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建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乡村旅游以农村的秀美风光、宁静环境、独特民俗、古朴建筑等元素为依托,成功地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学习等活动融为一体,满足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它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传承农村文化、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交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我国旅游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陕西,旅游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当然,作为一种新业态的乡村旅游,也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中国和周边地区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命运共同体。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际旅游规模约占全球旅游的70%。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8 5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届时将拉动消费约1 1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将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连接起来,为我国与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创建了极好的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可利用亚开行、国开行等国际银行的发展资金,投资建设地方基础设施,改善沿线交通条件,方便旅游客源的空间转移,大幅提升周边国家与中国边境省份之间的边境旅游。
“一带一路”各国相互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简化了居民往来的签证手续,这些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各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邮轮旅游上升一个大台阶。通过简化签证与通关手续,甚至互惠免签,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巨头到我国拓展业务,也为我国投资邮轮港设施和组建邮轮船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带一路”是促进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各国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将为社会和谐与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做出重大的贡献。打造国际知名旅游产品将成为我国沿线各地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沿线各省应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开发出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走进中国。
近年来,陕西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仅2017年就接待游客2.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5.6亿元,创建了1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投资建设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逐步形成以下六种主要发展模式:
当地的农民利用自家的住宅院落,依托秀美的乡村风光,加上美味的绿色食品,开发农家乐项目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吃粗茶淡饭、住农家小院、参与农业劳动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给游客创造了“在农家过日子”的体验机会,让那些城市游客找到了返璞归真的感觉。如:岐山县北郭村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以“住农家小院,品正宗岐山臊子面,体验西岐民俗风情”为发展思路,全村农家乐141户,从业人员1101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90万人次,荣获省级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等荣誉称号。
陕南独特的秦巴文化、关中多样的民俗风情和陕北粗犷的黄土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与“怀旧”的心理需求,给予国内外游客最直观的体验,给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如:位于陕西礼泉县的袁家村,被称为“关中第一村”,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采取“以农家乐为主, 集美食品尝、特色购物、演艺欣赏为一体”的发展理念,形成“一村一色、一户一味”的经营特色和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每逢周末与节假日,袁家村日客流量超10万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网红。
将乡村的农耕活动、田园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规划建设农业生态园, 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对游客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使游客对农业生产有所了解,并自觉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体验。这种模式以城市游客不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亮点,把农作物的种植设计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图案,给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并组织游客开展栽花、种菜、摘果等体验活动,游客既享受了农家生活的乐趣,又接受了农业科普教育。
以乡村独有特色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让他们享受美丽乡村的视觉盛宴,体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小桥流水、山坡梯田、羊肠小道、群群牛羊、青山绿水、农家小院、袅袅炊烟、果园菜畦、成群鸡鸭等组成了亮丽的乡村风景。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远离尘嚣,可以散步慢跑、爬山登高、练拳健身、引吭高歌,让人心旷神。
以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为依托,一些乡村积极开发建设农业庄园,精心打造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庄园产业链条,培育国内知名庄园品牌。在发展主题农业庄园的同时,给游客营造一种“桃花源式”的休闲娱乐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游客利用周末和假期来到这些主题庄园,不仅可享受庄园带来的安逸生活,还可享用美味的有机蔬菜。如:杨凌示范区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核心,建成野猪林刘家农庄、尚特梅斯庄园、大马士革玫瑰庄园等28个特色农庄,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民宿是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与生态环境,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给旅客提供一种“乡野生活”的住所,打造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精致乡村生活方式。无论是林间的小屋,还是青山绿水旁的宅院,这一切都让游客感到清新质朴,既避免了传统酒店的单一刻板,又多了一种“家”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格调,这成为品质旅游的一个新兴元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2017年,陕西民宿收入超过4 000万,入住次数超过70 000次,位居全国第13名。
当前,陕西乡村旅游主要是乡村企业和本地农民自主开发,就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简单开发,普遍存在着缺乏总体规划或规划水平不高、定位不准、设计雷同、盲目跟风、特色不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现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差,乡村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种发展模式较多地关注局部利益,对市场定位、规划布局、发展目标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基础设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当前,乡村旅游景点的交通、水电、通信、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普遍较差,住宿、餐饮的卫生条件急需改善。乡村道路通行能力有限,村内道路较窄,经常堵车,这些因素不仅让自驾游旅客“望村兴叹”,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陕西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但大多数乡村沿用传统的发展理念,导致乡村旅游千篇一律、业态单一,出现“同质化”现象。部分地方市场调研不够,没有总体规划,品牌意识不强,造成旅游资源浪费。
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是在农村原有的基础上开发的,从业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他们文化教育程度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存在“短斤少两”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该地的重游率,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面对国际旅游市场,从业人员还存在外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开发乡村旅游国际市场储备必要的人才。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省内现有的开发项目,位置大多偏僻,从业者素质有限,行业监管不力。由于这些原因,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 更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负责,旅游承载力要严格控制在当地生态系统承受的范围内,要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陕西乡村旅游要实现由“低效粗放”向“高效精细”转型升级,就要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为了推动陕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陕西各地应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旅游合作,围绕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内容,建立沿线国家旅游合作平台,实现各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合作共赢。同时,要主动寻求与沿线省份的合作机会,扩大旅游产业的市场份额,创新与境外企业合作模式,打造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现阶段,全省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基本相似,内容大多雷同,缺乏文化创意。因此,陕西各地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成立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综合开发办公室,依据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全面统筹推进,按照“统一规划、分层建设、差异布局、突出特色”的开发原则,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移民搬迁等结合,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要依据旅游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创新推出旅游与文化、养生、康体等结合的新业态,让游客充分体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貌、一村一色、一户一味”的发展格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旅游接待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区,将文化创意、智慧旅游等现代理念引入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品牌化和规范化。
旅游业融合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企业发展的潮流,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乡村旅游才会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旅游经营者应借助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信技术,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将陕西乡村旅游呈现在世界眼前, 让国内外游客充分了解陕西淳朴的风土民情,将民俗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另外,还可通过举办民俗、节庆、赛事等活动,如杨凌的农高会、白水的苹果节、礼泉的乡村旅游节、安康的龙舟节等,利用网络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广出去,成为大家追捧的网红景点。
人才对于陕西“一带一路”乡村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多数乡村旅游决策人员的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够,无法满足乡村旅游升级的需要。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设立专项人才资金,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旅游建设;其次,利用省内高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乡村旅游培训基地,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考察、经验分享等方式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介绍“一带一路”旅游布局以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让从业人员熟悉陕西“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内容,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与管理水平;再次,以省内的旅游院校为培养基地,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各地应借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根据全省的资源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通过各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卫生不达标的落后形象,加快智慧旅游、乡村道路、旅游标识等方面的建设,稳步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给游客创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