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骨伤

2019-01-28 14:03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20期
关键词:温通经络艾灸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

张建斌,王玲玲,吴焕淦,等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艾灸临床作用规律和效应特点,并对不同类型艾灸作用和效应进行学术内涵界定,丰富艾灸学术理论体系,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研究收集古代和现代临床关于艾灸治疗要素的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其中的最关键作用要素;从古代和现代临床艾灸治疗过程,分析和总结艾灸作用的方式和类型特点;构建艾灸作用的理论模型,阐述艾灸不同类型作用的内涵规律和特点。结果:(1)艾灸是以艾为主要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进行烧灼、温熨,以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温热是艾燃烧时产生的物理学特性。温和的艾灸温热刺激当界定在正常人体体表温度到 45℃左右的范围内,此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局限在不灼伤皮肤、不发泡化脓程度。从气血的角度,艾灸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气血和补益气血两类。基于艾灸最主要的“温热”要素,前者即是“以温促通”的温通作用和温通效应,后者即是“以温达补”的温补作用和温补效应。(2)“温通”,即是“以温促通”,“通”具有通畅、通达、通调等含义。艾灸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产生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的效应和作用,即温通。艾灸温通主要针对机体气血不畅、不通等病理环节和病证性质,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的作用和临床效应,即艾灸的温通作用和温通效应。温通既指出艾灸的刺激特点(温),又阐明了作用效应特点为“通”。“以温促通”效应与中医治则治法中的温通法有本质的差异,后者主要指用温热特性的药物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以治疗寒证的一种治则治法。(3)“温补”,即是“以温达补”,“补”具有补助、补益、补充等含义。艾灸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产生补益人体气血和提高其功能的效应和作用,即温补。艾灸温补主要针对机体阳气虚弱、阴血不足等病理环节和病证性质,可以产生扶阳补气、滋阴生血的作用和临床效应,即艾灸的温补作用和温补效应。温补既指出艾灸的刺激特点(温),又阐明了艾灸效应特点为“补”。“以温达补”效应与张景岳创立的“温补学说”有本质区分,后者以“善用温补方药”为特征,体现了方药之本草学特性。(4)温通和温补是艾灸效应的两大类,虽然在概念术语上是并列的逻辑关系,但是在临床上亦非完全割裂。首先,经络不畅或不通,可以有虚实两面,即气血瘀滞可以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足也可以导致经络不畅。艾灸温通之用的关键是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其次,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不仅可以出现虚损和衰老的征象,还伴有脉“陷下”“虚络”等经络瘀滞不畅等现象。艾灸温补气血,不仅可以促使人体气血旺盛,更有益于经络的充盈和通畅,兼有“复脉”“通滞”。结论:艾灸的温热刺激,是古今医家利用灸法的最主要、也是最原始特性。艾灸所导致的各种效应和作用,可以概括为温通和温补两大类。温通和温补两者各自存在独特的内涵和作用方式;同时,两者在作用上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艾灸温通、温补作用,不仅将完善针灸理论体系,更将对针灸临床有深刻地指导。

来源出版物:中国针灸, 2012, 32(11): 1000-1003

入选年份:2017

猜你喜欢
温通经络艾灸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艾灸保健知多少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夏天怎么做艾灸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