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壳前行,提升内涵发展品质
——略谈基于问题的园所优质管理新思路

2019-01-28 14:39:15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幼儿园陆翔芬
早期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园所微创幼儿园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幼儿园 陆翔芬

我园创建于193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办园历史。近年来,澄幼人深度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踏实践行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支架策略,立足内涵发展,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围绕园所实际问题展开卓有成效的管理推动,以先进的理念持续为幼儿园赢得口碑和声望。

一、破“硬件不硬”之壳,“小地方,大格局”渐趋形成

1.“资源整合常抓不懈”破解道口车辆拥堵难题

我园坐落于江阴市区最繁华的路段,大门口是一条窄短的弄堂,一段时间入园、离园时段拥堵的问题非常突出。通过连续追踪观察,我们发现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人员乱停车辆。掌握情况后,我们与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多次沟通,达成共识,利用警告、贴罚单、重要通道划黄叉线、限时单行、媒体官宣等多个渠道,着力监管停车乱象。如今,园所消防通道不再遇堵,人行横道车辆礼让,限时单行人所共知,周边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内外联动扩容资源”破解占地面积不足难题

(1)抢抓机遇争取园所扩容成定局。与幼儿园仅一路之隔的澄江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都有搬迁规划,借助校际联动,我们把握住教育局“征求意见”的良好时机,小学、初中、幼儿园三方联动,将幼儿园改扩建纳入近期规划,绘制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崭新蓝图。

(2)步步为营形成资源扩容新格局。虽说小学搬迁在即,但只是等待无法满足当下课程游戏化建设需求。因此,我们立足原有空间,一步一步推开扩容方案:兼并原校办厂厂房、作为幼儿园辅楼;改造储物间、绿化架、户外舞台等。扩容教育资源,带来了幼儿园硬件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新增了高配置盥洗间、午睡房,扩充了食堂仓库、体育运动器材库、多功能厅,翻新改造了屋顶平台、户外运动场、种植园地,所有的空间资源都基于幼儿需求本位加以设计改造。由此,还诞生了亮点设计——融入课程资源的多功能户外景观舞台;排除紫藤架柱体锈蚀的安全隐患,“偷梁换柱”形成了独具风貌的“挑战运动游戏乐园”……如今,小地方大格局已初见成效。

二、破“发展停滞”之壳,“轻数据,重实力”达成共识

1.“专长教师话语权”破解老龄化队伍活力衰退难题

我园平均年龄43岁的教师队伍给园所带来了发展困境,虽说大部分教师拥有新秀、能手、带头人等称号,但部分教师因为“已经能看到职业发展的尽头”而显得“疲于应付”,缺乏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园自2014年以来逐步完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给予每位教师个性成长的机会,帮助教师打造展示专长的平台。例如:善于心理咨询的教师展示特殊儿童教养经验,善于艺术创作的教师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善于班级管理的教师帮扶薄弱班级。同时,借助本园城区片中心平台、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衔、课程游戏化项目帮扶建设、对幼教同行展示等渠道,让每位资深教师参与指导、助教讲座,不断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就感。

2.“输出引入联动制”破解梯队建设青黄不接难题

现有制度对于教师编制的控制,导致幼儿园满编,新教师无法引入,我们采用“双管齐下”举措,引入新鲜血液让队伍“减龄”。一方面,将优秀的骨干教师输送到其他园所担任副园长、中层干部;另一方面,分步骤实施扩班方案,招聘新教师和引进乡镇中心园的优秀教师加盟澄幼团队。通过3~5年的努力,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下降了7~8岁,我园成为老城区幼儿园中教师年龄结构最合理的园所。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营造队伍建设制度文化体系,变革教研方式,打开科研通道,分别以阅读分享交流、教研轮值、论点话题主讲人、追踪调研、联合督导、观察案例解析、观摩展示研讨等渠道展开对话与交流,在彼此的碰撞中澄清对于“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精神实质的理解。落实课程游戏化支架举措,逐步形成了教师个体与群体的成长规划。在分层培训学习过程中逐步厘清“儿童立场”内涵理念,精准把握二孩时代、自媒体现状带来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深度落实《指南》精神,在一场场思辨论证中,骨干、名师的头衔光环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观点致胜、实力说话。

三、破“课程固态”之壳,“找切点,微创新”落地生根

1.针对一日生活管理固态化的微创设计

(1)生活管理微创。我们以“生活管理员”系列引导幼儿从关注自己转向关注他人,从自我服务转向为他人服务,减少教师指令干预,支持幼儿独立当家。设立了“美团送餐组”,由大班的哥哥姐姐为中小班弟弟妹妹点数、运送牛奶早点。在“用餐、节水、午睡”等各种管理员岗位,形成“管理公约”,幼儿自主协调,相互合作,在管理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2)生活环节微创。以往,一日生活环节过于零散,孩子等待、排队、拥挤的现象比比皆是。《指南》要求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因此我们针对问题加以变革。如来园接待,设计游戏与学习为一体的来园签到,开放自主性游戏场;桌面活动,不再是单一的建构,将生活环节的收纳整理、师幼和幼幼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值日生工作融于其中;点心时光,整合了包干区劳动、盥洗、按物取数以及自由组合的自发活动;午睡环节,整合了绘本故事、音乐启蒙、唤醒操等,并以游戏化的形式记录在班级环境之中,幼儿每每路过,都有似曾相识、耳目一新之感。长此以往,幼儿日常活动逐渐有了计划在前的预判和行动过程中的微调,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2.针对班本课程内容局限性的微创设计

(1)生活项目微创。我们以园所地界扩容为契机,倡导利用可变资源生成以生活情境、生活事件、生活材料、生活环节为线索的教育活动,采用小组活动、项目活动等多样的组织方式,以微课程展现幼儿的生活历程。例如:“五花八门”旧物改造、“五彩缤纷”生活节、“姿态万千”绘本人物秀等,多样态的课程面貌使孩子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2)生活环境微创。我们引导幼儿自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班班建立班级生活应急区,主要以工具类、材料类为主。比如:提供小梳子,鼓励大班女孩子自己梳理头发;提供护手霜、芦荟胶,让幼儿自主处理蚊虫叮咬问题。公共区域建立儿童生活馆,满足幼儿对烹饪、点心制作、食物加工的操作体验。园内种植各种果树、蔬菜、花卉,自然的变迁带来环境的灵动,丰富了幼儿对自然的直接经验。

(3)生活资源微创。我们力求突破园所空间、资源受限等问题,逐步探寻以幼儿园为中心,以方圆3~10 公里为直径搜索的课程运营机制,群策群力建立起实用、自主、有情感的自然、人文课程资源库,满足幼儿发展需要,提供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支持,师幼生活兼容并蓄、互为支撑。

四、破“难点问题”之壳,“守初心,孕智慧”共生共长

1.“3+2”模式破解接送瓶颈难题

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特定的各种问题,其中接送问题尤为突出,我们的“3+2”晨间护送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我们在全园招募护学岗志愿者,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澄幼护学岗”工程,知道开车行驶到幼儿园丁字路口就要打开双跳灯,示意车内有幼儿要下车。其次,提前一周落实好班级护学岗每日签到簿,放到门卫保安处。再次,每天三名护学岗志愿者提前到门卫保安处签到、领取黄背心,其中一人手持刷卡签到机,在司机车窗处刷卡签到,另外两人轮流开车后门把孩子带出来,牵手走过30米步行通道送入幼儿园。一名行政人员负责查看并协调人员安排,一名保安负责园门前的安全和秩序维护。

2.“育人文化”破解矛盾情境问题

全球网络化时代,幼教人背负着诸多来自社会、家长等层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将学习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政治风向标”“舆论现在时”“法规新章程”“医教跨界法”等,一一充实到我园内涵发展体系之中。

面对幼儿入园之初家长的指责、埋怨、不信任,我们坚持“行动中融真情、见真知、出成效”,以教师高素质的专业水准为依托,读懂孩子,理解家长,春风化雨。面对媒体邀约参与的微信投票、网络票选,我们坚持“陪伴孩子第一位,幼儿健康发展第一位,园所育人文化主流第一位”,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本着“彩绘童年,快乐成长”的育人文化基调,我们不忘初心,始终牵手孩子与爱同行。

猜你喜欢
园所微创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学苑教育(2016年23期)2016-03-02 09:42:51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幼儿100(2016年36期)2016-02-28 21:26:39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