其西方价值观的糟粕予以清除。由此,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明辨丑美善恶,不让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最终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占领外语教学这块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阵地,在大学外语教学中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摆在每一位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

三、外语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语言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对于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面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教师只有加以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在语言教学中对比分析价值观,提高学生鉴别和判断优劣价值观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树立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转变外语教师角色,加强文化修养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面对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转变角色,让学生充当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有的教师容易过多强调和美化外国文化,无形中忽略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多元文化的介绍者,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除了介绍外国文化,还应该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比两种文化的优劣,让学生理智对待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冲突。要引导学生不照搬西方文化,不把西方文化凌驾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上,而是要去粗取精,学习西方先进的各种知识,同时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还要具有理性的思辨能力,正确对待和客观评价文化差异,以开放、理智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价值观;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除了提高外语水平,还要加强对外国文化的学习,更要增强中文修养,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此外,还要提升用外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教学中要挖掘材料,启发和诱导学生发现教学材料中蕴含的价值观,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中外价值观的对比教育,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接受价值观教育而不致于引起反感。

(二)改进外语教学内容,增加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材料

目前,我国高校的外语教材内容大多是源于外国的图书和报刊,都是一些外文原著,处处隐含着外国的价值观。如果教师不加以分辨和引导,这些教学内容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中外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以及取舍。教师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内容,对那些积极有益的内容则要挖掘教育,对消极错误的内容则应摒弃不用。同时,我国的大学外语教材还应该增加一些中国优秀文章的译文,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习俗、典故、传统节气等内容。还可结合实际选取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外译文,比如选取英译本《红楼梦》进行学习,学习国外译本,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在影视视听教材方面,可以选取国外拍摄介绍中国文化的影视作品,比如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美丽的中国》(Wild China)系列纪录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透过西方视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我国创办的英文报刊,比如Beijing Weekly等等,收听中国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英文节目,用中国的视觉去感悟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一般使用满堂灌的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但讲解语言知识,还穿插中外价值观的比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具体方法如下: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某一文化现象或者当前热点新闻和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明辨是非,让学生知晓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加深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生的意识形态,以免他们被“西化”。

2、情景教学法:选取关于文化和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模拟可能出现的场景,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采用对话和表演形式,演绎文化教学知识。比如让学生用外语介绍中国文化;品评一部文学作品或电影,分析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扮演中外各种角色,感受价值观的异同。

3、实践法: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对于价值观的输入,光是嘴上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实践来加强和展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外语写周记或者关于中外文化方面的文章,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体会;鼓励学生参加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通过参加演讲比赛、外语话剧表演等活动,体验中西文化的特点,让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异同有真切的认识和了解。

4、对比分析法: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时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否定我们的价值观,去接受外来的价值理念。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对比分析中外价值观的利弊,不全盘接受或者否定外国价值观,而是选取有用的价值观念,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智对待不同文化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们必然会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的强烈冲击。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不能对各种文化有效进行取舍,不知道文化没有对错、贵贱之分,就容易被全盘西化,认为西方文化比我国的文化优秀,或者是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排斥外来优秀文化。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敏感力,又要学会正确应对价值观冲突。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目的语文化和价值观,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拒绝外来价值观。要让学生养成合作性格和民主意识,以宽容、开放和理智的态度对待与自己的文化迥异的价值观,尊重不同的价值理念,在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和平共处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一个具有中性视觉的、主动进行思考和独立进行评判的现代化人才。

(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强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交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亦是逐渐认同的一个过程。然而,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着重外语,轻国语,重科技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低,有的甚至盲目的崇洋媚外。母语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与国家观念、价值体系、思想行为紧密联系。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理智接受外国文化中积极健康的部分,学习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丰富和壮大自己。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最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合格接班人。

四、结语

面对外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广大外语教师要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在外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独立的民族文化意识,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冷静对待各种文化,不要盲目崇拜、效仿西方文化,也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妄自菲薄。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多途径、多层面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随者、坚定信仰者、行为示范者和主动践行者。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